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自然循环能量回收装置的智能仿真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dd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分析制冷剂自然循环能量回收装置的运行特性,建立了装置中冷凝器、蒸发器等部件的数学模型。为了提高仿真精度,将神经网络模型中的多层前传网模型引入到部件模型中,用神经网络产生的修正系数进一步校正部件的分布参数模型。在部件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装置的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分析室内外温差等因素对能量回收装置运行特性的影响规律。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能量回收装置仿真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同时说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与分布参数模型的结合为提高装置性能预测的精度提供了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中医内外合治综合方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风热闭肺证和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分6个中心,将450例
财务报表舞弊的行为会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概念、性质、常见类型和手段等,借助财务报表预警信号,积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财务报表
为得到竖井火灾中羽流前锋上升时间,搭建了小尺寸竖井火灾试验台,测量了两端开放竖井火灾和底部封闭竖井火灾中温度分布.当热电偶温升达到15℃时,确定为烟气羽流前锋到达该处,在此条件下,得到了两端开放竖井与底部封闭竖井中羽流前锋上升时间半经验公式,分别为t=8.96Q.-5/4z1/2和t=15.46Q.-3/4z4/3.在相同火源及竖井尺寸条件下,开放竖井中羽流前锋上升速度远高于底部封闭竖井中羽流前锋
为解决现有移动对等覆盖网络抗扰动性差和资源查询成功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k-派系社区结构的移动对等覆盖网,按照节点加入的先后顺序形成多个k-派系,并通过对拓扑结构动
针对动力定位船定位作业时推进器、舵等执行机构的时滞问题,设计了一种根据时滞上界选取参数的鲁棒滑模控制器,以降低控制输入时滞对DP系统的影响.首先将多执行机构时滞简化为水
为了解决由于工艺参数取值范围和实验次数有限而造成的实验结果局限性,对工程陶瓷脆性域旋转超声磨削加工切削力进行了研究。在旋转超声磨削加工机理研究基础上,结合弹塑性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有关部门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地基基础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完善,以便提高
饱和输入受限将增加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难度,因此针对饱和切换系统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进行了研究.根据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通过相关引理和ILMI技术及圆锥补方法,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硝唑素片、替硝唑薄膜衣片、替硝唑胶囊中替硝唑的含量并考察溶出度。方法:采用安捷伦C18色谱柱(218 mm×4.6mm,5μm),0.025M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为研究在考虑流固耦合的基础上,核主泵在发生汽蚀时,汽蚀对叶片的变形及径向力的变化规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核主泵在不同汽蚀工况下汽蚀对叶轮最大变形量和径向力进行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