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蔚华:中国银行业管理体制转型势在必行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m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银行业在发生模式上的转变,模式有很多,有商业模式、管理模式、治理结构模式,影响这些模式有三种因素,第一是银行的外部条件,第二是约束条件,第三是需求的变化。特别在过去两年,上述三外部条件的变化越来越明显,必然引起中国银行传统的管理模式的改变。
  在过去30年,银行从过去技术上将近破产,到去年全部资本达标不良率千分之九,尤其在全球的排行榜上前1千家大银行,有很多的中国银行入榜。银行30年尽管取得全球瞩目的变化,但基本还是传统的经营模式就是靠批发业务,靠利差,尤其是靠大客户。
  这两年银行所受到的冲击和变化是过去30年没有的,首先的变化是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今年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达到7.8%,经济转型经济放缓了银行业不可能像过去高歌猛进了。去年中国银行业的负债存款的增长减缓到11.9,比过去30年的年平均数少了8.5个点,不光是因为CPI大于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还因为很多的钱留到银行之外的金融市场。
  影响模式变革的还有一种约束条件,金融危机以后国际金融委员会提出80.3,中国刚刚公布了资本管理办法,从明年1为1日开始执行。在约束条件里还有股东的约束,所有的股东都希望少补充资本多挣钱,银行的管理者就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压力。但是约束还有很多了,包括员工的约束,各种利益相关者的约束,员工的利益甚至包括各种媒体对于银行的约束。
  第三个变化就是需求的变化。银行是服务业,作为服务业必须考虑需求的变化。过去大家都以存款储蓄为主要的个人金融方式,而今天绝大多数人希望买理财产品,再有钱的人希望私人银行的服务,所以会不会给客户作出理财的方案,这对中国年轻的银行业是很大的考验。
  还有一些变化比如消费金融,消费金融成为近十年中国最活跃的消费市场,而在最活跃的消费市场上,年轻人是最值得关注的,凡是什么产品瞄准年轻人就必胜无疑。总而言之,银行外部需求的变化,有外部市场经济的变化,银行间环境的变化,有约束条件的变化,有市场需求的变化,如果银行还按照传统的道路走越来越难以为继,所以必须转型。
  而今天面对资本的约束和所发生的这一切,我们又在进行第二次转型,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定价能力,降低资本消耗,降低成本实现风险可以控制。如果第一次转型是商业模式转变,第二次转型就是管理体制的提升,而中国的银行业和全球银行业比最缺的就是这一刻,所以转型是势在必行。(据中广网)
其他文献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市政工程的不断进步,所以这就需要找出工程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并且及时的找出相应的措施和解决办法,促进市政工程的质量监管越来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国际化日益频繁、深入,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不一、定位不够清晰、师资队伍薄弱、资金支持不足、管理经验缺乏等问题日渐凸显.为持续推进福建高校办学国际化发
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历经多个民族区域,每到一个地区,红军都严格执行部队纪律,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作为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风俗、语言和文字,最终赢得
本文以企业会计财务计量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双重计量方式的应用优势条件进行分析.通过对双重计量模式基本理论的描述,在目标需要、要素管理、风险控制、视角拓宽、利润分配这
农业是立国之本,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田水利工程对于现代农业的保障作用正在日益突显.并且随着国家投入力度的加大,农田灌溉
5月20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莅临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亲切看望广东省委党史工作者,并为同志们作了题为“理论学习与党史工作”的专题报告。曲青山主任围绕“理论学
“一带一路”战略是由中国主导,亚欧非等数十个国家共同推进的横跨欧亚非的宏大国际区域合作的大战略。青藏地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理和区位优势,选择与天津进
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下,我国银行业不断破解影响科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改善金融服务,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不仅强健了银行自身的肌体,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还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银行业改革发展道路。  十年来,我国银行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国有商业银行基本完成“打造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各种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需求也逐渐增大.电力是维持社会正常运行所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在社会活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电厂作为提供社会所有电
期刊
2006年6月20日美国极右翼智库主办的“战略预报”网站(http://www.stratfor.com)发表了乔治·弗里德曼(George Friedman)题为的文章,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阶段将结束,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