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海滨故人》中,作者庐隐把自己的身世、思想通过一个典型的人物“露莎”表现出来。从露莎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庐隐的影子,看到了悲观的心态,更看到了人生的彷徨。当爱情降临,离别到来,变故袭击,自由光顾的时候,是接受还是放弃;是挑战还是隐匿,这一切的一切,无法抉择。在这思索和徘徊之际,彷徨之感随之袭来,搅得她们心神不宁。本文将从恋爱、解放、离别和变故这几方面来探析庐隐《海滨故人》中的彷徨心态。
【关键词】五四;海滨故人;“彷徨”心态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2-0068-2
“‘五四’新文化运动不啻是发生在整个文化和观念领域的一场‘辛亥革命’——一场规模大、效果显著的象征性弑父行为。”①当“五四”的春风袭来之时,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压制了几千年的中国女性也开始站起来为自己的生存争取自由的空间。但是,刚从男权社会走出来的她们,好像还不适应这种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生活,时常被人生的烦恼困扰着。因此,一些知识女性就通过文字诉说自己的心声。在这些女性中,庐隐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其代表作《海滨故人》中,她通过细腻地观察、细心地思考将这一时期女性所遇到的问题呈现出来,将她们彷徨的心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从而揭示出五四女性的处世心态和心理渴求。
一、恋爱——让“我”无从选择
茅盾说:“我们读庐隐的全部作品,就仿佛再呼吸着五四时期的空气”。②确实,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到处可以看见女性独立意识的崛起。受尽压迫的女性在五四春风的吹拂下,要求人格独立,要求婚姻自由,享受真正的爱情。但是当爱情真正来临的时候,她们又开始徘徊不定了,她们在追求爱情的同时又害怕爱情。明明知道自己不太喜欢男主角,但又有一种害怕失去的痛感,于是,她们持一种若即若离和观望的态度。她们希望找到真正的爱情,但是希望一次一次变为幻想,理想终究没能实现。心中的痛苦还没有解除,新的烦恼又袭上心头,就在这烦恼之际,彷徨的心态随之而起。在庐隐的《海滨故人》中,她站在独特的视角观察女性的心理需求,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塑造将女性对爱情的彷徨心态表现出来。小说中的露莎,是一个有追求有思想的青年女性。她在追求有意义的人生的同时,也站在哲学的高度去思考人生到底是什么。她把恋爱比作玫瑰花,花开让人羡,花谢让人厌。自己在这样的沉思中,卷入了无限的痛苦之中。在她看来,什么样的生活都有痛苦,什么样的恋爱都会逝去。于是,她在寻找有意义的人生和真正的恋爱的道路上始终迷茫,不断地徘徊,陷入彷徨这张网中。在《海滨故人》中的几个人在茫茫人海中不断地寻觅,在这选择爱与被爱的对象的时候,她们遇到了很多的困惑,就如同露莎对梓青的时冷时热,若即若离。所以,渴望爱情,追求爱人的她们站在爱情的路上,不知道何去何从,从而感到惆怅和彷徨,有时只能用泪水来诉说自己心中的苦恼。
二、解放——敢问路在何方
获得自由中国女性的强烈愿望。被封建礼教压制了几千年的中国女性,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终于从男权的社会中解脱出来,获得了自己的地位。但是,旧的思想观念还萦绕在她们心头,好像还走不出时代的阴影。她们在获得解放,赢得自由之后又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感到人生目标的渺茫和人身意义的虚无以及人身无限的痛苦。她们在“弑父”与“弑夫”的同时感到自己力量的单薄,无以面对人生的变故和磨难。这一时期的她们,正是“今后妇女的出路,就是打破家庭的藩篱到社会去,逃出傀儡家庭,去过人应过的生活,不仅仅作个女人,还要作人”这句话的印证。但是她们在追求做人的道路上不断地追问人生到底是什么?这种不停地追问就表现了这一时期女性在追求生活是所遇到的问题,所感到人生的无助和彷徨。《海滨故人》中的露莎就是这样,从小就过着悲苦的生活。这就导致她长大成人之后对人世的许多问题重新思考,不断地提出一些关于人生的疑问。一句“人生到底作什么”,既道出了她对人生的思考,也道出了她对未来的迷茫感。
如果说露莎对于人生的不断追问表现了自己对人生感到迷茫的话,那么云青对于人生的阐释更是体现了人生的彷徨与无助,在她给露莎写的信中这样说道:“人间譬如一个荷花缸,人类譬如缸里的小虫,无论怎样聪明,也逃不出人间的束缚。”③在这里,我们隐隐约约地看到云青在自己的人生理想破灭之后的那种失望和心痛。所以,当痛苦来临,自由并未能医治她心灵的创伤,解放并未带给她想象中的快乐。这种所谓的解放给她们带来一定的自由与权力的同时,也给她们带来了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让她们产生了更多的彷徨之感。
三、离别——生活将怎样进行
在五四波澜的推动下,一直被家庭束缚的中国女性得到了解放,她们走出了家庭,走向了社会,结识为了共同的理想聚在一起,同甘共苦的朋友。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当昔日形影不离的朋友不得不分别的时候,她们的快乐戛然而止。随之而来的是苦恼和悲伤,她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开始迷茫甚至否定。
在《海滨故人》中,迷茫与彷徨随着朋友的分离接踵而至。露莎等五个进步的女青年,在五四新思想的影响下,怀揣美好的梦想,带着相同的志趣走到了一起。她们在海崖上聊天说笑,在寝室里思考探讨,在书信里交流诉说……一切都是那么的温馨,那么令人羡慕,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但是,毕业后她们不得不各奔前程,忍着痛苦彼此离开。先是莲裳离开群体,接着又是宗莹结婚……就这样,昔日形影不离的朋友一个个都分别了。此时,她们的心情是沉重的,但又无法挽回这种局面,面对这样的境况,只能是悲伤,只能是流泪。所以,当她们在暑假相见,一起说话聊天,一起唱“潭水桃花,故人千里,离歧默默情深悬,两地相思共此心,何时重与连襟,愿化春波送君去,天涯海角相寻”④的歌儿来话别。在莲裳结婚时,当其他人啧啧称赞莲裳时,她们四人却默默无言。此时她们心里的感觉仿佛莲裳是胜利者的所有品,现在被胜利者从她们手里夺去一般。此情此景,让她们潸然泪下。就这样,朋友一个个离去,走入了新的生活,原来的温馨画面已经不复存在,曾经群雁同飞的场面变成了孤雁独游的场景。所以,当她们静静地回顾一起走过的时光时,觉得一切都是空想。再看看自己的遥远未来,不知道里面又无数的不确定,于是,彷徨战胜了坚定,迷惘代替了认同。 四、变故——“我”将怎样面对
人生的变故有时就像晴天的霹雳,给美好的心情带来抹不去的阴影。在多变的人生状态下,我们感到人世的不可预料,此时的欢乐,转眼之间就会变成痛苦。即使我们不停地思考下一步要走的路,但有时还是找不到出路,不断徘徊在人生的道路上,感到前所未有的困惑。
《海滨故人》中露莎本来应该有着幸福的成长环境。在她出生之前,家人都希望这个千金小姐早点出生。但是,就在她出生的那一天,她的外祖母去世了。家人认为外祖母的死和她有关,对她的态度由喜爱变为厌恶。本来美好的生活急转直下,悲惨的童年生活经历给她的人生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导致她人生观的重大转变。所以,在以后的生活里,露莎对事态的发展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不知道自己的将来又是什么样子。但是,这样的事还是发生了,就在她正处于花季时期,母亲的突然病故,给她的心灵又一次沉重的打击。当她的母亲病故的时候,她感到万分悲伤,茶饭不思,终日以泪洗面。在她给梓青的信中这样说道:“人生朝露,而忧患偏多,自念身世,感怀无限,阿母死后,益少生趣,沙非敢与造物者抗,特雨后梨花,不禁摧折,后此作何结局,殊不可知耳!”⑤这样一句话,透露了她心里的悲伤和彷徨,经过如此多人生变故的她,此时真是万念俱灰,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任凭别人怎么安慰,始终不能逃出悲伤的状态,跳不出彷徨的藩篱。她不断地猜测下一个变故什么时候来临,下一次意外哪天突袭,在这人生变故的时候,真不知道怎样抉择,此时的她真是有种“后此作何结局,殊不可知耳”的彷徨之感。
【注释】
①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②唐金海、孔海珠:《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茅盾专集》(第二卷下册),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③④⑤中国现代文学馆:《庐隐·代表作〈海滨故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
【参考文献】
[1]寿静心.女性文学的革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马春花著.被缚与反抗——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思潮论[M].济南:齐鲁书社,2008.
[3]张澜.本土视阈下的百年中国女性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刘洁.中国女性写作文化思维嬗变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肖风.庐隐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6]中国现代文学馆.庐隐·代表作《海滨故人》[C].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杨岗(1987- ):男,贵州遵义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语文教师。
【关键词】五四;海滨故人;“彷徨”心态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2-0068-2
“‘五四’新文化运动不啻是发生在整个文化和观念领域的一场‘辛亥革命’——一场规模大、效果显著的象征性弑父行为。”①当“五四”的春风袭来之时,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压制了几千年的中国女性也开始站起来为自己的生存争取自由的空间。但是,刚从男权社会走出来的她们,好像还不适应这种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生活,时常被人生的烦恼困扰着。因此,一些知识女性就通过文字诉说自己的心声。在这些女性中,庐隐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其代表作《海滨故人》中,她通过细腻地观察、细心地思考将这一时期女性所遇到的问题呈现出来,将她们彷徨的心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从而揭示出五四女性的处世心态和心理渴求。
一、恋爱——让“我”无从选择
茅盾说:“我们读庐隐的全部作品,就仿佛再呼吸着五四时期的空气”。②确实,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到处可以看见女性独立意识的崛起。受尽压迫的女性在五四春风的吹拂下,要求人格独立,要求婚姻自由,享受真正的爱情。但是当爱情真正来临的时候,她们又开始徘徊不定了,她们在追求爱情的同时又害怕爱情。明明知道自己不太喜欢男主角,但又有一种害怕失去的痛感,于是,她们持一种若即若离和观望的态度。她们希望找到真正的爱情,但是希望一次一次变为幻想,理想终究没能实现。心中的痛苦还没有解除,新的烦恼又袭上心头,就在这烦恼之际,彷徨的心态随之而起。在庐隐的《海滨故人》中,她站在独特的视角观察女性的心理需求,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塑造将女性对爱情的彷徨心态表现出来。小说中的露莎,是一个有追求有思想的青年女性。她在追求有意义的人生的同时,也站在哲学的高度去思考人生到底是什么。她把恋爱比作玫瑰花,花开让人羡,花谢让人厌。自己在这样的沉思中,卷入了无限的痛苦之中。在她看来,什么样的生活都有痛苦,什么样的恋爱都会逝去。于是,她在寻找有意义的人生和真正的恋爱的道路上始终迷茫,不断地徘徊,陷入彷徨这张网中。在《海滨故人》中的几个人在茫茫人海中不断地寻觅,在这选择爱与被爱的对象的时候,她们遇到了很多的困惑,就如同露莎对梓青的时冷时热,若即若离。所以,渴望爱情,追求爱人的她们站在爱情的路上,不知道何去何从,从而感到惆怅和彷徨,有时只能用泪水来诉说自己心中的苦恼。
二、解放——敢问路在何方
获得自由中国女性的强烈愿望。被封建礼教压制了几千年的中国女性,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终于从男权的社会中解脱出来,获得了自己的地位。但是,旧的思想观念还萦绕在她们心头,好像还走不出时代的阴影。她们在获得解放,赢得自由之后又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感到人生目标的渺茫和人身意义的虚无以及人身无限的痛苦。她们在“弑父”与“弑夫”的同时感到自己力量的单薄,无以面对人生的变故和磨难。这一时期的她们,正是“今后妇女的出路,就是打破家庭的藩篱到社会去,逃出傀儡家庭,去过人应过的生活,不仅仅作个女人,还要作人”这句话的印证。但是她们在追求做人的道路上不断地追问人生到底是什么?这种不停地追问就表现了这一时期女性在追求生活是所遇到的问题,所感到人生的无助和彷徨。《海滨故人》中的露莎就是这样,从小就过着悲苦的生活。这就导致她长大成人之后对人世的许多问题重新思考,不断地提出一些关于人生的疑问。一句“人生到底作什么”,既道出了她对人生的思考,也道出了她对未来的迷茫感。
如果说露莎对于人生的不断追问表现了自己对人生感到迷茫的话,那么云青对于人生的阐释更是体现了人生的彷徨与无助,在她给露莎写的信中这样说道:“人间譬如一个荷花缸,人类譬如缸里的小虫,无论怎样聪明,也逃不出人间的束缚。”③在这里,我们隐隐约约地看到云青在自己的人生理想破灭之后的那种失望和心痛。所以,当痛苦来临,自由并未能医治她心灵的创伤,解放并未带给她想象中的快乐。这种所谓的解放给她们带来一定的自由与权力的同时,也给她们带来了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让她们产生了更多的彷徨之感。
三、离别——生活将怎样进行
在五四波澜的推动下,一直被家庭束缚的中国女性得到了解放,她们走出了家庭,走向了社会,结识为了共同的理想聚在一起,同甘共苦的朋友。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当昔日形影不离的朋友不得不分别的时候,她们的快乐戛然而止。随之而来的是苦恼和悲伤,她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开始迷茫甚至否定。
在《海滨故人》中,迷茫与彷徨随着朋友的分离接踵而至。露莎等五个进步的女青年,在五四新思想的影响下,怀揣美好的梦想,带着相同的志趣走到了一起。她们在海崖上聊天说笑,在寝室里思考探讨,在书信里交流诉说……一切都是那么的温馨,那么令人羡慕,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但是,毕业后她们不得不各奔前程,忍着痛苦彼此离开。先是莲裳离开群体,接着又是宗莹结婚……就这样,昔日形影不离的朋友一个个都分别了。此时,她们的心情是沉重的,但又无法挽回这种局面,面对这样的境况,只能是悲伤,只能是流泪。所以,当她们在暑假相见,一起说话聊天,一起唱“潭水桃花,故人千里,离歧默默情深悬,两地相思共此心,何时重与连襟,愿化春波送君去,天涯海角相寻”④的歌儿来话别。在莲裳结婚时,当其他人啧啧称赞莲裳时,她们四人却默默无言。此时她们心里的感觉仿佛莲裳是胜利者的所有品,现在被胜利者从她们手里夺去一般。此情此景,让她们潸然泪下。就这样,朋友一个个离去,走入了新的生活,原来的温馨画面已经不复存在,曾经群雁同飞的场面变成了孤雁独游的场景。所以,当她们静静地回顾一起走过的时光时,觉得一切都是空想。再看看自己的遥远未来,不知道里面又无数的不确定,于是,彷徨战胜了坚定,迷惘代替了认同。 四、变故——“我”将怎样面对
人生的变故有时就像晴天的霹雳,给美好的心情带来抹不去的阴影。在多变的人生状态下,我们感到人世的不可预料,此时的欢乐,转眼之间就会变成痛苦。即使我们不停地思考下一步要走的路,但有时还是找不到出路,不断徘徊在人生的道路上,感到前所未有的困惑。
《海滨故人》中露莎本来应该有着幸福的成长环境。在她出生之前,家人都希望这个千金小姐早点出生。但是,就在她出生的那一天,她的外祖母去世了。家人认为外祖母的死和她有关,对她的态度由喜爱变为厌恶。本来美好的生活急转直下,悲惨的童年生活经历给她的人生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导致她人生观的重大转变。所以,在以后的生活里,露莎对事态的发展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不知道自己的将来又是什么样子。但是,这样的事还是发生了,就在她正处于花季时期,母亲的突然病故,给她的心灵又一次沉重的打击。当她的母亲病故的时候,她感到万分悲伤,茶饭不思,终日以泪洗面。在她给梓青的信中这样说道:“人生朝露,而忧患偏多,自念身世,感怀无限,阿母死后,益少生趣,沙非敢与造物者抗,特雨后梨花,不禁摧折,后此作何结局,殊不可知耳!”⑤这样一句话,透露了她心里的悲伤和彷徨,经过如此多人生变故的她,此时真是万念俱灰,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任凭别人怎么安慰,始终不能逃出悲伤的状态,跳不出彷徨的藩篱。她不断地猜测下一个变故什么时候来临,下一次意外哪天突袭,在这人生变故的时候,真不知道怎样抉择,此时的她真是有种“后此作何结局,殊不可知耳”的彷徨之感。
【注释】
①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②唐金海、孔海珠:《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茅盾专集》(第二卷下册),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③④⑤中国现代文学馆:《庐隐·代表作〈海滨故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
【参考文献】
[1]寿静心.女性文学的革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马春花著.被缚与反抗——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思潮论[M].济南:齐鲁书社,2008.
[3]张澜.本土视阈下的百年中国女性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刘洁.中国女性写作文化思维嬗变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肖风.庐隐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6]中国现代文学馆.庐隐·代表作《海滨故人》[C].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杨岗(1987- ):男,贵州遵义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