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寿险持有与家庭资产配置效率

来源 :现代经济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首先测度了家庭层面的资产配置效率,弥补了过去测度家庭效率时未考虑房产的不足;然后借助Tobit模型实证考察了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家庭资产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将抑制居民家庭资产配置效率的提升,且投资者的风险态度、家庭持有商业寿险是这一负向效应的重要传导渠道.从异质性分析来看,对于低收入、西部地区家庭,以及中青年家庭和持有中高债务规模的家庭而言,老年人占比对家庭资产配置效率的负向效应更明显.进一步讨论发现,流动性约束的存在放大了老龄化的负向效应,而普及金融知识教育、增强社会互动是提升家庭资产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探究土地管控政策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并检验机制——房地产泡沫与土地利用效率.采用200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DID)模型与门槛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土地管控政策扩大了城乡消费差距.土地管控政策可以通过房地产泡沫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作用于城乡消费差距.当房地产泡沫较小时,增加土地供给规模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作用较小;当房地产泡沫较大时,增加土地供给规模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作用较大.当土地利用效率较低时,增加土地供给规模可以有效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从而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当土地利用效率较高时,
单纯依靠乡村内部无力实现土地最优配置的图景,需要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视域来审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问题.城乡融合不仅体现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更蕴含着城乡居民身份、权利平等化的核心价值.必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确立“福利权排他性”相对脱嵌、而共享理念深度嵌入的新型宅基地管理制度.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畅通城镇居民参与闲置宅基地产权市场交易的渠道,并以此为载体吸引乡村建设行动所需的人口、资本等要素资源.基于此,文章以“要素共享、共同发展”为逻辑起点,从顶层设计与政策调适、“精英俘获”防范机制、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层面
基于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构建高质量发展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2014-2019年全国及30个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耦合协调度、Kernel密度、Markov链等分析,刻画高质量发展的整体状况、地区差异与动态演进.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全国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创新驱动的贡献最大,五大子系统初步形成“高耦合、良协调”的互动格局,但高质量发展增长率的波动幅度较大;各地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江浙沪稳居前三甲,华东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