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谈会计经管责任落实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6年财政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体系中,资产减值准则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主要围绕我国新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减值这一问题,指出了资产减值准则仍存在的不足,并从我国会计监管模式入手,提出落实经管责任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资产减值损失;会计监管模式;经管责任落实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会计信息真实性,限制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调节利润,但由于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新资产减值准则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的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当资产发生减值,即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予以确认。因此,长期投资可收回金额、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等资料是上市公司确定和计量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可收回金额是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中较高者。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需要预计未来一定时间的现金流入量和贴现率,因此可收回金额的大小取决于公允价值和贴现率。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难度大,现实经济生活中,许多企业的资产种类繁多并且处于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市场价格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辨别,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交易价格判断难度大等问题困扰着公允价值的顺利运用。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只能大致地估计或取近似价值进行操作。
  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随意性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应当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条件和不能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条件,而如何计提、计提的比例则完全由上市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判断。不同上市公司对减值事项的判断有差异,计提减值准备的标准不同,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也不同,则财务信息不具备可比性。由上市公司自主决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范围和比例,对会计人员的判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给管理层粉饰财务报表和经营成果提供了条件,这就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制造了不安定因素。
  三、划分资产组较难确定
  针对那些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而在操作上有困难的情况,新准则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引入资产组这一全新概念,在准则执行过程中也面临不少问题。
  第一,资产组的认定,是当一项资产和其他资产共同作用产生现金流量,则该项资产和其他资产可以组成资产组,以该资产组为基础确定可收回金额。因此,资产组这个概念的运用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的水准为基础。遗憾的是,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编制长期现金流量的惯例,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现金流量的测算普遍缺乏经验,而这恰恰是采用资产组所必不可少的。
  第二,资产组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标准,当企业有较多产品或较多生产线时,资产组就较难确定;对于多元化经营的企业,确定资产组则更加困难,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企业很可能利用资产组的划分来操纵资产减值准备和经营业绩。
  四、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
  运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操纵企业利润,是我国一些上市公司经常使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新资产减值准则为遏制上市公司操纵利润,对减值损失的转回作出了新的规定,新准则规定:“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但新准则规定的不得转回只是针对长期资产减值而言的。流动资产如存货、应收款项等的减值问题由其他准则来规范。如存货,存货的减值可以转回,那么企业仍然可以通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调低当期利润,减少期末存货成本,这样以后期间销售成本就会偏低,从而使未来的利润反弹。由此可见,新资产减值准则减少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调节利润的空间,但并没有在这方面完全堵上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闸门,在遏制上市公司利用短期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方面仍给上市公司留下了可乘之机。
  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笔者建议将经管责任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财政部门是政府的经济综合职能部门,是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也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者。因此,对企业会计信息及其质量的规范、監督和管理,是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工作职责。各级政府要建立监督检查制度,财政等会计监管部门要定期对企业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其他财务专项检查,发现企业为恶意操作利润而计提或转回的减值准备,实现会计检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第二,应督促上市公司完善其内部控制。影响企业资产质量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既存在客观因素又存在人为因素。要全面掌握资产的质量状况,合理地计提减值准备,就应当在上市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建立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向财务部门反馈各类资产出现的问题与原因。同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规范企业会计行为,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等。
  第三,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对于那些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企业,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对其经常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检查。对查出的违规、违法情况,追究相关人员和企业的法律责任。另外,财政部门及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上市公司企业会计选择权的监管力度,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第四,加强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监督, 强化相关会计信息的披露。通过加强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及时对存在较大差异的资产减值淮备的计提情况进行调查和处理,尤其是加强对可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监督,对可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的合理性和合规性进行审计, 防止企业利润操纵行为的发生。通过分析同类企业之间的减值计提水平, 加强对流动资产减值准备的集体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以及时发现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保证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会计师事务所通过派专人对企业发生的大额的、重要的资产减值情况进行审计, 以及时发现存在差异是否合理,最大程度上限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空间。
  相信通过社会、企业内部和外部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振华.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月刊:理论版,2006(3):23-24.
  [2]杨珊.刍议资产减值新准则的应对策略[J].会计之友,2007(10Z):81-82.
  [3]刘凤茹.浅析新旧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J].现代商业,2008(5):142-143.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财会工作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走上了一个新台阶,促使会计学理论、会计语言以及财会工作等都进行了重新的构建,拓展了财会工作的领域,促使会计人员努力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使传统财会工作既面临着机遇也充满了挑战,作为财会人员应紧紧地抓住这个机遇,努力提升自己,随时迎接未来的挑战。  关键词:信息技术;财会工作;影响 
肥胖症是全世界人民共同面临的健康问题,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青少年肥胖症问题日益突显出来。2016年,第十三届国际肥胖症大会预计,截至2025年,全世界将有约2.68亿超重青少年,其中9100万为肥胖症群体。青少年肥胖症已经成为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最为常见的慢性儿科疾病,且与此相关的合并症也呈年轻化发展趋势。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青少年肥胖症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2006年《中国九市
期刊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8例行剖宫产术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
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的建设对于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阐述构建跨专业实训平台必要性基础上,从平台的设计思路、课程的安排、师资要
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全面分析了煤炭企业面临的票据市场新形势,论证煤炭企业开展票据集中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总结了票据信息、票据行为、票据权利、票据价值几种票
摘要:企业的财务预算是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所开展的一类管理活动,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管理自然有利于企业预期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顺利实现,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不能只依赖于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本身,关键在于财务预算的贯彻和落实情况。本文主要论述影响企业财务预算执行力的原因,并就强化企业财务预算的执行力提出合理化对策。  关键词:企业财务预算;执行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扶正化毒方扶正培本,祛邪化毒,诸类组成中药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通过胃癌临床病例观察随访提示疗效.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深入如何理解工艺流程,以達到审计成效事半功倍。  关键词:工艺流程;理解;审计成效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一、审计背景  2010年7月,国务院下达“小金库”自查通知,要求各国有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查。根据该文件精神,集团公司审计部首先要求下属各单位对本单位是否存在“小金库”进行自查,然后根据下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与环境协调发展,实现清洁生产,为社会提供洁净能源是我国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煤炭企业目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以付煤公司洗煤厂为例,根据市场需求,积极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