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三“活”

来源 :华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ng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多年以来,语文教学费力不讨好几乎成了不争的事实,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让学生喜欢语文课的关键在一个“活”字上。一是学习内容要“活”;二是教学形式要“活”;三是课堂气氛要“活”。
  [关键词]:学习内容 教学形式 课堂气氛 活起来
  
  语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学校教育中,语文又属于基础学科;这些都决定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但多年以来,语文教学费力不讨好几乎成了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不外乎课堂教学内容单一,形式呆板,分析繁琐等几个方面,这就导致学生不愿上语文课,语文课变得毫无生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让学生喜欢语文课的关键在一个“活”字上。
  
  一、学习内容要“活”
  
  过去,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存在着这样一种陈旧观念,那就是学语文就是学课本。这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考试内容有很大关系,因为有不少教师总希望通过薄薄的十几册教材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妙法,体会语言的魅力,在教学中进行着繁琐的分析和解释,而考试内容又多为课本知识,只要好好看课本就能考高分。久而久之,学生便形成了学课文即为学语文的观念。但是事实上,这种观念是极其有害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本知识已淡出考场,考察内容已转向能力、经验、知识积累发展,而能力的培养、经验的取得、知识的积累是不可能仅靠十几本书就能完成的。因此,改变观念,拓宽教学内容势在必行。
  把语文融入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使语文成为生活语文。语文课程与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内容就是语文课程的内容。生活是“生”的,学习新知识不该只由抽象的旧知识引入,而应多以学生身边的生活为例,让学生发现新知识产生的规律;生活是“活”的,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课堂才会充满鲜活之气,充满灵秀之气。
  生活又是有“情”的,语文是饱含感情的学科,古今中外,人事物景,无不浸透着作者编者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非常重要。杜甫说“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屈原说“博闻强识”才能“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古人尚且明識读书广博之重要,我们却把希望寄托在十几本书上,岂不是扼杀语文的生命吗?
  语文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各种门类的学术专著,灵活多样的杂文小品,五花八门的应用文章……都包罗其中,人类的窖智、语言的奥秘使语文世界变得丰富生动;而只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就大大缩小了语文的涵盖范围,使学生无缘感受语文的无限生机,成为井底之蛙。
  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而要和鲜活的生活、丰富的文化联系起来,要和不同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多读名著,和国内外名家对话;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阅读各种报刊杂志,收看各类新闻节目,获取各类信息资源,把生活中的事物与语文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觉到生活无处不语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
  
  二、教学形式要“活”
  
  丰富的内容是需要多样的形式表现的。呆板的教学形式只会使学生昏昏欲睡,使原本鲜活的内容变得索然无味;而灵活多样的形式则会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我们应结合不同内容设计多变的教学形式,以活跃课堂。
  我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著名写景散文《春》时,采用配乐朗诵法,学生一边欣赏投影上清新优美的画面,一边在优雅的音乐中感受作品充满灵气的语言,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欣赏了画面,又记住了内容,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从而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而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我采用了表演式,让学生分角色将文中的几个片断现场模拟表演,学生兴趣大增,小伙计“羼水”的笨拙,孔乙己“罩”豆的可笑,最后一次“走”到酒店“摸”钱喝酒的可悲以及掌柜的取下粉板的冷漠,都表演的惟妙惟肖,教师紧接着带领学生研讨这篇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结果水到渠成,学生谈的头头是道,津津有味;这样一来,既有助于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又加深了印象。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如朗读式、讨论式等多种方法的运用,多媒体网络的使用,都可以让学生处在意识的兴奋点,感受课堂的新鲜感,提高课堂效率。口语交际的目标可通过组织学生对课外阅读内容进行课前五分钟演讲,讨论社会热门话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坚持让学生课前五分钟演讲,学生自由准备,内容不限,结果常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我往往因势利导,教给他们学习、做人的道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堂气氛要“活”
  
  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但有些教师意识不到这一点,自己夸夸其谈,面面俱到,忽视学生的存在,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这除与教学任务紧有关外,更主要的是有些教师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我讲你听”的层面上。
  我曾经听过一位老师上《本命年的回想》这一课,老师完全无视学生的存在,从本命年的含义,到文中写了旧历过年的那些事,全由教师说出,教师老是提心吊胆,不敢“放权”,担心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怕学生参与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其结果正好相反。
  而另一位老师在上同一课时,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十二生肖、本命年的有关资料,走访过去过年和现在过年的一些风俗习惯,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体味比较,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既能了解传统的过年习俗,又能感受到时代的进步。教师接着又结合“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休假政策的制定,对他们讲明保护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教学效果很好。
  可想而知,“满堂灌”的课堂气氛必然是死气沉沉的,因为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被压抑、钳制了,他们成了被动接受他人意识观念的接受器,又怎能活跃思维、活跃课堂呢?因此,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在丰富课堂内容、变化教学形式的同时,重视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多说、多练,从培养学生兴趣人手,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学,在教学中多一些自主性,少一些强制性;多一些生活化,少一些系列化;多一些人情味,少一些火药味,让学生在民主、自由、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能在课堂上充分表述自己的意见、看法,能在讨论争辩中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识能力,锻炼其独立思考,让学生感受到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的乐趣,意识到他们是课堂主人的主体地位,体会到做主人的自豪感。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释放他们的少年激情,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他们主宰的世界。
  总之,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灵活的思维,还要有超凡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改革的需要,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世界的绚丽多姿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技术课若是脱离实际讲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他们的交流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在师生关系上,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角色,以利于我们的教学。  [关键词]:观念 教学模式 创新 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要完成这一转型,关
期刊
[摘要]:《英语课标标准》(实验稿)要求英语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充分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积极开展课堂互动。本文着重探究如何开展个性化英语课堂教学,发挥教师的自身优势,将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情感、知识、价值观以及对生活和对周边事物的认识,融入到教学之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学生主体 个性化 教学方法     个
期刊
随着智能手机性能与普及率的不断提升,基于位置的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实时并准确定位和跟踪室内外人员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能够提供准确室外定位的全球定位系统在室内多数情况下无法定位,因此近年来室内精确定位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通过智能手机与基础设施(Wi-Fi、蓝牙节点等)互动能够为室内行人提供较为准确的定位,但布局设施对于个人用户成本较高,且无法应用于未知环境。基于惯性的定位系统无需基础设施辅助,但存在惯性传感器固有的误差累积问题。
  本研究以智能手机为平台,结合航向滤波器与图像闭环检测器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有效性教学的概念,并论述了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性,指出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是贯彻小学语文新课标的需要,是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的需要。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构建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运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观念,拓展教学环境,科学使用多媒体技术。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性 教学    一、引言    随着小学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小学各学科都在探求新的教学
期刊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结合多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经验,对高效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浅显探讨。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
期刊
高考刚刚结束,做为老师和学生的心情是一样的,都在焦急的等待中,等待成绩的出来。但泰戈尔说过:“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不管学生的高考成绩理想与否,但我们真的已努力过。下面我就高三的语文教学谈谈几点看法:  高考语文考点细实、知识深广。《考纲》又不断更新,几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试内容和范围的变动。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很多语文老师就顺理成章地走这样一条耗时长,收效差的教学老路:“研究考试说明和近
期刊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核心,只有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智力才会有较大的发展,只有具有良好思维品质,人的潜能才会得到充分的开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数学思维品质。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培养上的一些探索。    一、新颖独特,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在数学教学中,思维的创新性主要体现
期刊
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而创新需要兴趣来维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学家斯宾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用“文化熏染法”来进行古诗的教学,此法分二步:第一步,熟读成诵,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疑问自读——大声朗读——反复朗读——有感情朗读。第二步,想象与内化,即当背诵完一首诗后。可以就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进行想像,开拓广阔的思维天地,打破时空界限,感受诗的意蕴,并最终引导学生把古诗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文化熏染法 朗读 想象与内化    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期刊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四部分构成当中,《生活与哲学》这一模块因其内容高度抽象、深奥,学生普遍认为枯燥、空洞、乏味,难以理解最为难学。政治教师也觉得《生活与哲学》难教,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其它三个模块相比,课堂教学效果较差。那么如何提高这一模块的课堂教学效果呢?根据我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充分发挥名言警句,古诗词在哲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变枯燥为生动的课堂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