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汉语方言的语音差异对修辞的影响

来源 :参花·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_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语方言是当代汉语共同语的区域变体,也是其形成的关键要素。很长时间以来,语音修辞的研究比较少,对于语音差异中非常明显的方言修辞更少。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汉语方言的语音差异对修辞的影响。
  关键词:汉语方言 语音差异 修辞
  当前,方言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依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交际作用,甚至于起着普通话不能够代替的不同区域之间文化枢纽的作用,如果机械性地把一些方言作品直接翻译为普通话,势必会失去作品原有的风格。因此,方言的修辞一定要和方言的特点联系起来,才能将方言作品完美地呈现出来。
  一、汉语方言语音的差异
  (一)南北之别
  我国地域辽阔,人员分布比较广泛,汉语也分布在每一个地区中,由于每个地区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在方言上有很大的区别,一般都表现在语音上。自古以来,汉族就有了南北之分,北朝的时候大家都将北方的汉人或者是被汉化了的北方民族统一叫做“汉儿”,如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词》中就这样描述的:“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与此相反,南方的汉人就被统一叫做“吴儿”,如《晋书·隐逸传·夏统》中就这样描述的:“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到了唐代,“汉儿”和“吴儿”的称呼依然盛行,但是到了宋代和辽金时代,“吴儿”的称呼就没有再被使用了,因为东南各个地方的方言在唐宋之前就已经定型了,北方的汉人逐渐进入这些区域进行定居,不同地方和不同时期的人都把自己原住地的口音保留了下来,南来的移民与这些民族的原住民进行了民族融合,必然有南方民族的语言成分融合进来。
  (二)声调和音变方面
  在声调方面,北方的声调绝大多数是失去入声,由原入声变成了阴平、阳平、上声与去声。而南方的声调绝大多数都保留了入声。例如,北方声调中的入声韵尾消失了,明太祖名为朱棣,由于入声变为了去声之后没有了韵尾,“迪”和“棣”就变为了同一个音调。而在南方各个方言的声调系统中,其声调类别也是非常多的。并且有的方言是上去声而不区分阴阳,也会有六声的声调,比如客家方言。
  在音调方面,北方方言里面一直都存在着儿化音和轻声,南方方言中儿化音和轻声是非常少的。而南方方言经常出现连续变调和文白异读,比如闽南话和吴家方言就表现得非常复杂,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相较而言,就显得比较简单。
  二、汉语方言的语音差异对修辞的影响
  (一)方言的节律特征对修辞的影响
  在汉语节奏的组成要素里,声调与音节是非常关键的,这是汉语、方言和其他语言相区分的关键因素。由于汉语音节具有独特性,声母是没有辅音的,声母韵母是有序的。因此,声母韵母声调是相对独立的。而汉语声调的出现其目的就在于汉语音节结构的简化,声调作为音位的组成音素,就是汉语语音的一大特征,同一个音,可以根据音调的高低表达出不一样的意义。同时,语言结构具有层次性,通过语音层面上描写的节律来说,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语音结构层次,分别是:音节、语音句、语音词和语言段。据相关言语活动的动态研究,可以明白汉语构词里的双声、叠音和叠韵,词的反复、重叠式以及顶针等辞格,虽然层次不一样,语境不一样,但是其都是通过音素的异同对立统一形成的组合,所以不同的方言语音音素的不一样,就造成了他们在不同层次上韵律特征的差异,从而对修辞造成影响。
  (二)方言的谐音特征对修辞的影响
  谐音是表达者通过对词语的语音和和谐进行利用,由某一个词语带来的暗示展开联想,从这个词语的本身向相关的谐体和隐蔽的谐音词语进行转化,也就是说可以把这个词语转化为新的意义,以此来达到符合语境要求的言语表达目的的修辞手法。在语言中,只要有音是相同的或者是相近的字、词都会出现谐音的形象,谐音存在于所有的语言中。通常来说,谐音的联想与民族的文化、审美、社会习惯以及个人的因素有关,民族的文化、风俗一样,所处的环境也相同,那么谐音的联想就会是一致的。反之,就会出现偏差,出现谐音讹听。由于我国汉语方言的语音差异比较大,一样的语音在不一样的方言中所出现的谐音联想是不一样的。比如吴语地区,和吴音特征有关联的谐音在辞格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了解其语音上的特点,在欣赏一些地方民歌的时候就体验不到民歌该有的美感。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修辞只是一种交际性的行为,有共同语言的,也有方言上的,在人们的实际语言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只有口语形式的学习,才是语音层面上的学习,也就是说,通过普通话写的文章,只能用普通话来进行朗读,才可以发现语音是否合适,读起来是否顺口。而用方言创作的艺术形式只能够用发言或者方言修辞来表现,才不会失去其该有的本质和韵味。
  参考文献:
  [1]闵丝丝. 文化差异对汉语修辞效果的影响[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0.
  [2]赵红梅. 汉语方言词汇语义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作者简介:黄瑶,女,新乡学院文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其他文献
本文在对客家地域文化与旅游纪念品设计相结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析了广西贺州市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应该如何将自己特色客家地域文化与旅游纪念品设计进行完美结合。 Base
摘要:本文以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作品《梦幻曲》为研究对象,从音程、和声、调性、节奏等方面细致分析了该首作品的主题特征,在该基础上,以结构为切入点,探讨主题对全曲的控制。  关键词:舒曼 《梦幻曲》 主题特征  引言  《梦幻曲》这首作品虽然只有短短24小节,却也表现出了完整的逻辑结构,那么它是如何发展成一个结构完整、材料统一的作品呢?因此,对于深刻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从宏观上把握作
画中秋日栗树,叶片凋落,一鹰立于枯枝之上,树下绿竹已带上秋天的枯黄之色。树干用简练的笔法画出,浓墨点横苔,竹叶以淡墨双钩,设色简洁。栗果却用细毫将表皮刺毛画出,工整细
目的:研究人胚胎培养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及其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1,TIMP-1)在不同胚
目的:"领导行为"和"工作满意度"是引起广泛关注的两个研究课题.国外研究者发现,领导者的领导行为与员工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护理研究表明,护士普遍对工作感到不满意,
目的:探讨川芎嗪、环丙沙星对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影响及其机制,以评价临床应用防治PVR的可能性。方法:1、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取材人结膜成纤维细胞,并描述人结膜成纤维细
目的:通过动物模拟相应体格的婴幼儿,对动物进行320排容积CT胸部低剂量扫描,最终获得满足诊断的图像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辐射剂量。  方法:以3kg、5kg、7kg、9kg、11kg、13kg、1
《远去的背影——朱自清及其诗学研究》此作以朱自清一生的写作研究和师友交往为经纬,从诗学研究的视野切入,彰显了朱自清等五四文人深厚的忧患意识和民族气节。此书对朱自清
《觉醒》作为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展现了作者精湛的空间叙事技巧。空间的位移在主人公艾德娜的觉醒中占据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见证了艾德娜的觉醒和抗争。克里尔奥圈子作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