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翻译中归化异化策略取向呈现探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dagjc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英译版《甄嬛传》(Empresses in the Palace)为素材,以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异化理论为导向,从词和句的翻译、翻译的文化缺省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发现任何翻译实践都不存在绝对的归化和异化。《甄嬛传》汉英字幕翻译倾向于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由于文化的复杂性,目的语无法完全传达源语的涵义,因此翻译中语义损失和文化缺省的情况是无可避免的。所以汉英字幕翻译在实践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恰当运用两种策略,最终达到归化与异化动态的统一。
  关键词:甄嬛传;字幕翻译;归化异化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2
  1.研究动机
  由于海外影视作品进入中国早于中国影视剧走向海外,此前多数影视字幕翻译实践和影视字幕翻译研究,如《老友记》、《摩登家庭》是基于英汉翻译的。相比之下,汉英字幕翻译研究较少。《甄嬛传》作为承载着厚重传统文化的文化载体,台词中含有大量中华文化特有的元素,具有高度的汉英字幕翻译研究价值。
  翻译理论家韦努蒂提出了归化异化概念,为字幕翻译研究提供了思路。字幕翻译的归化策略是以译入语观众为中心,让源语靠近译入语;字幕翻译的异化策略是以源语为中心,让译入语观众靠近原作。笔者试从归化异化翻译理论着手,对英译版《甄嬛传》进行个例分析,以期能对汉英字幕翻译提供一定借鉴。
  2.字幕翻译概说
  笔者认为字幕具有空间性和及时性及瞬时性所以字幕翻译不宜太拗口晦涩,要以口语为主,便于观众理解。字幕翻译的服务对象是目的语观众,考虑到字幕的特点、源语跟目的语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所以字幕翻译一般以目的语为中心,具有简明、口语化的特征。
  3.归化与异化
  归化和异化可以视为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语言形式和语意,而归化和异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
  从对译者的要求来看,字幕翻译所采取的翻译方法主要以增减词、缩译为主,倾向于归化翻译,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可观赏性。
  4.英译版《甄嬛传》个例分析
  本文将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探讨评析:第一个维度是词的翻译----包括称谓翻译、动词翻译、;第二个维度是翻译存在的文化缺省。
  4.1词和句的翻译探讨
  4.1.1称谓翻译
  《甄嬛传》以清代宫廷为题材,台词多用半文半白的表达方式,古装剧本身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营养,中西方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三点决定了其称谓的翻译价值取向——归化。
  大量的封号,如皇上My Majesty,王爷My lord / Marquess,太皇太后Empress Dowager,皇后Your Highness,娘娘My lady,贵妃Noble Consort,妃 Consort,嫔Concubine,贵人Noble Lady,常在Attendant,小主Young mistress等采用了西方熟知的表达方式,用功能对等策略进行翻译,这一点在后宫名讳的翻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古代中国讲三纲五常,有等级非常森严的宗法体系。妃嫔的称谓在国人眼里等级区别一目了然,但外国人看到这些难免有些犯难,因为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名义上也只能有一位妻子,女子之间在称谓上更没有如此复杂的等级之分。所以“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这类称谓,就用动态对等的方式呈现:贵妃跟妃的区别,在于“noble”,consort在英文中指国王的配偶,因为古代中国一夫多妻制,配偶不仅仅是一个,而贵妃和妃子在妃嫔里地位尊贵,次于皇后,所以用consort,以示地位尊贵;嫔,在皇家的地位次于妃,所以采用了民间“妾”的表达方式concubine,这是西方熟知的词汇;贵人采用了“lady”的译法,这属于十足的归化,因为西方没有贵人这个称谓,也没有完全对等的词来表述,英国王室一般称尊贵的女子或者伯爵的妻子为Lady,所以“沈贵人”就译为了Lady Shen;“常在”位分更低,在妃嫔里仅高于答应,所以用attendant体现其低下的地位。
  4.1.2 动词翻译
  动词翻译的方法有许多种,有的直接译,有的改为名词,有的译成非谓语动词。《甄嬛传》中关于皇帝选秀,有两对很有意思的词语:撂牌子、赐花;留牌子、赐香囊。
  例1:撂牌子。
  Passed over.
  赐花。
  Bestow the flower.
  例2:留牌子。
  Be selected.
  赐香囊。
  Bestow the sachet.
  牌子上面有秀女的名字,撂牌子的意思是秀女未被选中,于是赐花;留牌子即为秀女中选。从清代每位侍寝的妃嫔都赐有一个香囊,中选即赐香囊。译者进行翻译的时候,舍去了“牌子”的意象,以选中与否的结果代之。“赐花”和“赐香囊”,表面上看是得到赠予,但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帝王的赠予不仅并不能被拒绝,还要三叩九拜以谢大恩,所以译者将“赐花”和“赐香囊”译为“Bestow the flower”和“Bestow the sachet”,將“赐”翻译得忠实妥当。
  4.2翻译中存在的文化缺省
  由于文化负载词体现着特有的民族文化,中西方文化存在巨大的语言差异,因此翻译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可译性,决定了译者采用解释为主的归化策略,笔者认为译者翻译策略取向呈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由于字幕的空间性、瞬时性和及时性,字幕翻译要求简明和口语化。译者在传达意思的同时,尽量选择简短、易于观众理解的表达方式。   第二,字幕翻译以服务目的语接受者为中心。所以一般情况下,字幕翻译多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便于观众接受和理解信息。
  第三,译者通常会采用归化异化相结合的策略进行翻译。任何翻译实践中都很难做到纯粹的归化和异化,观众可接受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异化策略保留源语的文化因素,如果异化的结果不如人意,则采取归化的策略。因此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文化缺省。笔者认为文化缺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便于观众理解,采取归化的策略刻意舍去的;另一种是不可避免的文化缺失。
  第一种文化缺省,是采用归化翻译策略所难以避免的结果。比如“碎玉轩”Suiyu Pavilion,“碎玉”用了音译,体现出归化的翻译价值取向,这样可以免于解释其中的复杂涵义,但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文化缺失。碎玉轩是女主人公甄嬛人生第一阶段的住所,“碎玉”象征着甄嬛早期心灵纯净,同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倔强性格。但翻译“碎玉”和“存菊”时采用音译,就使得这些隐性涵义无法显现,造成了文化缺失。
  第二种是无可避免的文化缺省——无论什么翻译方法,都无法完全弥合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比如“两个时辰”。时辰,是中国古代计算时间的特殊方法,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两个小时。但英语中没有对等的词来表达,所以不得不译成“four hours”。这样一来,外国观众就不了解中国古代特殊的计时方法,造成了文化缺失。
  5.总结
  影视剧《甄嬛传》的字幕翻译策略取向,总的来说是以归化为主,倾向于将隐性涵义转化为显性涵义。在源语涵义复杂且不容易被目的语受众理解时,多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采取目的语惯用的表达方式。如果目的语跟源语存在对等或近似的表达,则考虑异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上简明的解释,使源语中的文化精髓得以保留,让观众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民族特色。
  作为翻译策略,绝对的归化和绝对的异化在翻译实践中是不存在的。译者的任务,是在实践中根据具体的语言特点、目的、源语和目的语语言特点、民族文化等恰当运用两种策略,最大限度的弥合两国的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1]安慧.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的得与失[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6,3:90-94.
  [2]顾然.从异化与归化视角看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J].轻工科技,2016,5:150-151.
  [3]賴银平.文化差异下影视作品台词翻译策略—以美版《甄嬛传》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7):63-64.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何超(1989-),女,汉族,河南安阳人,长沙市岳麓区杜家塘中心小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I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01  《光影中的创意写作》是张祖庆老师在电影创意写作领域的新开拓。书中精选了五十多部优秀电影作品,透过电影中的主题思想、情感体验和人物形象,从而挖掘电影中的写作特性,生成创意写作的诀窍。  读完这本书,我对影
摘 要:《庄子》一书给我们的不单是一个至美之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庄子》也是一个丑的世界,《德充符》一篇对人物丑的描述可谓是登峰造极,是从血脉到外形到内涵的深度塑造。它让我们看到现实的残酷,也向我们展现了万物齐一的“道”的包容,它是我们冲破传统桎梏的精神源泉,亦是对人类终极关怀的持久呼唤。  关键词:庄子;德充符;审丑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摘 要:《公主与青蛙》这部动画电影与以往迪士尼的“公主电影”系列相比,“公主”的形象、扮演“公主”的角色,以及作为配角的“公主”的形象都有极大的变化,本文试从以上三个方面探讨迪士尼的“新公主”女性形象。  关键词:《公主与青蛙》;女性形象;公主形象  作者简介:杜萱(1994.3-),女,陕西安康人,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摘要:红柯小说中对新疆的描写引起了文坛的关注。其中《大漠人家》和《树泪》作为其短篇小说的优秀之作,展现了文学性语言与口头语言相结合的特色,在翻译上具备一定的挑战性。本文以红柯的《大漠人家》原文和任慧莲的译文做对比,以及红柯的《树泪》原文和胡宗锋与罗宾·吉尔班克的译文做对比,分析中英双语在阐释小说主题与内涵时遣词造句的主要差别,研究译文对于原著中汉语中文学性语言的代表语言,成语,以及人物对话中口头语
摘 要:一个“注意力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电影以它特有的叙事语言和视觉传达方式,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战狼Ⅱ》正因爆炸的票房,开启中国电影的纪元。  关键词:动作;爱国;梦想  作者简介:毕燃(1987-),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武警警官学院人文社科系讲师,研究方向: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1  随
摘 要:近年来,西域文化和丝路文明的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作为“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西域相关的研究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发展趋势而受到人们的较多关注。但是,有关清代西域屯垦戍边诗歌的研究,目前还较为薄弱,亟待进一步加强。本论文以《历代西域屯垦戍边诗词选注》为中心,对清代西域屯垦戍边诗歌作以细致梳理,进而对清代西域屯垦戍边诗的发展作一个案探讨。  关键词:清代西域屯垦戍
摘 要:在日本文学作品中,死亡是形成艺术美感的必备方式之一,众多日本文学家不但在各自的文学世界中孜孜不倦地描绘出死亡之美,更是不惜以自杀的方式印证着自身的生死观。当一幅幅描绘死亡的画卷凝聚成群星闪耀的日本文学呈现在读者面前,透过深沉凄婉的文字,大和民族的深沉气质也跃然纸上。  关键词:日本文学;死亡美学;民族精魂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
跨越无数座高山,  你是我最向往的那尊美景;  趟过千万条河流,  你是我最倾心的那朵浪花;  走近百花深处,  你是摄人魂魄的那枝王冠。  啊,我的女神!  你,娇妍无比  令人极尽文字难以描摹;  你,风华绝代  即便每根发丝都飘洒着秀逸;  你,卓然不群  使众生相都成了你的陪衬。  你置身树杉流岚之间,  百草因艳羡而诺诺含羞;  你徜徉在西子湖畔,  鱼儿哑然潜入暗底;  你曼妙于灯火阑
摘 要:《警世通言》共收录宋元明三代的话本、拟话本四十篇,是话本向文人化、案头化过渡的产物。作为较成熟的话本小说,其保留了话本的形式特点,尤其是体制结构特点,即其在题目、入话、正话、篇尾、散文韵文运用上的篇章体制。这使得《警世通言》在文体上同时具有体制化、口语化、通俗化、文学性、平民性等特征。  关键词:《警世通言》;话本小说;体制结构;文体形式  作者简介:刘美英(1992-),女,汉族,山东沂
摘要:程抱一的《游魂归来时》这部作品借助古希腊悲剧题材,叙事时间定位在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以荆轲、高渐离历史人物为原型,虚构春娘这一人物来展开情节叙述。本文将借助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对这部作品中的叙事时间进行分析,进而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时间”的理解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程抱一;《游魂归来时》;叙事时间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