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会阴部外伤导致肛管直肠损伤治疗体会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c573332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肛管损伤后的手术方式和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直肠损伤的治疗处理方法。结果:通过分析不同的处理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结论:早期及时正确的处理方式及预防术后感染对直肠肛管损伤治疗非常重要。
  关键词:直肠肛管损伤;手术;回顾性分析
  会阴部处于人体的低位,高处坠落等各种原因外伤时,常常导致肛门直肠损伤(anorectal injury,ARI),ARI症状隐匿,诊断较困难、治疗较复杂、合并症较多,病死率可达2%~4%[1]。ARI的处理在外科创伤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处理不当或延误治疗,后果严重,甚至导致死亡[2]。
  我们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20例会阴部外伤导致的ARI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12~68岁,平均年龄35岁。就诊时间为伤后0.5~40h,平均3.5h。致伤原因:利器刺伤7例,坠落性刺伤5例,车祸伤3例,房屋倒塌伤2例,医源性损伤3例(结肠镜检查损伤1例,经肛门手术时穿孔1例,灌肠器损伤1例)。
  损伤部位:腹膜返折以上直肠损伤6例,腹膜返折以下、肛提肌以上损伤10例,肛提肌以下的肛门括约肌及周围皮肤损伤3例,肛门直肠同时损伤 1例。
  1.2 临床表现:除合并伤的表现外,主要有:会阴部疼痛出血、肛门流血8例,血便5例,大便困难2例。
  1.3 治疗:
  1.3.1其中16例行非转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本组伤员在积极有效地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均急诊手术,合并伤均由相应专业的医生同步处理,其中除1例膀胱破裂剖腹修补外余均经肛门会阴手术。术中仔细清除坏死组织,彻底止血,用生理盐水,甲硝唑反复冲洗,逐层缝合裂伤的直肠、直肠周围间隙组织、括约肌修补、肛门成形。缝合后注意逐层放置引流条。术毕用肛管经肛门放入直肠10—15cm减压。环形撕裂伤者骶前置烟卷引流,48小时后改用纱条引流。术后合理有效地全身抗感染治疗7—10天,控制饮食,视情况使用肠内或者肠外营养,控便1周以上;局部适当使用外用抗感染剂。
  1.3.2其中4例病员损伤位于腹膜返折以上且有粪便污染,故行穿孔修补,乙状结肠转流手术。3-6月后视情况二期恢复肠道连续性。
  2 结果
  临床治愈19例,本组15例伤口全部如期愈合,1例发生肛门狭窄予以手法扩肛3个月后解除狭窄;2例术后控便不良,均在1月后恢复。并发直肠周围间隙感染2例,高位肛瘘1例,均给予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
  3 讨论
  3.1 ARI的特点:ARI虽不多见,但由于解剖和生理上的特殊性,以下特点值得重视:直肠和肛管是粪便通过的部位,细菌含量高[]。一旦肛门直肠损伤,极易导致感染,对病人危害极大。直肠下段与肛门周围组织结构间隙多,抗感染能力较低,感染后易向周围组织扩散,且不易局限,因此一旦损伤后,发生局部及全身性细菌感染的机会很多。直肠、肛管部位相对深在,累及直肠和肛管的创伤常伴有其他组织器官损伤,如骨盆骨折引起直肠撕裂伤,常合并尿道损伤、膀胱破裂、阴道撕裂伤及盆腔大出血,伤情复杂,处理困难。常常需要多学科协作治疗。
  3.2 ARI的诊断:ARI由于损伤原因复杂,极容易漏诊而延误处理,据报道延误诊断率达50%[6]。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我们体会以下几点经验:1.凡有肛周、会阴、臀部、骨盆及下腹部外伤者均应想到ARI的可能。2.详尽了解受伤、时间,受伤时体位、姿势,致伤物进入体内的方向及作用力的大小;伤后有无腹痛、排尿排便异常情况、肛门内有无出血及伤口内有无血、粪、尿或气体排出。3.应常规行肛门直肠指检,指套染有血迹常提示有ARI.有报道,直肠损伤肛门出血中80%指检阳性,直肠指检诊断ARI最简便有效的方法。肠镜和直肠镜检查阳性率不超过指检,故非必需。4.留院严密观察:多数病员12小时之内会出现便血、肛门坠胀等症状。5.x线检查:如病情许可,尚应拍摄腹部及盆腔X线片,或者CT检查可以帮助诊断。
  3.3 ARI的治疗:ARI一经诊断,宜早期治疗。维护肛门直肠解剖结构的完整性,恢复排便生理功能,减少后遗症是肛管直肠损伤治疗的共同目的。破裂性ARI治疗原则包括早期冲洗清创、修补破损、充分引流及粪便转流。ARI的术后可能造成严重的感染,故术后严密观察及充分的引流冲洗是必须的,一旦怀疑感染,应该毫不犹豫的拆开引流。
  参考文献:
  [1]朱立元,郑泽霖.直肠肛管损伤.见:王吉甫,主编.胃肠外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56-759.
  [2]邓铁涛主编.医院临床肛肠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1119.
  [3]席兆华.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J].腹部外科,2000,13(2):9-9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进行分析。方法:将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方式进行静脉输液,研究组使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输液,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乳腺癌患者的静脉输液港均植入成功,并且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03月~2014年03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5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将他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的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29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中医护理进行临床干预,并统计、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结果:经过临床对比统计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3.10%)较之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记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记忆障碍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比较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比较组服药情况和服药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比较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  对照组
期刊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1]。在PICC留置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并发症,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导致置管失败,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总结了本科2012年5月-2014年5月开展PICC置管术以来并发症的原因及防范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2年5月-2014年5月成功置管103例,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把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且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恢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X线肺部阴影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功能独立性得分明显高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后产妇乳汁分泌及负性情志的影响,为不断推进和完善母婴分离后产妇乳汁分泌及负性情志护理措施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筛选我科2011年2月-2014年4月60例母婴分离产妇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住院分娩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护理干预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分别观察两组产妇开乳时间、泌乳量、3d内是否存在乳房肿胀、母乳喂养率、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探讨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肿瘤住院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肿瘤患者在住院过程经常会出现哪些安全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90例患者中,安全事故发生率为17.8%,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可能是环境因素、管理因素、护理人员因素等。结论:肿瘤患者在住院过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老年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对近三年老年重度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管理工作进行总结。结果:采用我们的气道护理管理方法,所有患者的气道管理良好,未出现一例因下呼吸道感染导致死亡病例。结论:合理的气道湿化方法,及时的气道吸痰以及适宜的吸痰压力是做好重度颅脑外伤老年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的关键。  关键词:颅脑外伤;痰;抽吸  重度颅脑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结果及方法。方法:选择  选择87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按照空腹血糖浓度将208例患者分为血糖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分别84例、67例、57例。根据孕周、血糖浓度给予饮食控制、运动、胰岛素治疗。结果:208例患者血糖均被控制在不同浓度。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治疗后血糖水平均低于治疗后(P<0.05);中度组、重度组治疗后血糖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0.05)。中度
期刊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在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发症如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胰岛素泵在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将其治疗方法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胰岛素泵使用前准备 了解患者糖尿病病史、胰岛素用量史、既往史、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肥胖程度等。安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