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天气,要掌握气象环境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i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气,最日常,也最多变。穹顶之下的我们得以透过气象探知宇宙,人类的活动与情感也因天气的波动而变化。而对于那些沉醉于自然物候的摄影师而言,仅仅是拍摄天气,就可以创造出一些最迷人的作品。庄白羽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人,他有一份可以专门拍摄气象环境照片的工作——中国气象报社摄影记者。
  《中国气象报》是中国气象行业报,庄白羽从2009年入职到现在,一直工作在气象新闻图片报道的一线。在工作中,他积累了大量的拍摄经验和气象知识,及时地为社会大众通报气象信息,展现气象之美。通过与庄白羽的对谈,希望读者们了解更多气象照片背后的故事。
  对话庄白羽
  你是何时入行的?入行初期就是拍摄气象类摄影吗?
  庄白羽:我是2009年进入中国气象报社的,最初做图片编辑工作,由于喜欢摄影,在上学期间,就自学摄影知识,抽空拍摄一些照片,工作以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附近的摄影学校深造学习摄影知识,2011年底开始做气象行业摄影记者。
  你觉得气象类摄影记者相较于其他摄影记者有什么不同?
  庄白羽:从2011年開始到现在已经9年的时间,同样是摄影记者,对于气象局的摄影记者来说,可拍的素材面要小,拍摄任何照片都要结合天气,这样局限了很多社会新闻的拍摄和发稿。

  你平时的工作流程大体是怎样的?
  庄白羽:中国气象报社是中国气象局下属单位,大部分时间承接的是中国气象局的政务摄影,同时也策划拍摄应季的新闻照片。在中国气象报社,优势在于能够更早地知道当天或未来两天的天气趋势,对于较大的天气变化过程,需要提前策划选题,并前往有代表性的地点去拍摄。
  你在工作中一般会遇到哪些困难?你是怎么克服的?
  庄白羽:在这些年的拍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天气新闻的拍摄。天气瞬息万变,是不可控的,尤其是风向、风速、水汽湿度等不确定因素,使得拍摄时间、地点、角度都有很大的差别。最难的是那些短时强对流天气,也许这个过程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或许在过去的半个小时的时间里,还是蓝天白云,可过了半个小时,积雨云上来了,冷暖空气结合,很容易出现短时强降雨,不抓紧抢时间的话也许你赶过去了,这次过程也结束了。
  也只有在稳定的天气过程中,随时观看气象局发布的卫星云图及实况,随时改变拍摄的地点,才能最大可能地去拍摄到最好的天气新闻。
  请为我们分享一次难忘的拍摄经历。
  庄白羽:记得五年前的夏天,我和一名同事被派去拍摄台风,因为台风路径不是很明确,随时可能改变,加上我们对台风的前期了解不充分,所以那次追风拍摄失败了,让我很有挫败感。

  你觉得在气象类摄影照片拍摄的成功与否,决定因素有哪些?
  庄白羽:气象类摄影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对拍摄地点的地形地貌进行了解,同时对当地的气象环境、气候条件也要做好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其次就是时间点的选择。
  在极端天气环境中拍照是很危险的,你害怕过吗?
  庄白羽:虽然我没有真正的经历特别极端的天气过程,但是在那次追风拍摄中,大风带来的不确定性,还是多少有些害怕过。比如大风带来的,可能是广告牌的倒塌,树枝的断裂等,尤其是在台风中心周边的风速,是相当大的。
  你一般会带什么器材装备去工作?
  庄白羽:在器材的选取上,我也会结合不同的拍摄任务带不同的器材。在政务摄影中,分参观、会议、座谈会等,一般会带佳能的一个机身、两个镜头、一个闪光灯。要是外拍天气新闻,我可能就带微单或者一台单反,搭配一个镜头。在出差外拍时,只要不涉及像台风等极端天气,我会带一整套专业机,同时还会带一台无人机,以便拍出不同视角的照片。

  你会对拍摄完的照片做后期处理吗?为什么?
  庄白羽:在拍摄完一组照片后,我会简单的处理一下,我更多的喜欢纪实性摄影拍摄,所以在我的气象摄影的照片中,更多的保留照片的原始内容,不做太多的后期处理。
  作为气象记者,你觉得应该具备的素质有哪些?
  庄白羽:作为气象摄影记者,更多的就是对天气过程的了解和敏感性,在不同的天气过程中,展现不同的状态。
  你在不拍照的时候一般会做些什么?
  庄白羽:如今在新闻行业中,专职摄影记者也将逐步的边缘化,更多的是要摄影、摄像、后期剪辑的复合型人才。我也是在不断地去学习,摄像和后期剪辑的内容,同时也在不断地了解全国各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的大致情况,随时做好前去拍摄的准备。
其他文献
世界上的不同沙漠受地域海拔等因素影响,可能会有颜色、沙子质地、温度等差异,但对于一个生活在中国北方的人来讲,我眼中的沙漠都一样:无边际的黄沙、不友好的风、刺眼的光照……我觉得沙漠就是这样的不美好,甚至是环境恶劣,但看过埃及摄影师卡里姆·阿姆鲁(Karim Amr)的作品之后,我承认我被洗脑了。  阿拉伯沙漠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大沙漠,面积达233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其中位于埃及东部,尼罗河谷
期刊
[内容提要]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加强顶层设计,拓展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实践路径,并从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出发,强调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路径;全面从严治党  [作者简介]刘仓,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
期刊
作为一名典型的80后,严磊自小被“叛逆”这个标签所捆绑。17岁那年,为了证明自己与之了不相属,他开始踏上从军之路。当严磊从陆战部队退役后,转业到北京成为一名“北漂”,做起了朝九晚五的销售工作。大城市的上班族,生活终究被忙碌辛劳的工作所充斥,这也让严磊感受到日常无止境的枯燥和乏味。所幸,摄影出现了,不仅“拯救”了他,也逐渐改变着他的人生轨迹。  喜欢上摄影之后,严磊购置了一台二手相机进行自学,透过镜
期刊
刘树伟现居上海,是一个擅长于空间旧物改造的自由摄影师。200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后开始从事自己喜欢的各类创作活动。2015年,他的艺术摄影作品入围巴塞罗那摄影节,2016年入围三影堂摄影奖,获得红门驻地的中国新锐艺术家奖并于3月和4月驻地创作,获提名Lensculture肖像奖,入围雅典摄影节,并于国内外多次展览。他喜爱 nigo(旋蓝)和服装设计,并于 2013年担任独立电影《k》的服装设定,该
期刊
氣象环境是一个关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劳作、经济发展以及很多重大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早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已有关于风、云、雨、雪、虹、霞、龙卷、雷暴等文字记载,还常卜问未来十天的天气(称为“卜旬”),并将实况记录下来以资验证。春秋战国时代已能根据风、云、物候的观测记录,确定廿四节气,对指导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季节意义很大,并沿用到现代。秦汉时代还出现了《吕氏春秋》《淮南子》和《礼记》等内容涉及物候
期刊
提到江苏宜兴,人们立刻能够想到紫砂、竹海。除了这些,宜兴西部的苏南小镇徐舍,也可说得山水之灵气,人文底蕴深厚,传说故事丰富,像一枚闪闪发光的古钱币,也正慢慢闪烁出其独特的光芒。  徐舍镇河网交错,气候宜人,是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漫步其间,清水河道贯穿村庄,沿河而建的整齐房屋、潺潺流动的小桥流水,处处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古朴的青石路、白墙黛瓦建筑,长条木板移槽拼门、整齐的挑担式副檐,古色古香的楼
期刊
我喜欢深圳,也喜欢拍摄深圳。因为在这里有不相信眼泪的勇敢,也有创造新生活的梦想和欲望。  现代城市的发展与扩张,使得城市的边界不断地模糊起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的各种认知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面对成功、失败、挣扎、分裂、融合、消亡、繁育、新生的历练,不断积累勇气与自信。  我和我的家庭一起经历了快速转变的时代,从1980年代原本生活在计划经济之下,一下子变成市场化经济下的心态转变。物质消费高效快速
期刊
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虽然痴迷,但时间精力毕竟有限。拍摄野生动物,完全出于个人兴趣偏好,我喜欢闲暇时以这样的方式放飞自我,拥抱自然,表达情感。我理解的野生动物摄影,炫目的光影、急速的动感和宏大的气势都只是手段,是意境的营造与情感的表达方式。万物皆有灵,形式上的表现只是表面语言,而值得回味、触动心灵的瞬间和人性化的表达才是野生动物摄影的灵魂所在。  境可以是一种现场情景,而我更愿意尝试通过对环境的描绘
期刊
得机缘品读小林兄的作品,正值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胶着。从“非典”到“新冠”,果子狸、蝙蝠、三文鱼,不必考据消息真实确凿抑或揣度想象,即时的联系足以形成超级暗示:人类强大,也不堪一击,自然的反作用力超乎想象。此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更容易成为关注话题和热议谈资,而小林兄的作品足以丰富话题,驰骋谈资。  哲学家格奥尔格·卢卡奇早有这样的阐释:“大自然也可以被解释成人类心灵深处仍然停留的自然状
期刊
“错位摄影”对于许多人而言可能是一个稍显陌生的名词,但你一定见过这样的照片:一个貌似平平无奇的人正不费吹灰之力地推着庞大的比萨斜塔。事实上,这就是一种巧借“错位”来实现的魔术。所谓“错位摄影”,即利用类似“近大远小”等透视原理,并通过调整拍摄距离与角度,使得画面中原本并不相干的事物产生奇妙的视觉联系。  来自希腊的摄影师安蒂莫斯· 塔格卡斯(Anthimos Ntagkas)便十分擅长“错位摄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