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外空观与外空战略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o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6月,我们召开了以“全球公域秩序与中国的应对”为主题的研讨会,内容涉及海洋、外层空间、极地、网络空间四大领域(见本刊2015年第18期“封面话题”)。那次研讨会可谓恰逢其时,因为就在此前的2015年5月,我国发布《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提出要建设现代海上军事力量体系、应对太空安全威胁与挑战、保卫太空资产安全和遏控网络空间重大危机;会议之后的7月,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公布,指出要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我国在外层空间、国际海底区域和极地的活动、资产和其他利益的安全。
  时隔半年,我们举行这次关于全球公域秩序与中国应对的第二次研讨会,题目集中在“外空秩序与中国应对战略”,将涉及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的外空战略及其影响。
  外空系指地球上空气空间之外的整个宇宙。外空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正在急速提升。人类征服海洋用了近千年的时间,制海权成为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人类历史中战争与和平问题的一个关键。人类又进行了近200年的航空活动,使制空权成为现代战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始,人类的外空活动到现在尚不足60年,但比起制海权和制空权,制外权的发展速度要高得多,现在又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因此关注中国外空观和外空战略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有五个问题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中国支持联合国大会关于外空不得为任何国家独专和外空非军事化的“1721号决议”(1961年),外空不得为任何国家单独控制、外空活动非军事化,是该决议两项主要的法律原则。联合国又通过五个有关条约,上述两项仍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第二,中国也非常清楚,在21世纪外空将成为世界大国最重要的战场,联合国的决议面临大国的挑战,外空将呈群雄纷争的局面,谁在外空中竞争获胜,谁就可能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主宰。本次研讨会将涉及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的外空战略。而其他一些国家如印度和韩国也在进行外空领域的扩充。美国是这个领域的领先者和主宰者,也是中国走向外空的最主要障碍。群雄蜂起,中国对这个形势是清醒的,现在开始参与这个竞争还不算太落后。
  第三,中国倡议和平利用外空,维护和平条件下的空天安全,主张统一建设、管理、保卫、控制和运用与中国国家利益相关的外空权,维护中国自身的外空安全利益,有效抵御敌人从外空发起的挑衅和攻击,确保我国领空不受侵害,陆海海争议区不发生对手单方面空中进入事件,领海国际通道不发生侵扰和挑衅事件。
  第四,中国主张促进外空国际合作,和平利用和开发外空资源,保持外空战略态势均衡,控制空天危机事件。中国不是要在外空取代美国的地位,而是希望达成一种战略态势的均衡,共建一个和谐的空天环境。
  第五,中国必须建设一支任何敌人都不能小觑的强大的空天力量,这是确保中国外空安全和发展安全的战略措施,是实现中国外空战略的根本保证。
其他文献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互联网应用的广泛普及,使社会运转、信息流通、人类生产生活变得更加高效、快捷,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但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问题所带来的挑战,从虚拟空间迅速延伸至实体空间,发展之快、涉及之广令各国猝不及防。不知不觉间,网络战成了一种全新的战争形式,网络刺探成了一种主流的获情手段,网络犯罪的受害者更是不计其数。一个前所未有的课题摆在各国政府和领导者面前,既要充分利用网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称,世界上每十个人就有九个人吸入的是质量差的空气,每年有600多万起死亡案例与空气污染有关。  据报道,世卫组织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有多达92%的人口所居住的地方空气污染水平超过了世卫组织定下的最低限度。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的空气污染最严重,可是乡村空气也并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么好。该报告说,空气污染致死的案例将近九成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与西太平洋区域国家,比如
在近段时间,波兰国内政局的发展,引起了欧盟乃至世界的普遍忧虑。尽管在欧洲政治整体向右转的大背景下,波兰的右倾并不让人意外,但这种右倾的幅度在某种意义上已经逼近了欧洲的底线。波兰政府不仅在媒体管制等方面向匈牙利的奥尔班政府大幅靠拢,而且在法治上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倒退,其政府对于宪政体系的傲慢,已经引起了欧盟的强烈批评与国内的大规模抗议。波兰为什么从国家转型与欧盟东扩中的“明星”,变成了民主法治倒退的“
德国联邦统计局3月2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与德国去年贸易总额达1732亿欧元(约合1880亿美元),从而超越法国,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这也是美国近40年来首次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联邦统计局在一份声明中写道:“这意味着美国成为德国2015年最重要贸易伙伴。法国次之,与德国贸易总额为1701亿欧元(1846亿美元);荷兰则为1676亿欧元(1819亿美元)。”就进出口而言,美国为德国商品最
【印】《瞭望》2016年6月20日  5月,一名刚果男子在印度打车时与人发生口角,被三名印度人殴打致死,凸显印度种族歧视问题的严峻。类似暴力事件在印度人之间也屡见不鲜。第二天,因账单纠纷,一名餐饮业主被顾客枪杀。在家庭暴力泛滥的印度,公共领域的暴力事件数量正在激增。几乎每天都有因“路怒”或是经济纠纷引发的命案登上媒体头条。尤其是在城市,越来越多的个体因愤怒情绪而诉诸暴力。这种被称为“间歇性爆发障碍
韩国外交部长官尹炳世6月12~14日访问俄罗斯。6月13日,尹炳世同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举行会谈。双方在会谈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俄罗斯和韩国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原则,强调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制裁朝鲜2270号决议具有重大意义,俄韩不能接受朝鲜的有核国家地位。俄韩双方在会谈中还讨论了双边经贸合作等问题。拉夫罗夫说,俄韩有意扩大双边经贸交流,包括在电能、石油天然气及渔业等领域的合作。今年8月份
中国要能读懂拉美  江时学:拉美总的是在顿挫中向前的。现在我们的一些学者在谈论新兴市场的发展问题时,动不动就拿拉美作“中等收入陷阱”的反例,总是强调新兴国家要避免“拉美化”、“拉美病”、“拉美现象”、“拉美陷阱”。这些标签将拉美“污名化”了,对拉美国家其实是不公道的。要允许拉美国家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进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难免。在前进的道路上,哪个国家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我真
以色列前总统佩雷斯9月28日在因中风住院两周后去世,享年93岁。作为以色列政坛的“常青树”,佩雷斯在近70年的政治生涯中,曾担任议员长达50多年,出任多个政党领袖,并担任过总统、总理、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和财政部长等要职。  佩雷斯1923年出生于波兰的一个小村庄(现属白俄罗斯),1924年随全家移居巴勒斯坦,1934年来到当时英国托管的以色列。初时,他在伊茨雷埃勒谷地的一个集体农庄里当牧童。他当时
【美】《时代》2016年5月30日  巴黎和布鲁塞尔遭遇恐袭后,欧洲反恐形势更加严峻。据情报部门估计,有5000多名欧洲人赴叙利亚、伊拉克与极端组织并肩作战,其中约三分之一返回欧洲,是受过武装训练的潜在恐怖分子。实施跨国行动计划对欧洲反恐至关重要,但至目前为止仍很难形成。尽管欧盟公民能够在申根区内自由出行,但警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本地事务,各地治安部门即便在本国境内也很难实现共享信息,更不用说在
姗姗来迟的报告    7月6日,在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半个月后,英国官方公布了一份同样引发全球关注的调查结果——伊拉克战争问题报告。13年前,时任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给英国带来威胁为由,劝说议会同意英国参与美国主导的对伊战争,然而英美事后并没有在伊拉克发现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英国国防部分别在2003年7月和12月发表了两份关于伊拉克战争的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