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肠内营养算法帮助实现危重症患儿营养支持目标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yong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应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算法对PICU实现理想EN供应的影响。

设计

前瞻性应用前/后EN实践审计。

场所

一家独立的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9张床的内/外科PICU。

研究对象

连续入组于应用EN算法前后各4周入住PICU,且住院时间超过24 h并接受EN的患儿。

干预措施

我们根据以前的研究结果制定了基于证据和共识的逐步EN算法并系统应用于危重症患儿EN起始、进展和维持阶段。应用算法后3月,我们前瞻性记录了4周中入组患儿的临床特点、营养供应、EN中断情况、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应用及达到能量目标的能力,对比了算法应用前后组间的临床和营养变量,采用Kaplan Meier统计分析法分析达到能量目标时间。

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

前后组各入组80名患儿,组间中位年龄、性别、机械通气需求、EN起始时间或幽门后喂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算法后,可避免的EN中断次数显著减少(3例vs 51例,P<0.0001);存在可避免EN中断患儿PN应用率及应用时间亦显著降低;达到能量目标中位时间由4 d降至1 d(P<0.0001),达到能量目标患儿比率亦较高(99% vs 61%,P=0.01)。

结论

应用EN算法显著改善危重症患儿EN供应并减少PN依赖;应用EN算法后,能量摄入目标实现更快,且达到能量摄入目标患儿比例更高。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重症儿童高血糖发生与胰岛素抵抗和胰腺β细胞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探讨胰腺β细胞功能障碍与胰腺损伤的关系。方法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736例危重症患儿,以入住PICU 24 h内选择空腹时间点采集血标本,静脉血糖≥11.1 mmol/L为重度升高组(n=67);6.1~11.1 mmol/L为轻度升高组(n=361);≤ 6.1 mmol/L为血糖正常组
目的评价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疒间(benign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 in children,BECTS)的始发年龄与语言障碍的关系。方法分别对63例BECTS患儿和30名对照组儿童应用韦氏儿童智力测试(C-WISC)的子测验言语部分进行语言功能的评估。结果所有63例BECTS患儿的语言检测均较30名对照组儿童差。其中初始发病年龄小于6岁患
目的探讨最终发展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comalacia,PVL)的早产儿出生早期头部MRI表现及其演变。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经MRI确诊为PVL的患儿12例,所有病例均在生后2~7 d(平均5.5 d)及17~23 d(平均20.3 d)完成2次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
目的提高临床儿科医生对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至2011年收治的69例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时间、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情况。同时按类型把该组病例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发病年龄56 d~15岁,平均(6.85±5.12)岁,其中<6个月7例,~5岁30例,~10岁9例,≥10岁23例。男33例,女36例。发病时间1
目的通过病例及文献复习提高对健康儿童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PCAP)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13年7~8月间收治的2例不伴有脓毒性休克的PCAP患儿以及既往国内外文献中符合PCAP诊断的3例患儿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儿中4例年龄<1岁,中位年龄5个月;3例患儿右侧肺炎伴脓胸,2例累及双肺,肺脓肿1例;所有菌株药敏试验对大部分抗革兰阴性杆菌的药物敏感,抗生素治疗多数反应良好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英夫利昔单抗对儿童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今本院收治的7例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儿童炎症性肠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炎症性肠病患儿中克罗恩病5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男4例,女3例;发病年龄7~13岁(中位年龄11.4岁)。临床表现为腹痛、消瘦、体重下降7例(100%),腹泻伴便血3例(42.8%),发热4例(57.1%),贫血5例(71.4%),恶心呕吐4例(
期刊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一种无创性的磁共振成像方法,通过计算表观弥散系数、各向异性系数、相对各向异性系数、纵向弥散系数等参数能够定量评价脑组织正常结构、脑发育状况与脑损害,是目前唯一可在活体上观察脑白质纤维走行及微结构变化的成像技术。本文对其在评价新生儿脑损伤与脑发育中的应用进展予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