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乐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ovedw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根据画家哈尔德曼的遗作而创作的经典作品,创作于1874年。《侏儒》是这部音乐作品的第一首。本文试图从穆索尔斯基和《图画展览会》的创作背景入手,从曲式结构、音乐动机、节奏、节拍、速度以及力度等音乐要素对《侏儒》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画面中的音乐,以求获得对作品内在更深层面的认识。
  关键词:穆索尔斯基 图画展览会 侏儒 音乐分析
  穆捷斯特·彼得洛维奇·穆索尔斯基(MussorgskyModestPetrovich,1839-1881)是俄国近代音乐现实主义的奠基人,是俄罗斯民族乐派“五人强力集团”中最富民族特色的成员。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是穆索尔斯基众多钢琴作品中最具原创性和独创性的作品,为纪念他的亡友维克多·哈尔德曼(VictorHartman,1842-1873)而创作。《侏儒》是穆索尔斯基创作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中出现的第一幅图画。乐中有画,画中有乐,穆索尔斯基将绘画与音乐高度融为一体,动与静的完美结合,使我们不由得惊叹其独具匠心的原创性和独特性,更为艺术爱好者为之痴狂倾慕。
  一、乐中画——《图画展览会》
  《图画展览会》是1874年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参观亡友画家和建筑家维克多·哈尔德曼的遗作展览后有感而写的经典之作,以此表达对亡友的敬意和哀思。穆索尔斯基在《图画展览会》中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哀思和热情,他在构思中曾说道:“乐思和音调源源而来,我连记谱都来不及”。可以说,穆索尔斯基是一位心灵满溢的音乐家。全曲以《漫步》作为引子及间奏,由与“图画”相关的十首小品组合而成,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穆索尔斯基用音乐的手法描绘画面中的形象,遵循原画作者的意图。通过《图画展览会》我们不难看出穆索尔斯基创造性地将图画转化为音乐语言,它传递给听众的不仅是单一的音乐元素,更是以标题性音乐为指引,使听众在欣赏这首作品的同时勾画出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仿佛置身画廊之中,得到了听觉与视觉的双重享受,让听众沉浸于一个动与静的音乐盛宴。
  二、画中乐——《侏儒》
  《侏儒》的另一个名字——“格诺姆”是俄国神话故事中地下宝藏守护神的名字,由于其生活在地下导致身材矮小,双腿弯曲,看起来像一个跛脚的侏儒。所谓“侏儒”,原指用来装饰展览大厅圣诞树的侏儒形胡桃夹子。原画是哈尔德曼在1869年为圣彼得堡音乐家俱乐部的圣诞树所创作的一幅设计稿——幅身材矮小、丑陋的侏儒造型的玩具素描。穆索尔斯基将其拟人化,不但着力展现这个跛脚的侏儒的丑陋外形和怪诞的动态,还用音乐赋予它生命,深刻地刻画了这个受人歧视而满腔怨恨和委屈的侏儒的内心世界,使我们通过音乐的世界看到图画的景物。现在我们浅析这幅《侏儒》图画的音乐。
  (一)曲式结构
  穆索尔斯基的这首《侏儒》的篇幅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是一首较为典型的复三部曲式。全曲一共109小节。篇幅比较短小且结构朴素简单、清晰明了。这部作品主要描写拟人化的侏儒形象。作品主体部分各段落形象鲜明,一目了然,如谱例1:
  由谱例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作品建立在be小调的基础上,调性统一。复三的再现部以缩减再现的方式结束全曲。《侏儒》篇幅虽然较小但旋律性很强,以不同的旋律线从不同的侧面勾画出一个因受歧视而百般无奈痛苦的侏儒形象,音乐内容显的更为丰富,把原画刻画地淋漓尽致,非常符合原画的画面。这样的运用手法使乐曲在音乐形象上形成更为强烈的效果。穆索尔斯基将《侏儒》的画面生动形象地搬到了音乐世界里,仿佛将侏儒塑造成现实中活生生的最底层的弱势群体。因此,我们不难看出穆索尔斯基的精心雕刻主要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来深刻形象地刻画受歧视而愤慨痛苦的性格特征的侏儒形象,具有非常独特创新的艺术标准和作曲思路。
  (二)音乐动机
  《侏儒》整段音乐紧张而怪诞,深刻地表现了穆索尔斯基对于下层阶级的弱势群体的怜悯与支持,反映出穆索尔斯基强烈的同情心。乐曲由三个基本动机交织发展而成,第一个动机刻画了侏儒丑陋的外形及其愤慨的表情;第二个动机展现了侏儒手脚不协和的走姿及其百般无奈的情绪;第三个动机以半音音调进行,渲染出着侏儒悲伤的内心。
  第一个动机以3/4拍在旋律中运用了减七度与减四度的不协和音程的跳进,表现了侏儒丑陋与怪诞的音乐形象;节奏快速的运动与突然停止,突出身材矮小、外形丑陋的侏儒情绪愤慨的内心世界,如谱例2:
  第二个动机以平行六和弦的下行二度的旋律展现了侏儒一跛一拐的姿态,以切分节奏的进行表达侏儒痛苦可怜的悲伤情感,同时也包含了穆索尔斯基对侏儒的深切同情,如谱例3:
  第三个动机将原来的3/4拍换成4/4拍,,旋律线以级进与大跳为其主要特征,以小波浪式的下行线条形象地刻画了侏儒艰难步履,急欲倾诉和满腔痛苦的形象,将音乐推向了最高点,如谱例4: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侏儒》在旋律上具有独具匠心的创作性和形象性,由听觉和谱面旋律分析,这首曲子的取材和描写侏儒的角度是非常新颖独特的,主题材料多变却具有一致的形象特征,每一段都在为侏儒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设计做铺垫,最后给人在听觉上描绘出一个畸形侏儒受到歧视也愤慨却又无奈的画面,诙谐中带有悲伤的因素,可谓是让画面灵动起来。穆索尔斯基运用自己独特的智慧和灵感把自己心中的侏儒音乐形象描绘得如此惟妙惟肖,可以看出他在创作时的别致用心,深刻地反映出他的创作具有反映人民疾苦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因此,笔者认为他的音乐实在地反映了人民现实生活中的贫困与哀怨以及对于幸福生活的渴望心情;同时在艺术风格上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特点和新颖的独创性,在音乐语言和艺术形式上有大胆的原创性和创新性。
  (三)节奏、节拍
  《侏儒》的节奏可以归纳出两大特点。第一大特点是拍号的切换造成节奏的对比,通过3/4拍子和4/4拍子的频繁切换,从而使音乐形象充满紧张度和戏剧性,音乐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第二大特点是运用节拍的交错进行造成重音的转移,从而使音乐产生更加强烈的紧张度和不稳定性,将音乐的发展推向高潮。   《侏儒》的节拍比较丰富多彩,在安排手法上新颖独特。全曲一共由3/4、4/4拍两种主要类型的节拍,其中还有6/8、2/4、2/2拍在各个乐段中以节拍交错的方式变换运用。在乐曲的A段作曲家主要运用的是3/4拍子,其中有6/8、2/4拍子变换运用;在乐曲的B段作曲家主要运用的是4/4的节拍;在乐曲的C段作曲家主要运用的是4/4拍子,其中有2/2、3/4拍子变换运用;在乐曲的D段作曲家主要运用的是4/4拍子。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首乐曲的节奏、节拍的运用和创作上具有穆索尔斯基创作的新颖性和原创性,也更加说明了作曲家在创作这首乐曲时的想法、灵感之源是深刻真实的,他用恰到好处的节奏和节拍深刻地表达出侏儒怪诞与丑陋的形象背后有着愤慨与痛苦的内心世界。音乐中的节奏和节拍处理得如此的恰当,使人在看不到《侏儒》原画的时候似乎也置身于其中,仿佛看到了侏儒这个小人物痛苦不堪,愤慨控诉却无力的悲凉画面,内心的怜悯油然而生。
  (四)速度、力度
  《侏儒》的三个部分(A、B、A1)速度布局大体可以划分为快—慢—快的形式,在B部分中的C段有两个基本动机的交替出现,因而有了较为多的速度变化,从而引出乐曲的高潮。乐曲末处有个结尾,标记为velocissimo(非常快地),疾驰般的结束不仅出现了全曲的二次高潮,并为下面的间奏《漫步》奠定了很好的准备基础,给人留下无边的遐想。总体来说,《侏儒》的速度强调的是快,以表达音乐的怪诞性。
  《侏儒》是一首带有诙谐性和怪诞性的乐曲,在力度的创作上穆索尔斯基非常花心思,力度设计得非常微妙,对比性也非常强烈。分段来看,每段的力度设计都不一样,前从整体来看乐曲每一个部分,乐曲的A段的力度为ff和p,乐曲的B段的力度为sf,乐曲的C段的力度为mf,乐曲的D段的力度为ff。由此看来,整首作品倾向于很强到弱到逐渐强,最后以很强达到音乐的最高点,并以此结束,这样巧妙的设计具有非常完美的戏剧性效果。将侏儒这个外形丑陋,内心愤恨无奈的形象描绘的十分精湛、逼真。再加上该乐曲使用了特别丰富的附加词:比如semprevivo始终保持弱、vivo活跃地、Meno稍少一些、Menovivo稍活泼的、cresc.渐强、velocissimo非常快地、Conforza有力的、dim.最弱、力度加速度的提示ff等等,更是凸显了主题的音乐形象。
  这首作品的力度变化把《侏儒》的音乐形象展现得惟妙惟肖。全曲来看,各个相邻段落之间的力度均有不同,其次,段落内的力度变化也很频繁,如开头动机一的重复出现,力度分别为ff与p表现侏儒的不同心理状态,又如C段中的mf与ff的对抗等;再次,同一音乐材料的二次出现但力度却未再现,B段与B1段由开始的sf转为再现时的p,描写侏儒被鞭打后有气无力的形象。力度的变化,很好的调节了音乐的高低起伏,更显张弛有度。作曲家这样的设计也更加的凸显了主题音乐,使这个具有复杂内心,愤恨无助的侏儒形象刻画得更深入人心。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侏儒》在力度、速度的设计运用中都体现了穆索尔斯基细腻的一面。《侏儒》的力度运用非常丰富,在速度上对比也比较明显的,它在速度上强调的是怪诞性与停顿感,但给人的感觉却又非常的一致,两快两慢来凸显音乐形象的对比性,不仅贴切地刻画了这个受人歧视而满腔怨恨和委屈的侏儒的内心世界,同时充分展现了穆索尔斯基缜密的逻辑思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全曲达到高度的完整和统一。
  四、结语
  《侏儒》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极富个性,不仅形象鲜明、构思新颖,而且在音响效果的对比和丰富的色彩变化方面也创意鲜明。通过《侏儒》的曲式结构、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穆索尔斯基运用了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不是单纯地仅仅描写图画的外在形象,而是用俄罗斯式的民族音乐语言塑造真实的音乐形象,以传达一种深刻的音乐思想,显现出作曲家深刻的民族性,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艺术熏染。用音乐手法来描绘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景物人物,《图画展览会》足以称为一个经典的范例,其用音乐捕捉画面,非常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虔.音乐欣赏普及大全[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2]梁晴.西方音乐鉴赏[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学院,2009.
  [3]陈博.穆索尔斯基和他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J].音乐天地,2013,(09).
  [4]朴美兰.浅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05).
  [5]任薇.试析穆索尔斯基《侏儒》的对比统一因素[J].音乐大观,2013,(07).
  [6]高为杰.音乐名作赏析[M].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要:双簧管音色柔美旖旎,音色宛如和煦的风、流淌的溪流、轻柔的蓝天。富于表达田园风光和忧郁抒情的情感,被称为乐队中的抒情女高音。本文以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为例,探析双簧管在交响乐队中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双簧管 交响乐队 艺术特征  一、双簧管——交响乐队中的抒情女高音  (一)关于双簧管乐器  双簧管称为OBOE,它源于法文中的高(Haut)和木材(bois)之意的合成语。  双簧管为木管乐器,
期刊
段皑皑,上海民族乐团二胡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二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6岁开始学习二胡,后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学习,1993年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著名二胡教育家王永德教授。曾多次获得二胡演奏比赛大奖,并应邀出访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二胡协奏曲《春江水暖》,
期刊
摘要:同课异构是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多角度、全方位的课堂展示。本文以笔者参加的优课评比活动为媒介,借用多位老师的精彩演绎,拓宽大家的教学思路,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同课异构 高中音乐教学  2015年9月22-23日,江苏省南通市高中音乐优课评比暨教学观摩活动在通州区二甲中学举行。本次比赛采用了“同课异构”的模式,参赛的8位选手均围绕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中的《动感
期刊
摘要:综艺晚会三要素,要强调鲜明的主题、绚丽的色彩、深邃的内涵。只要掌握这三个要素一个综艺晚会的大的框架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主题的确定一定要慎重,不可模糊不可随意转换;色彩也不可以什么靓丽上什么节目,那让晚会光怪陆离也不可取;平淡无奇缺乏深刻内涵的晚会,也会让人乏味没有什么琢磨头。这三要素的合理运用对办出好的晚会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主题 色彩 内涵 三要素  一、主题要鲜明  最近举行的北
期刊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约翰尼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 他与“音乐之父”巴赫(Bach)、“乐圣”贝多芬(Beethoven)并称为德国音乐史上的“3B”。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一生虽然创作了很多受人敬仰的作品,但是他内心是孤独和寂寞的。身处浪漫主义时期的勃拉姆斯,创作风格却仍然保持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特色。本文通过对作品《g小调狂想曲》的分析,着重从情感的角度分析孤
期刊
摘要:《升c小调波罗乃兹舞曲》Op.26是肖邦创作的波罗乃兹这一独特音乐体裁中旋律戏剧性丰富、情感表达既含蓄又饱满的一首。与肖邦成熟时期创作的庄严、优雅、贵族气息浓郁的波罗乃兹舞曲相比,本曲保留并延续了早期波罗乃兹中的舞曲节奏及性格特征,极富诗意。该乐曲在遵循着形式相对固定的写作格式中,运用了较高的钢琴演奏技巧性,节奏缓急交替,音乐在表现淳朴、自然的抒情性色彩的同时,并未掺杂过多华贵、庄重之感,但
期刊
摘要:同为活跃在舞台上的国际一流大师,钢琴家加夫里洛夫、阿什肯纳齐,还有女中音歌唱家巴托莉各自都具备了强烈辨识度的表演风格,其中不仅凸显了流派风格的不同还兼有强烈的个人创新风格。  关键词:安德烈·加夫里洛夫 阿什肯纳齐 巴托莉 风格 创新  2013年9月18日,在国家大剧院的音乐厅里有一场关于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展演,演奏者是俄罗斯钢琴家安德烈·加夫里洛夫。  加夫里洛夫在1974年获得国际柴科
期刊
摘要:经典京调声乐曲目《咏梅》蕴含中华民族艺术精华的传承与积淀,特别词中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梅花大气唯美的特殊形象。本文强调分析诗词的文学内涵,准确把握歌曲塑造的艺术形象,从而较为准确地掌握歌唱和表演的艺术风格,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  关键词:梅花形象 创作背景 艺术内涵  梅花一直是傲艳挺拔,花中豪杰的形象,它生长在寒冬时节,却不畏寒冷,傲寒怒放,历来被誉为品格高洁,志趣超然的花中君子和斗士。梅
期刊
摘要:针对目前教材中的合唱作品缺少梯度和趣味性、学生怕唱、教师怕教的现状,本文以具体曲目为例,从合理简化音乐作品,创设富有变化的练习内容入手,分析并探讨了初中普通学生多声部歌唱教学的编创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初中 合唱 编创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把加强美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美
期刊
摘要:文章是笔者在大众合唱排练中的实践下笔,从排练前准备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计划性和目的性出发,总结出在大众合唱排练前需做的准备工作,从而减少排练过程中的随意性、盲目性,以助于提高大众合唱的排练效率,实现其排练的目标和预期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大众合唱 合唱队员 指挥 排练  一、大众合唱曲目的选择  大众合唱曲目的选择既要考虑合唱队员自身的实际演唱水平和表现能力,又要充分挖掘合唱队员的潜力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