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拯救记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cha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二个》是第一首反映十月革命的诗歌,洋溢着革命的热情和迈向新世界的美好憧憬。但长诗结尾处出现的基督形象,却令其饱受争议。本文立足诗歌,从旧世界的恶、十二个队员的不成熟以及基督作为革命领导者和新世界的化身等角度出发来解读诗人安排这个长诗结尾的深意——基督的出现与罗斯的得救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十二个》;基督;领导者
  作者简介:严淑宏(1993-),女,汉族,云南昭通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1
  亚历山大·勃洛克(1880——1921)是俄国象征主义诗派的杰出的代表,影響了俄罗斯一个时代的诗歌。十月革命间, 勃洛克运用象征主义手法再现剧变时期的社会氛围, 创作出长诗《十二个》——俄国诗歌中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在《十二个》中,诗人一直在探索罗斯这个苦难母亲的出路。基督在长诗结尾出现,代表着一个世界的浴火重生,他扛起红旗,变成了一个革命的领路人。诗人表示,他再也找不到一个更适合的形象来代替基督。荒谬又可怖的旧时代蓄势反扑,十二个队员又不够成熟,因此诗歌的结尾就需要一个更强有力的形象来拯救罗斯。于是,基督出现领导革命的力量走上一条光明的道路,完成了对罗斯的救赎。
  一、旧时代之恶
  长诗在黑夜、狂风、大雪这样紧张的局势中开场。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漆黑的夜里”,肆掠的“狂风”和“暴风雪”中。黑夜、狂风、大雪等都隐喻了紧迫的革命形势。诗歌一开始描写了坍塌的旧时代群像。这些形象不理解革命,甚至妄图反对革命,夺回对罗斯的控制权。
  在长诗的第一节中,无知的旧时代的群像就已一一展现出来。黑夜里的暴风雪,宣传革命的标语,暗示着时代背景的变化,但群众对此全然麻木:只顾伤心的老太婆、嘴里说着“俄罗斯给断送啦”的雄辩家、发愁的牧师、摔倒的贵太太、开着讨论过夜价格的“立宪会议”的妓女们……这些人物拼凑在一起,就是一个旧世界的缩影。他们代表着旧时代,一个即将过去的时代。由于对革命的无知,大部分的民众都不会投身革命,反而成为革命的阻力。
  诗歌中除了无知的旧时代群像,还有一个代表旧世界的重要形象即资本家。资本家在第九节中首次出现,癞皮狗则是他们的象征:“一个资本家站在十字路口/把鼻子藏进衣领/一条癞皮狗蜷缩在旁/翘起尾巴,浑身僵硬”[1]。旧世界行将就木,但它不甘失败,化作一只饿狗跟在队员背后“那狗呲着牙——饿狼一般/翘着尾巴——步步紧跟”[2],使局势陷入了紧迫的黎明前的黑暗。这条丧家之犬,对新的时代虎视眈眈,一旦有机可趁,旧时代必将夺回统治权,罗斯便不能得救。
  二、十二个——不成熟的革命者
  在长诗中十二个队员是革命的中坚力量。他们来自城市底层,是人民的代表,肩负着燃起“世界大火”的重任。他们“拋头洒血在所不惜”,为着“不要十字架”的自由,让世界性的大火在血中烧。十二个队员虽有坚定的反叛精神,却又在革命中任意妄为。
  十二个队员本就有私欲,他们认为革命马上就要成功,热情高涨却肆意行动。他们呼喊着要去抢劫,要去破坏,要去昂贵的酒馆狂饮,与其说是革命的号角,倒不如说是强盗的狂欢。诗中万尼卡和卡奇卡这对“情人”的出现将他们的破坏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彼特鲁哈出于嫉妒,莽撞的开枪射杀万尼卡(因为他和自己喜欢的卡奇卡厮混),仅仅是出于私欲作祟的泄愤需要。最后万尼卡逃跑,彼特鲁哈误杀深爱的卡奇卡,表现出队员极端的破坏性。面对彼特鲁哈的痛苦内疚时,其他的队员显得漠不关心。他们虽笃行革命,但行为却不受控制,随心所欲,容易招致失败。极端的破坏性,会使革命脱离和人民的天然联系,一个新的时代还未到来,革命就戛然而止。他们拥有坚定的革命信念拯救罗斯,然而革命的前景却不容乐观。
  三、基督的降临——罗斯的得救
  面对十月革命, 勃洛克以一名知识分子的身份退回到了内心世界。他向往革命, 赞赏革命, 但他反对暴力革命。在《十二个》中,诗人对革命的思考也落到了如何正确引导上。
  叶列明娜解读长诗结尾时指出,在勃洛克有的作品中, 基督形象是“神話”般的,激情的“浪漫主义”的,不是宗教意义上的基督。诗中基督的出现是新世界、新时代到来的象征,而之前的诗节已表明革命势必产生伤痛,造成新的仇恨和堕落,更可能中途失败。因此,革命需要新的精神力量来慰藉人心,改造灵魂,指明前进方向。基督是引导者,他扛起红旗在黑夜中等待队员的到来,“嗒嗒”的枪声,无法对他造成伤害,他与罗斯同在,在黑夜中,在每座房子后。在他的引领下,世界性的大火才终将燃起。这位“白色”基督,区别于宗教意义上的基督,代表着诗人对人类未来的终极理想。
  基督的正式出场在最后一节,而在那之前他亦无所不在:在老太太的祈祷中,在队员要燃起世界大火的豪情中,在彼特鲁哈的忏悔中……他始终与革命在一起,引领罗斯得救。对旧世界的恨,对新时代的爱使诗人在结尾处安排基督出现。为了罗斯的得救,耶稣基督在结尾显现出身影,并成为了革命的领路人。他意味着一个全新时代就要到来,罗斯的得救成为可能。
  注释:
  [1]《勃洛克叶塞宁诗选》,第246页.
  [2]同上,第248页.
  参考文献:
  [1](俄)勃洛克,叶塞宁.勃洛克叶塞宁诗选[M].郑体武,郑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32-249.
  [2]郑体武.俄国现代主义诗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俄)叶列明娜.关于勃洛克长诗《十二个》结尾的分析[J].李春林译,中外语文教学研究,86-89.
其他文献
海词积累  1. auction n. 拍卖  2. excessive adj. 过度的;过分的  3. transparent adj. 透明的  On Wednesday, May 15, 2019, a buyer paid slightly over $91 million to acquire American artist Jeff Koons’s Rabbit sculpture
【摘 要】  质量是在线开放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构建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保障和提升在线开放课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遵循自上而下的标准化方式构建,缺乏对学习者学习需求和学习体验的关注。本文依据扎根理论,选取爱课程网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240条与课程质量相关的用户评价作为原始分析资料,通过开放性编码和轴心编码得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在内的在
摘 要:近年来,有两位女性作家通过一个个写实的故事,反映女性在巨大的都市经济压力之下的艰难生存以及情感取舍,这些作品内容贴近生活,情节真实感人,因此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她们分别是张欣和六六。不论是张欣的作品还是六六的作品,都以女性作为主要的书写对象,不同的是张欣的作品中常常可见女性渴望成为男性附庸品,虽然作者在小说中批判了这种思想。六六的作品中则更多的是女性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即使这种独立、自由要
【摘 要】学习分析自从2011年出现以来,不管是作为一个研究重点还是实践领域,它一直在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成熟了。学习分析不但在增进我们对学生坚持学习和顺利完成学业的了解以及提高我们教学策略的效果等方面有巨大潜能,它还能帮助学生在更加知情的情况下做出选择。然而,学习分析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它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充分发挥其潜能?这些问题引起一些关注。我们在这篇概念性文章中提出从生态系统观的角度
彩色格纹  无论是老牌时装屋还是新锐设计师品牌的新一季中,都能寻找到格纹和变化格纹的身影。格纹作为经典印花元素一直出现在每一季的秀场上,秋冬以苏格兰格纹和大地色系格纹出现,春夏以更多的彩色格纹和花样变化格纹出现。男士格纹单品出现了更多变化和创新,彩色格纹开始风靡,男士格纹款时装也多了一份有趣和玩味。大地色系经典格纹  提到格纹首先想到的是经典的苏格兰格纹,搭配经典版型大地色西装,呈现复古文艺感。在
【摘 要】  大学英语改革的重要成果就是引入了基于网络的听说学习。但目前网络课大多停留于计算机辅助下的独自学习,与新大纲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差距较大。由于内容陈旧、监控薄弱、评估不准确等问题,影响了网络课的学习效能。通过在网络课中应用任务式教学,可以使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让学生在任务过程中通过实际使用外语提高听说能力和交际技能,构建学习策略,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使网络课走向真
【摘 要】 本研究基于V-Learning構建了包含临场感、感知有用性等7个潜变量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学习行为意向影响因素模型,提出了15个变量关系的研究假设,研发了测量7个潜变量、34个观测变量态度水平的李克特(Likert)量表,以湖北某应用型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参加企业运营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学习的666名学生为调研对象,收集整理了359份有效调查问卷。研究工具采用SPSS22.0、AMOS24
绘本《烟囱小镇的普佩尔》近来受到读者追捧,它主要讲述一个有关友情和亲情、梦想和成长的故事,由这本绘本改编的电影也于2020年上映了。  难词探意  1. scrap /skr?p/ n. 废料;碎片  2. subsequent /?s?bs?kw?nt/ adj. 后来的;随后的  3. devastate /?dev?ste?t/ v. 毁坏  4. animated /??n?me?t?d/
第26届ICDE世界论坛将于2015年10月14日-16日在南非召开。  此次大会主要讨论21世纪全球高等教育中的开放远程学习,如何在需求增长、国家资源减少、学习质量的关注度提高的背景下发展。大会邀请了10位主题发言人,如南非大学副校长曼德拉·马可翰亚(Mandla Makhanya)教授和英联邦学习共同体主席兼首席执行长阿莎·坎瓦尔(Asha Kanwar)教授将分享他们在开放远程学习环境中实施
摘 要:阿尔贝·加缪在《局外人》中揭示了一种人生的真实境遇,即荒诞。默尔索作为全书主人公,正是一个荒诞人。他没有接受世俗建构的价值体系,而是选择了义无反顾地生活。本文基于此书,旨在阐明荒诞存在之合理性以及荒诞者之反抗的意义。世俗价值默认对于荒诞乃是无能为力的,其对人生本质形而上的遮蔽恰恰引导荒诞者走向穿越荒野的漫漫长途,而最后的终极意义,仍须荒诞者自己寻找。  关键词:加缪;默尔索;荒诞;荒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