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利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分类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47例NSCLC患者的外周血样品各7.5 ml,其中3例患者在每一治疗周期结束时采集外周血样品用于动态监测CTCs。以阴性-磁性法分离和富集CTCs,经EpCAM和CK 7/8免疫荧光染色后,流式细胞仪鉴定CTCs并计数。
结果47例患者的血液样品中,表达EpCAM的CTCs检出率为48.9%(23/47),其中Ⅰ~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64.3%(9/14)、40.0%(4/10)和43.5%(10/23)。不表达EpCAM的CTCs检出率为87.2%(41/47),其中Ⅰ~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78.6%(11/14)、90.0%(9/10)和91.3%(21/23)。两类CTCs的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Ⅰ~Ⅱ期和Ⅲ期患者的两类CTCs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Ⅳ期患者的两类CTCs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分期患者外周血中,不表达EpCAM的CTCs数量均明显高于表达EpCAM的CTCs数量(均P<0.05)。Ⅳ期患者中,不表达EpCAM的CTCs>90%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30),不表达EpCAM的CTCs在50%~90%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P=0.001)。不表达EpCAM的CTCs>50%时,患者的治疗普遍无效(P=0.033)。
结论EpCAM分类检测CTCs,有助于评估NSCLC患者的远处转移和治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