日光温室番茄高效栽培技术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amin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选种、培育、温室肥水管理以及病虫害等方面对日光温室番茄高效栽培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番茄;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1 文献标识码:A
  1 选择适宜品种
  要有较好的耐低温、耐弱光的能力,必须抗叶霉病和疫病,长势中庸强而不旺,有较强的抗强光、抗高温能力,要求坐果稳定而且集中,结果期长,果大着色好,果皮厚,耐运输,口感好,不裂果耐储运的中晚熟品种。常用品种为金朋1号。
  2 培育壮苗
  2.1 种子的处理
  中午晒2~3h,不能在薄膜和水泥地上晒种,通过晒种可以提高10%~15%的发芽率。将番茄种浸入与其发芽适温相同的水中,一般是 25~30℃, 时间为4~5h。用15%的福尔马林浸种30min,捞出后用湿毛巾包住闷30min,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催芽。在25~28℃处理2~3d,每天用清水淘洗1次,去除黏液,补充水分。待50%~60%的种子露白时,催芽停止。在13℃处理2~3h,在28℃下处理4~6h,反复2~3次炼芽从而提高芽的抗疫能力和适应能力。
  2.2 营养土及基质的配制
  2..2.1营养土
  用大田土40%、腐熟的鸡粪25%、猪粪25%、饼肥10%混匀。每1m3营养土加入1~2kg二铵,100~120g多菌灵混匀。并用500~800倍的敌敌畏喷雾,然后堆闷48h以上,基质采用草炭、蛭石、食用菌肥料1:1:1的比例,一般按30g/667m2进行撒播。
  2.2.4壮苗的标准
  苗龄40~45d,株高20min,具有8~12片叶,无病叶、 伤叶,7~8叶现蕾,下部茎叶显紫色。植株成长方形,第5节以后,节间开始伸长,茎上下粗细一致。
  3 施足底肥,合理定植
  3.1 熏蒸灭菌
  按每667m2地用量计算。硫磺粉500g,75%百菌清200g,80%敌敌畏350g,七成干锯末1000g混用。密闭温室所有门窗封口缝隙,每3间温室放1堆烟雾剂,由里向外逐步点烟,2~3d后通风。
  3.2 施肥
  以每667m2为单位,有机肥10m3以上,钙、钾肥50kg,硝酸磷肥40kg,硫酸钾50kg,硫酸锌约2kg,硼酸1kg,杀线虫药1~2kg。2/3铺施,1/3垄下施。
  3.3 整地作畦,定植
  8月下旬~9月上旬定植,平均行距60cm,株距33cm,3300株/667m2,南密北稀,先定植后盖膜。
  4 田间及温室内的管理
  4.1 扣棚
  在定植前的15~20d进行,使棚内温度上升,适应苗木正常生长。8月中旬遮荫防雨,最晚不晚于10月中旬闷棚、早扣棚。
  4.2 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调节室内光照
  温室前屋面角25~28°,角度越大越有利于光的进入,选用透光率较高的无滴棚膜,在保证温度不下降的条件下,草苫应早揭晚盖。严禁全天不揭苫,坚持阴雨雪天揭草苫,杂物灰尘应及时清扫干净,经常擦洗棚膜,进入6月份以后用遮荫网遮阴。
  4.3 实行科学的变温管理
  4.3.1 常温管理
  发芽时温度一般为25~30℃,幼苗期要求温度为20~25℃,夜间10~15℃,定植后白天28~30℃促根、促缓苗。缓苗时,白天22~28℃,夜间13~18℃,防徒长。第1次产量高峰形成期,白天25~30℃,夜间18~20℃,促进果实膨大。第1次产量高峰形成之后,白天22~28℃,夜间13~18℃,减少营养的消耗。第2、3次高峰形成期,即形成之后同第1次管理,促进果实转色。
  4.3.2 变温管理
  定植之后同常温管理。缓苗到开花坐果期要防徒长、促坐果,上午25~28℃,下午18~20℃,前半夜10~12℃,后半夜12~10℃。11月下旬~12月中旬要提高植株的抗寒能力,降夜温、大温差,上午25~32℃,下午18~25℃,前半夜14℃,后半夜8~10℃。寒冷阶段,增加室温和地温,确保10cm地温不低于10℃,气温不低于5℃。2~4月份,在开花坐果的基础上增加2~3℃。 5~7月份,遮荫降温。
  4.4 加强肥水的管理
  定植水、药品充足,采取沟浇,严禁大水漫灌。缓苗水要及时,在暗沟浇水,浇小水。灌后要蹲苗,忌过分干旱。从缓苗到果实膨大前控水,第1穗果坐稳时,浇催果水。利用中耕促进果实膨大,暗沟浇水。结果期浇水,15~20d浇1次水。严寒季节,10~15d灌1次水,暗水灌或不浇水。2月下旬以后,每坐1次果,浇1~2次水。采取大小沟交替浇水的方法。膨果肥,结合膨果水进行。以速效N肥为主。结果期追肥,每采收1次果追1次肥,采取复合肥交替使用。叶面追肥,结果期每10~15d追1次肥。
  5 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5.1 灰霉病
  低温、高湿,尤其是连阴雨天,7~12月是发病期。危害蔓、叶、花、果。病斑处长出灰色霉层,最终导致落花、落果。抹花期,在保花保果药里加入0.1%速克灵,50%速克灵400倍以及50%扑海因1500倍喷花,每667m2用15%腐霉清烟剂30~45g,进行熏棚,防治灰霉病。
  5.2 叶霉病
  中温高温主要危害叶片,多在3月份以后发病。叶背面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灰白色霉斑,严重时变为黑褐色,叶正面为黄色,后期变为褐色。导致叶片上卷,甚至落叶,个别也危害茎。70%甲托可湿性粉剂500~700倍,隔7~10d喷施1次,共喷2~3次可防治叶霉病。
  5.3 虫害防治
  5.3.1 生物防治
  按丽蚜小蜂与白粉虱成虫大约2:1的比例,每2周释放1次丽蚜小蜂寄生的黑蛹,隔行均匀地施放在株间。寄生蜂可在温室内建立种群,控制白粉虱危害。
  5.3.2 药剂防治
  每667m2温室用1kg白粉虱烟剂撒在行间,着重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有利于药剂挥发。密闭温室,熏2~3h,使温室内的温度保持30~35℃,可杀死大批成虫。用盆装入松针、锯末等,滴入敌敌畏50g左右,然后点火使其暗烧,期间保证既不要见明火,也不能让暗火熄灭。每667m2放6~10个盆,密闭温室,温室内的温度保持在30℃以上。烟熏2~3h后,逐渐通风,可杀死大量成虫和若虫。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及数值预报产品资料等,对茂名1972—2016 年低温阴雨气候特征和产生的环流形势的统计,经分析,茂名低温阴雨过程是在北方小槽引导的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南支小波动东传带来的暖湿气流以及副高西侧的偏南气流向北输送、低层持续的弱切变线存在的有利环流形势中产生的,是冷暖空气持续在广东上空交汇的结果。  关键词:茂名;低温阴雨;环流形势;冷暖
故障现象一辆奥迪200轿车行驶中换挡加速时有撮车现象,而且提速缓慢,整车动力性能下降.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化(肝病)科主任医师张慧真介绍说,如今,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患上溃疡性结肠炎,除肠道功能不好,整日腹痛腹泻还会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更麻烦的是,它是一种
摘 要:目前在我国各行业经济规模快速发展的当下,农业也开始逐步与飞速发展的经济技术相接轨,并且在政府连续数十年来都将大力发展农业视为国家发展重点,在这种政策的大力扶持之下,很多行业在发展之余也出现了对于农业发展的反哺现象,各类高科技技术应用与农业生产,使得我国的农业发展进一步得到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在一味注重发展利用的同时,由于对于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欠缺,使得各类农业机
摘 要:1、2a生草花,在一定的栽培条件和一定的技术措施影响下,可以显著地改变完全依赖日照条件和普通栽培措施的条件下所形成的固有(相对固定)的开花时间,从而为花卉的随时应用创造了便利(时间)的条件。  关键词:草花;技术措施;花期调控  中图分类号:S6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131  在大自然界,各种花卉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都会开花。所谓花期调
摘 要:火龙果喜光、耐高温、耐旱,属于典型的亚热带、热带水果,适应于pH值为6~7.5的土壤环境,它可在沙石地、山坡、平地均可种植,适应能力强,但最好能够将其栽培到排水性好和有机质丰富的土地,以保证其高产丰收。本文分析了火龙果栽培特点,就火龙果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火龙果;栽培;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668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火龙果最早产于中
摘 要:玉米是我场的主栽作物之一,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面积有逐年增大趋势,本文就“德美亚3号”密度、施肥、化控技术进行试验示范,为今后大面积产量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玉米;德美亚3号;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1 试验基地基本情况  本试验设在八五五农场第2管理区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田,土质为岗地白浆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26%,碱解氮157mg/kg,耕层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