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61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系统地回答了在当前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目标、要求、途径、原则与方法等,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体现人文关怀,常抓不懈;高校应把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在突出位置;高校思政课教学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校思政课要把培养有道德、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作为主要目标。
  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思政课;教学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1-0198-03
  青年是党和国家的未来。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是加强青年思想教育的重要思想阵地[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好坏不仅仅是一个教学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具有特殊意义。“参与式”五步教学法的教学改革就是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理念的实践。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改革开放向深层次推进,我国社会正处于重大转型时期,经济利益纷繁复杂,各种文化理念交融与碰撞,社会意识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诸多困境。
  (一)社会意识多样化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的压力与挑战
  当代大学生群体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成长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并逐步完善的时代。国际大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思想开放、物质、功利化倾向明显,社会意识的多样化使得思政课教学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1.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与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 “普世价值” “宪政民主” “民主社会主义”等西方的思想观念与意识传入中国,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们的渗透、分化从未停息,青年人很容易受到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压力较大。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受到挑战和冲击,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失去兴趣。
  2.国内各种思潮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的消极影响
  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转型带来民众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价值观由原来的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人们的思想趋于多样化,而青年人更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自由主义、民主、宪政等思潮,以及最近几年表现猖獗的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 “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2]。
  3.网络安全问题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形成的巨大挑战
  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时代,传统媒体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3]197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还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网络安全问题凸显,尤其是在思想政治领域,互联网迅速代替传统媒体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分化、分裂中国图谋的战场,青年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不良思想的误导,网络安全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传统思政课的教育理念难以契合当代大学生成长的需求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过分依靠思想教育工作的说服作用,而忽视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出现的各种社会阶层和青年人的心理需求,导致大学生的个人需要和个人价值不被重视。教师在思政课课堂上采取灌输的模式,是脱离现实的讲道理的授课方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缺失一种人文关怀,思想教育工作没有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成长的心理需求和个体价值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
  2.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积极性缺失
  在高校思政课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是距离生活比较远的、相对抽象的教学内容,加上教师单一呆板的“满堂灌” “一言堂”授课模式,课堂气氛沉闷,成为思政课课堂一大通病。这与当代大学生所期望的生动有趣、深刻全面的教学效果,以及思政课所要达到的培养和教学目标,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3.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高校部分思政课教师自身理论水平不高,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得不够扎实,缺少必要的心理学、人文历史学、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教学手段老套,教育方法不科学、不合理;缺失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忽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因而教学的内容也就很难真正走进大学生内心,难以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也就很难得到保证。
  4.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思政课课堂上被忽视
  在传统教学中,从教材到教材,形式单一。教学效果方面缺乏学生对教学内容吸收情况的反馈,只注重完成教学计划和进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求必须转变理念,明确学生主体地位,教是为学服务的,要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二、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系统地回答了在当前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目标、要求、途径、原则与方法等问题,集中阐发了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新理念和新思想,这对我们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境界和新局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高校应加强意识形态建设,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高校学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应该理直气壮和坚持不懈地抓好”[3]153。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应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为重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为统领,不断加强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结合上,提出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3]168,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讲话,为下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2.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如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一样,“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3]172。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发挥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与效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放在首位,有机地融入高校思政课课堂之中。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体现人文关怀,常抓不懈
  “思想认识问题一时解决了,不等于永远解决……思想上的灰尘也要经常打扫”[3]172,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的优良传统,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依靠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体现人文精神培育,更多的是体现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的培育与关怀,靠的就是多读书学习,启发心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多读书多思考放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突出位置上,通过教学手段的改革,引导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读书,逐渐由被动读书到积极读书,养成勤学善思的好习惯。
  (三)高校应把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在突出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青年一代的价值取向直接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价值观的培育如同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假若从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3]172,从青年抓起,对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走进小学、中学、大学的课堂,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整个过程。
  (四)高校思政课教学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工作的创新指出“要重点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3]155,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也是适合的。我们要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教育工作理念融入中心工作、引领思想、创新实践,积极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切实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
  (五)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对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加强学习与掌握;继承这些思想的精华对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很有益处的[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加强大学生修养,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大有裨益。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一经确立,就会变成自觉的行动。人要有明确的目标与追求,不思进取与玩物丧志往往是思想松懈的结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思想,自觉提升道德品质,有利于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六)高校思政课要把培养有道德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作为主要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也难成大器。”[5]“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要始终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在高校思想教育领域,必须把培养有道德、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作为主要目标,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高校思政课“参与式”五步教学法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讲话,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参与式”五步教学法改革就是在这一精神指导下的初步尝试。
  (一)“参与式”五步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步,分设专题,理论引导。要求教师深入地钻研教材,吃透精神实质,结合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准确把握教材内容,规划教学进度。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由若干专题组成,每一专题即为学习讨论的内容。然后每次研讨,教师进行理论导读,讲解重点的背景和讨论专题发展演变的过程,让学生对该专题有初步和整体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对该专题主要涉及的理论问题和发展走向有初步的理解。
  第二步,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和思考。要求学生们围绕教师给定问题,充分利用课下交流、网络资源、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报纸杂志相关书目等各种方式,通过积极思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撰写发言稿。根据提出的问题,在完成查阅资料与思考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观点,撰写发言稿。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分析到位,符合逻辑。字数要求800字,发言的时间控制在5至10分钟。
  第四步,开展课堂讨论。这是研讨的关键环节,每一个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阐明自己的观点,要求言简意赅,简明扼要。任课教师认真聆听并记录每个同学发言,提炼其主要观点,掌控发言的时间,维持课堂秩序。
  第五步,教师点评与总结。每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这节课同学的发言进行逐个点评,并梳理出发言同学的主要论点。每堂讨论课之后评定学生等次,作为平时的成绩计入期末考核之中。讨论之后,提交发言稿。
  (二)“参与式”五步教学法改革的意义
  1.“参与式”五步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现代教学理论中对学生的主体作用十分重视。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著名的“动机原则”,认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就是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提出“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的教学原则,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包括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2.“参与式”五步教学法贯彻了启发式教学原则,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围绕专题,学生阅读书目的数量也大大增加,视野开阔了,知识面宽了,学到不少以前学不到的知识,对理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参与式”五步教学法在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方面效果明显。
  3. “参与式”五步教学法实现了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
  “参与式”五步教学法改革取得的效果印证了高校思政课课堂上“只有讲不好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个简单的道理。思政课的教学要求教师认真钻研,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下功夫,敢于突破常规,加大创新的力度,不断提高思政课课堂的教学效果。
  4.“参与式”五步教学法突破常规,树立了全新的教与学的新理念
  “参与式”五步教学法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树立了教与学的统一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了原来“大水漫灌”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向了参与式的互动研讨交流的启发性教学模式,开辟了全新的教学理念。
  (三)“参与式”五步教学法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参与式”五步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应博览群书,深入思考每一个专题,储备相应的知识,总结出核心思想。其次,教师要具有随机应变的技巧和能力,时刻把握课堂讨论的进度和方向,及时制止过激的言论。尤其是在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消极、偏激甚至极端错误的言论给予正确的引导;要及时制止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偏激观点,防止出现一边倒和喝倒彩现象发生。
  2. “参与式”五步教学法研讨要准确选取研讨专题
  研讨专题的选择是“参与式”五步教学法一个关键工作。专题的选择既要紧扣大纲要求,又要反映时代和现实的热点问题,同时尽量切合学生的知识结构、生活体验、心理认知特点,结合最新的理论热点,有针对性选题。
  3. “参与式”五步教学法研讨过程中要控制好课堂秩序
  教师对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消极、偏激甚至极端错误的言论,应当运用自己的理论分析能力,指出这些观点的谬误之处,进行正确的引导,决不能听之任之。要防止课堂上为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而干扰正常的研讨交流的极端言论的出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2-02-15) [2016-04-15]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7160189.html.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109.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EB/OL] .(2013-03-04)[2016-01-05].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3/0303/c64094-20656845.html.
  [5]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56.
  [6]习近平.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 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N].人民日报,2013-09-26.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31.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非公经济在经济总量的比重越来越大,各地对非公经济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非公企业作为非公经济的主要载体,是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市场主体,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融资问题一直是困扰非公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哈尔滨市为例,从非公企业融资渠道的现状分析出发,在对影响非公企业融资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哈尔滨市拓宽非公企业融资渠道提出对策。  关键词:融资渠道;产品创新;资金短缺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三型”党组织的科学命题,在高校构建“双一流”的历史时刻显得尤为重要。“三型”党组织建设,需更新理念、端正态度、明确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夯实理论基础;需借助新媒体优势、激发兴趣、拓宽平台;需树立世界眼光、融入工作实践,提升自我能力。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实际,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三型”党组织;高
期刊
摘 要:在简要分析高校与企业校企合作的内涵和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提出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以校企合作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如下:加强校企合作发展规划研究,明确校企合作内容,完善校企合作方法,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质量保障体系。多位一体协同A推进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京津冀协同发展;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休谟在《人性论》中区分了道德感和道德动机,在道德动机上又倾向于自爱动机论,在判定道德行为时既强调道德感,又强调道德动机,这造成了道德评价中的“双重标准”以及从自爱动机论无法说明道德行为的“道德性”等问题。而在《道德原则研究》中休谟用道德情感这一概念取代了道德感和道德动机,并指出这一情感同人道情感、仁爱情感都是同一种情感,突出了仁爱情感的地位。由此休谟将道德动机论和道德感理论加以融合,并在强
期刊
摘 要:以上海J大学136名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主观性创新动机、交互性创新动机、社会性创新动机、促进创新稳定性的动机和激励性创新动机是构成高校学生创新动机的五大因素。对此,建议从加强大学前的创新教育、营造浓郁的创新氛围、加强学生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教育、给予创新活动足够的资源支持和建立健全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等五方面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动机,从而更好地开展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新建本科院校需要在转型发展中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应从人生课程模块、专业基础与拓展模块、职业能力培养模块三个方面来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举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的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关键词:转型发展;新建本科院校;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1-0185-0
期刊
摘 要: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逐渐被各大高校关注和重视。而在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因专业课程性质不同而存在多种双语教学模式。以江苏Z校《公共管理学》课程双语教学为例,基于CLIL教学法的运用,从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学习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对个性化合作双语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展开分析,并从师资队伍、学生情况、学校层面,对构建个性化合作双语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予
期刊
摘 要:秉承“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指导思想,指出了以典型的案例展开“基础”课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教学组织方面,指出要合理设计好案例教学的四个环节:学生查询资料环节、课堂案例讨论环节、模拟法庭审理环节和教师总结点评环节。在展开递进式案例教学过程中,强调了教学培养目标、教学原则和教学导向三个方面的注意要点。  关键词:法治教育;案例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
期刊
摘 要:强化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合理、科学、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式人才所面临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实践教学的合理规划及有效落实是保证地方院校影视传媒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同时也是推动地方高校影视传媒专业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有效利用地方校企合作平台合作教学育人,找到适合地方院校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最佳契合点,结合四川文理学院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
期刊
摘 要:高职专业文化建设是推动专业建设的重要力量。文化育人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改革,是对当前高职教育过度专业技能化而引发人文素养缺失的纠偏以及教育基本属性的自然回归。文化育人改革的顺利推进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各专业应在文化育人的推进中起核心作用,并在不断探索中提炼和形成专业文化。笔者以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专业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为例,探讨其专业文化的构建及其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