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练16年,陪出27位世界冠军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ongde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奥运健儿们奋勇争先,拿下一块又一块沉甸甸的奖牌。其实,光彩夺目的奥运冠军身后,还有一群默默无闻的陪练选手。
本文主人公

懵懂中开始陪练生涯


  刘磊磊1985年生于青岛即墨一个农村家庭。爸爸在村里搭了个棚子以修车为生,妈妈在县城里卖衣服。1999年,刘磊磊刚上初一,就已经是一名身高1.80米、体重140公斤的XXL号少年。凭借良好的体型优势,父母把他送到即墨市(2017年设为即墨区)市北中学练习柔道。2001年年初,刘磊磊被中国女子柔道队教练徐殿平看中,選调到中国女子柔道队。
  妈妈得知儿子被选中的时候,高兴地逢人便说:“我儿子上北京了,去国家队了,要有出息了。”刘磊磊也沉浸在巨大的惊喜之中,并未意识到现实和自己的想象竟会如此不同——实际上,他是专门被当作女柔的陪练招过去的。
  刘磊磊头一回陪练的是体重128公斤的佟文。教练让他趴下,他就傻傻地趴下。佟文要摁住他的后领子,揪住裤腿把他整个掀翻。刘磊磊需要全力防住这一下子,可他那时候啥也不会,一堂课下来,后肩跟柔道服反复摩擦,渗出血来。中午休息一下刚止血,下午又开始了,还是那个动作,第二天、第三天,照旧。终于,这孩子疼得崩溃了,趴在场上哇哇大哭起来。这种疼既在身上,又在心里。本以为自己是作为运动员为拿世界冠军而来,没想到却成了别人训练的“人肉大沙包”,委屈、不甘、迷茫,这些情绪在他脑海里轮番出现。
  刘磊磊也想过回家,但他又转念一想:我一没有学历,二没有特长技术,体型又这么胖,工作也不好找,回去能干什么?跟我爸修车吗?爸妈在老家本来特有面子,不行,我不能这么灰溜溜地回去。

找到陪练的尊严和价值


  就这样,刘磊磊在女子柔道队一待就是三年。转折发生在2003年年底,刘磊磊主陪的刘霞斩获欧洲系列赛德国站冠军,荣耀归国,刘磊磊作为唯一的陪练和教练一起去机场接她。“刘霞一看到我,就叫了一声‘哎呀磊哥’,然后扑上来紧紧地拥抱着我,让我觉得特亲切。她紧紧地搂着我的脖子说,‘下一个目标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磊哥陪我一起加油好吗’。”
  “我突然意识到,在她们心里,并没有把自己获奖的功劳都归功于自己。我找到了职业的尊严和价值,改变了自己对陪练的理解。不想放弃心爱的柔道运动,那就坦然地接受这个使命。”于是,那个年仅19岁的刘磊磊,有了一个新目标:全力以赴,陪出一个世界冠军来!
  从此,刘磊磊像变了一个人,他想尽各种方法来帮助运动员提高成绩。他陪过袁华,陪过孙福明,有时一口气陪三个女队员,平均每天被摔300~500次。常常一个跟斗被摔翻了,他爬起来还得点评一句:摔得好!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些女队员的技术动作做得非常到位,把他摔得超级远,让他重重地跌倒在地上,他也毫无怨言。一次实战训练中,刘霞背摔刘磊磊时忽然身体一软。如果当时140公斤的刘磊磊做自由落体运动,80公斤的刘霞肯定受伤。结果刘磊磊硬是用一只胳膊支撑起全身重量,造成自己肩部受伤。他却忍着剧痛站起来,微笑着对刘霞说:“你没事吧,以后就这么摔。”
  国家队纪律严明,队员不得随意离队,不得任意串门,不得叫外卖。在这个自我成长的封闭环境里,刘磊磊练就了十八般武艺:他学会了开车,帮忙跑腿接人送人;非典时,主力闭不出户,刘磊磊负责去超市囤货,代购妇女用品;北医三院的许医生教刘磊磊学会了按摩和推拿,他的手很大,手掌的大鱼际肌肉很厚,女队员们争抢着让磊磊按摩;奥体公寓房间里有一台缝纫机,那是平时给道服匝号码用的,女队员都操作不好,他却用得流畅自如……
  
节目现场,孙杨为刘磊磊送上嘉宾签名的柔道服作为退役礼物

  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刘磊磊作为陪练,必须在半个月内增重几十公斤。其实在四个月前,为了陪伴李亚男,他曾经减重20公斤,此后反反复复地增重、减重无数回,他的身体已经难以承受大幅度的增减,可是为了帮助队友打败对手,刘磊磊仍然接下了这个任务。此后半个月的时间,刘磊磊不仅硬生生增重了30公斤,每天晚上回宿舍后,他还通过录影机,学习对手的技巧,并运用到实战中。“当陪练也需要技巧,要达到好的陪练效果,还不能简单地当‘跤筐’。”为了当好陪练,刘磊磊根据不同队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变换训练内容,产生了很好的陪练效果。那段时间虽然身体上很累,但是他心里却很开心充实。

16年无怨无悔


  在中国女子柔道队所有的陪练员中,刘磊磊是陪练时间最长的男陪练,一干就是16年。16年来,他被摔200多万次,陪练过中国女子柔道队几乎所有的世界冠军,却没让一个队员在训练中受伤。2017年11月,一身伤病的刘磊磊退役了。
  “磊磊既不是教练也不是运动员,也没有拿过大型比赛的名次,所以无法给他安排工作。现在训练量下去了,饭量却下不去,工作不好找,减肥也减不下来。”父亲说。“这个活,陪着别人的荣耀,把自己埋在后面,像无名英雄一样,但没办法,孩子喜欢这个事业。”母亲说。
  父母的忧虑,刘磊磊也理解,可他并不后悔。如果不是当陪练,他也不会遇到美丽贤惠的柔道运动员相丽,也不会收获爱情与家庭。如果不是当陪练,他也学不到十八般武艺。
  世界冠军刘霞和佟文都不止一次地说过:“我觉得磊磊可以用无私和伟大来形容,他能在如此重视成绩和荣誉的运动员队伍中,始终成全别人,而且坚持这么多年,并不容易,你要让我天天被摔成那样,我肯定做不到。所以我们的金牌里,有磊磊的一半。”
  对于习惯了在国家队生活的刘磊磊,要在退役后适应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还需要一点时间。这时,刘磊磊就会去徐殿平运营的中日友好青岛柔道馆转转。柔道馆楼梯旁的墙壁上,贴满了获奖照片,佟文、孙福明、袁华、杨秀丽、李一清、刘霞、刘欢缘、于颂、李亚男……刘磊磊一个一个动情地看着。20多位世界冠军,都是他曾经陪练过的女柔运动员。当看到最后一张照片时,他的手在运动员的金牌处顿住,微微颤抖了一下,又把整个身体倾斜蹭上去闻了闻,伤感地说:“我就是想知道挂在脖子上的金牌是啥味道。”
  退役后的刘磊磊回到了家乡青岛即墨,和同样是退役运动员的老婆开了一家小商店。因为有父母和老婆打理商店,刘磊磊也给自己增加了很多副业,每天都要看新闻,了解东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国家柔道队的比赛情况,然后到当地的道馆做小朋友们的教练。“我们现在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柔道进校园,普及柔道这项运动。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中国选手站上世界级的领奖台上。”
其他文献
朋友H素以“情商高”著称,说话做事面面俱到,单位里上上下下维护得特别好。跑腿打杂他没怨言,喝酒圓场他得心应手,跟领导交流他也得体到位没障碍。领导去哪儿都愿意带着他,体验就俩字:顺心。  H家兄弟三个,他最小,也最忙,但老太太有啥事儿都找他,买药、修水管、交电费,第一个电话准打给他。因为“老大老二办事儿不利索,还爱挑刺儿,就这个小儿子,痛快,没毛病。”  然而老太太并不知道,她的小儿子其实有毛病。 
期刊
一天早上,妻子晓贞和平日一样擦拭着家具。擦到窗台时,她说:“这里应该有一个绿色的小花瓶,可以和窗外的芭蕉叶子相呼应。”  黄昏,我下班回来,递给晓贞一个小花瓶。瓶子模仿石榴的形状,圆鼓鼓的肚子,瓶嘴像石榴蒂似的呈花瓣形裂开。瓶子光滑细润,晶莹剔透。她惊喜地问:“哪儿来的?”“买的!在一个古董店里找到的,漂亮吗?”  “漂亮极了。这得多少钱?”  “1000元!”我轻描淡写地回答。晓贞跳了起来,“1
期刊
如果要找一个词,来形容我家先生的讨喜之处,我首先会想到“可爱”。没错,就是这个带着稚气的形容词。若是以前,我可能会说是“善良”“温和”,现在,我比较喜欢先生的这个个性。因为,我觉得正是他“年纪渐长,仍不失可爱”,让我们多年的婚姻生活没有变得乏味油腻,时不时在他可爱行径的调剂下,荡漾着鲜活的涟漪。  有一次吃鱼,我不小心被鱼刺卡住了喉咙,各种居家小妙招都不起作用,先生只好陪我去医院挂号就诊。轮到我的
期刊
莱莱从出生开始,基本上都是姥姥在带。最近老家有点事情需要姥姥回去解决,我就请来了莱莱的奶奶“救火”。莱莱的奶奶是一名即将退休的初中数学老师,这次特意请假过来,我内心很感激她,但是因为没有长时间共同生活过,所以我内心也很不安,想着如果遇到冲突的话,就用“婆婆只来帮忙3个礼拜,21天忍一忍就过去了”来说服自己。可是很快,矛盾就出现了……第一周  莱莱晚上在幼儿园吃,但基本上每天晚上8点多都会喊饿,婆婆
期刊
“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把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忧愁,统统都吹散……”清新美好的歌词,纯真干净的童声,任谁听了都忍不住嘴角上扬。  这首由李凯稠、樊桐舟和李昕融一家三口共同演绎的《你笑起来真好看》一经上线,迅速火爆全网,不到两年时间,播放超过300亿次。而由爸爸李凯稠作曲,女儿李昕融演唱的另一首歌《听我说谢谢你》,在不寻常的2020年又有了特别的意义。爸爸作曲,全家演唱,一曲曲饱含亲情与爱意的
期刊
女儿告诉我,这个星期三照常有远足活动,她不想参加,让我给她请个假。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觉得累。不想参加远足这件事,女儿跟我提过两三次。于是,我开始留意,女儿说累的背后是不是有一些其他原因。因为在玩儿这件事上,孩子是不会觉得累的,哪怕身体真的累了,心里也是喜欢的。  于是,我们就这个话题聊了起来。我对女儿说,我很愿意帮她请假,但爸爸需要了解更多信息,才知道请假时怎么跟老师说。在我同意给她请假之后,我们
期刊
那天,在地铁上,听见一对母子的对话。妈妈一边整理书包,一边叮嘱儿子:“妈妈在你书包里放了牛奶,一会儿记得喝!”儿子“嗯”了一声,低下头,好一会儿,才抬起头说:“我可以不去读书吗?”妈妈摸着儿子的头说:“傻孩子,你不读书,干什么?”“但是妈妈你也不读书啊,而且你每天都可以玩手机,为什么我不行?”儿子问。妈妈愣了一下,竟无言以对……   儿子说出的这句话很扎心,也很现实。很多人,在成为父母以后,将全部
期刊
无论在短视频作品中,还是脱口秀节目《奇葩说》里,张踩铃都风格鲜明。她将生活变成段子,或纯享快乐,或批判自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为互联网上的新晋网红,视频最高观看量一度突破5000万次。她用颇具喜感的东北口音和妙趣横生的打油诗,勾勒出一个欢乐的跨国家庭。机缘巧合下开始短视频创作  2013年去英国读研究生前,张踩铃笑称自己的大部分时光都在象牙塔里度过。一直读书是她课业勤奋的结果,也是家人的选择。
期刊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2012年,从重庆大学营销策划专业毕业后,唐静先后做过职业猎头和某企业的HR负责人。在工作中,她发现,很多求职者硬实力和软实力不缺,但一写简历就茫然。差点的,连方向和职位的“门”都摸不到。尤其是那些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递过来的简历上面除了基本的个人信息,近乎空白,没有参加校内社团的经历,也没有任何实习经验。  不仅是新手不会写简历,一些工作多年的人也不会提炼简历。一次,
期刊
后厨小跟班的“大梦想”  因为家庭条件困难,刘旭峰很早就出来工作了。一无学历,二无特长,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做的都是收入很低的工作。那时的他既苦闷又难过,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小學时的刘旭峰喜欢涂涂画画,也曾想过要当一名画家。奈何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没什么艺术细胞,更不懂绘画,所以根本没注意到孩子的爱好。那时的刘旭峰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能以绘画为生。  2014年底,辗转于各种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