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弗·巴尔-约瑟夫(Ofer Bar-Yosef)是国际知名的考古学家。2001年至今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03年以来当选为格鲁吉亚共和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5年以来当选为大不列颠科学院通讯院士。现任教于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巴尔-约瑟夫是以色列犹太人,毕业于特拉维夫著名的希伯莱大学,1963年获考古与地理学学士;1965年获史前考古学硕士;1970年获史前考古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巴勒斯坦的旧石器时代文化")。1967~1970年在该校考古系任助教;1970年升任讲师;1973年升任副教授;1979年任教授。鉴于他的学术声望,1988年被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皮博迪博物馆聘为George G.and Janet G.B.MacCurdy史前考古学教授。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在美国达拉斯南卫理公会教会大学人类学系、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大学人类学系、密西根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哈佛大学皮博迪博物馆、以色列维兹曼科学院同位素系、化学系、环境研究与能量研究系任访问学者。同时担任以色列、美国、法国等国一些专业学会的会员、顾问、主席,并先后担任《古代东方》、《以色列探险》、《人类学》、《世界史前学》、《人类进化》、《地中海考古》、《当代人类学》、《人类进化》、《第四纪科学展望》、《考古学回顾》、《Paleo》(法国史前学的专业杂志)、《史前学》(匈牙利史前考古学的专业杂志)、《欧亚考古、民族与人类学》(俄罗斯)、《圣经考古》杂志的顾问;现任《地质考古》(波士顿大学)、《欧亚史前学》(皮博迪博物馆)的联合编辑。欧弗·巴尔-约瑟夫教授长期在以色列、近东、欧洲等地进行考古。其研究领域涉及旧石器晚期考古、现代人起源、近东农业的起源、东南欧旧石器考古等。进入21世纪以来,他开始参与东亚和中国的考古,并与中国学者合作探索长江流域水稻起源的考古学研究,参与了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的发掘研究。欧弗·巴尔-约瑟夫著作等身,已经发表学术专著和文章300余篇。主要的代表作有:《利凡特地区的畜牧业:人类学视角中的考古学材料》(Pastoralism in the Levant: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in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1992年与哈赞诺夫编著)、《约旦河谷新石器早期村庄,第I部分:Netiv Hagdud的考古工作》(An Early Ne-olithic Village in the Jordan Valley,Part I:The Archaeology of Netiv Hagdud.1997年与高弗编著)、《关于欧洲和大地中海地区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的地理研究》(The geography of Neandertals and Modern Humans inEurope and the Greater Mediterranean,2000年与皮尔比姆编著)、《斯特兰斯卡·什卡拉:捷克共和国摩拉维亚的布尔诺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起源》(Stranska Skala:Origins of the Upper Paleolithic in the Brno area,Moravia,Czech Republic.2003年与斯沃博达合著)。2009年8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吴小红教授与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巴尔-约瑟夫教授等中外学者一同前往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进行年代学标本采样工作。其间,应本栏目主持的邀请,吴小红教授利用工作之余,对巴尔-约瑟夫教授进行了初步采访。一个月以后,吴小红教授前往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做访问学者,并于年底完成了采访。下面是访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