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玉米螟哈尔滨种群滞育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psh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光周期和温度对亚洲玉米螟哈尔滨种群滞育的影响,测定越冬滞育幼虫至蛹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以及不同时期幼虫体内水分和能量物质变化。结果表明,越冬幼虫解除滞育至蛹发育起点温度为(9.05±1.79)℃,有效积温(568.05±65.68)d·℃。在19、22、25、28和31℃条件下,亚洲玉米螟哈尔滨种群临界光周期分别为17.24、16.69、15.65、15.34和14.81h。光照时长小于13h时幼虫全部进入滞育,其光周期反应属于长日照发育型或短日照滞育型。引起滞育关键因
其他文献
以东农428和松粳10为试验材料,分别冷水灌溉处理0、3、6、9、12、15d,分析孕穗期冷水灌溉对寒地粳稻根系形态、伤流强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旨在探究孕穗期低温胁迫下
<正> 感光乳剂中卤化银颗粒接收足够的曝光量后可形成潜影,经过显影便成为可见影像。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第一级放大。它的放大因子为10~9。但是影像的密度取决于单位面积上显
以同一杂交亲本组合中背景和生育期相近姊妹系DN20和DN22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秧苗伤根对寒地水稻分蘖的影响机理及外部调控。结果表明,插秧时秧苗根系受伤显著抑制秧
大豆种子储存过程易老化劣变,研究大豆种子老化分子机制有助于耐储藏大豆品种遗传改良。文章对不同耐储性大豆品种老化种子作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储存2~4年后,易老化大豆“J
研究针对野生大豆蛋白激酶GsGRIK1与GsSnRK1.1相互作用是否参与植物响应碱胁迫,采用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开展系统研究。首先作碱胁迫应答基因GsSnR
为探究低温胁迫对玉米发芽及幼苗生理特性影响,文章以杂交玉米品种天农9和天合1为试验材料,采用低温培养(发芽期6℃,苗期4℃)方法,分析低温胁迫下玉米发芽(发芽率)、幼苗农艺性状
以强耐盐性粳稻品种长白10号(CB10)和盐敏感粳稻品种东农425(DN425)杂交得到RIL群体生育期一致的60份株系为试验材料,盐处理和正常(对照)条件下测定其开花期和完熟期蒸腾速率、气孔
为分析大豆种子分泌物与品种抗病性关系,选用大豆疫霉抗病品种Williams82和感病品种Sloan,测定种子分泌物对大豆疫霉菌丝生长、卵孢子形成及萌发和游动孢子趋化行为影响。结
新城疫病毒用于肿瘤治疗具有良好靶向性和安全性,在众多溶瘤制剂中有独特优势。试验通过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成功拯救3株重组新城疫病毒rClone30-IL2、rClone30-P53和rClone30-P
测定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PVM)寄主范围,并作PVM接种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PVM仅侵染15种指示植物中的4种,各种植物症状表现不同。苋色黎(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