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特肯曾是内阁成员,政坛失意后与尼克松、纳扎尔巴耶夫等交上朋友
作为贵族和政客,却喜欢为人作传,乔纳森·艾特肯说,这是因为他非常享受在写作中品味人生。出生名门,曾身居高位,使他能与政要、名流轻松交往。在政坛的沉浮,又让他笔下的人物更加厚重和复杂。
“我十分理解尼克松对人的不信任感,因为他年轻时曾和一个姑娘订婚,但那个姑娘后来悔婚了。这造成了尼克松的‘信任障碍症’。”艾特肯随手拈来一段名人往事,分析得十分到位。他告诉《环球人物》记者,人的性格形成一定与他所经历的事情有关。而他自己一生所经历的大起大落,让他能平淡地面对许多事情。
2015年12月12日,艾特肯在北京齐家园外交公寓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12月12日下午,《环球人物》记者在北京齐家园外交公寓见到了艾特肯勋爵。他穿着一身笔挺的藏蓝色西装,搭配一条亮蓝色领带,和蔼地与记者攀谈,聊至兴起,要记者推荐一本中国书给他看。当记者说出“《红楼梦》”时,他立刻叫翻译记下来,并表示会找译本来看。
其实,艾特肯与《红楼梦》中含着通灵宝玉出生的贾宝玉很像,也是含着金汤匙来到这个世界的。1942年6月,他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他的父亲威廉是一位著名报人,保守党的资深议员,外祖父约翰·马菲则是英国委派到爱尔兰的第一任外交代表。当时,爱尔兰共和国刚成立不久,与英国间关系微妙。马菲与爱尔兰时任总理华理拉关系不错,艾特肯接受洗礼时,华理拉亲自前往观礼。这被当时的媒体称为“英国与爱尔兰关系缓和的一个象征”。出席洗礼仪式的还有后来成为荷兰女王的朱莉安娜公主,她是艾特肯的教母。
19岁时,艾特肯就经父亲好友的介绍,结识了时任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当时,艾特肯还是牛津大学的一名学生,但谈吐得体,很快博得麦克米伦青睐。没过多久,他便被邀请到首相的乡间别墅共进晚宴。当年夏天,艾特肯为麦克米伦写了篇演讲稿,麦克米伦很看好他。
1974年,艾特肯当选为国会议员,一干就是23年。他告诉《环球人物》记者:“我喜欢作为议员的生活。我从政期间经历了威尔逊、希斯、撒切尔夫人、梅杰等首相,现在回头看,能够参与制造历史的感觉真是非常棒。”
在梅杰时代,艾特肯当上了国防大臣,后来又担任财政部秘书长。“在国防大臣时期,我整肃了后冷战时代英国军队的装备,在财政部时期,我不得不努力处理削减公共支出的问题,但这为英国后来成为强大的经济体做出了贡献。”他说。
艾特肯善与人交往,早年与沙特王子法赫德在巴黎一场晚宴上相识,相谈甚欢。后来,他与王子的秘书阿亚斯成为好友,第一任妻子就是阿亚斯介绍认识的,阿亚斯还成了他一对双胞胎女儿的教父。他把这份交情用到了国家利益上。有一次,科威特和沙特要取消与英国的几亿英镑订单,在艾特肯的劝说下,订单被保住了。还有一次,他为梅杰和法赫德安排了一次会面,阻止了沙特将价值40亿英镑的订单转给美国。
但恰恰因为这层关系,艾特肯被揪住了“小辫子”。1995年,英国《卫报》载文称,艾特肯当国防大臣后到访巴黎,入住利兹大饭店,阿亚斯为他支付了1000英镑的房费。艾特肯否认此事,称结账的是他的妻子,并起诉了《卫报》。官司打了一年,对方抛出一个证据,称艾特肯入住利兹大饭店时,他的妻子在瑞典,不可能为他在巴黎结账。虽然艾特肯坚称自己无罪,他仍被判伪证、妨碍司法公正罪名成立。
那是他的人生低谷。他离了婚,陷入财务危机。他曾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回忆说:“那个时候,除了每年3.3万英镑的议员退休金,我什么都没了。”对《环球人物》记者,他也直言不讳:“像许多人一样,我的政治生涯以失败告终。但我仍有一段精彩生活,充满了政治、外交的巅峰体验。”
艾特肯曾想重返政坛,但没有成功。于是他全身心地投身宗教与慈善事务,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祈祷两个小时。后来,他接受一些演讲邀请,重新开始写作。
其实,艾特肯有很好的写作基础。“我22岁就出版了第一本书《校园漫步》,写了我所在的辩论队到美国与70个当地大学辩论队辩论。这给了我继续写作的信心。”从政前,他当过记者,去过越战和尼日利亚内战现场,曾以一篇呼吁禁止迷幻药的文章而声名大噪。25岁,他出版了《年轻的流星》,写的是各个领域年轻人的故事。他将他们都称为流星——虽然光鲜亮丽,但毕竟短暂,终究会坠落。
这个隐喻似乎也印证在艾特肯自己的身上。不过,他最终没有坠落,而是改变了轨迹,从政坛转向文坛。他说:“我非常热爱英语,这是一种纯粹对语言的热爱,就好像画家对刷子和颜料的热爱一样。譬如说,描绘一个女孩很迷人,仅‘迷人’这个词就有很多说法。把这些词列出一个清单,你觉得第二十七个挺好。这种字句斟酌的感觉很好。”他最喜欢狄更斯的作品,“他的角色塑造方式对我启发很大”。
艾特肯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写成两本传记《傲慢与伪证》《粥和激情》,还出版了宗教书籍《为压力之下的人祈祷》《压力之下的诗篇》。他先后出版了19本传记,最为人称道的是《尼克松的一生》《撒切尔夫人:力量和个性》等政治家传记作品。
1978年,时任议员的艾特肯(前左)与撒切尔夫人在伦敦街头
“水门事件”发生后,尼克松辞去了总统职务。正是在那段时期,艾特肯与他建立了密切关系。从1974年至1979年,他是尼克松在加利福利亚湾一个庄园的常客。1979年,艾特肯还与新婚妻子在那里度过了蜜月。尼克松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每天询问他们是否睡得好,还为他们筹办派对,其实当时尼克松的财务状况并不是很好。借此机会,艾特肯与尼克松多次交流。
艾特肯说:“尼克松是一个非常有思想、非常复杂、有深度的人。他可以信任国家,但他绝不会相信个人。无论做什么事,他都会像下棋一样,看到三步以外。这样一位大国总统,要取得他的信任并不容易。我与他共处了很长时间,一起吃晚餐,一块儿出游。我觉得自己最大的优势在于我不是美国人,可以对越战、‘水门事件’持中立态度。尼克松与我对话时,他其实是在与命运和死亡对话,希望历史对他有一个公正的判断。”
至于纳扎尔巴耶夫,艾特肯称他为“一个传奇”。
纳扎尔巴耶夫出身贫寒,自幼酷爱阅读,独自攀登过阿拉套山脉顶峰,当过钢铁工人,1984年成为苏联最年轻的加盟共和国总理,1991年哈萨克斯坦独立后担任总统至今。西方舆论称他为占有大量财富的“独裁者”,但哈萨克斯坦却是中亚最为稳定、富强的国家之一。“纳扎尔巴耶夫经历了苏联时期,见证了苏联解体,缔造了一个中亚强国。他的故事是如此丰富多彩,如此具有戏剧性,所有传记作家都喜欢。”艾特肯说。
与采访尼克松一样,对艾特肯而言最难的问题是如何取得纳扎尔巴耶夫的信任。面对一名西方作家,纳扎尔巴耶夫曾颇有顾虑。“他习惯了歌功颂德的那一套。但是我告诉他,我希望写出一本真实、公平的传记,我的书不会像化妆品一样粉饰某些东西。”艾特肯回忆当时的情形说,纳扎尔巴耶夫当时离他很近,盯着他的眼睛问:“你的意思是我必须要信任你吗?”他肯定地回答“是”。然后把自己已写好的三章内容交给纳扎尔巴耶夫看。看后,纳扎尔巴耶夫对文中细节描写非常吃惊,笑着问:“这些东西是谁告诉你的?”
艾特肯告诉《环球人物》记者,纳扎尔巴耶夫留给他最深的印象是,那是一位有力量、有决断力、有眼界的领导者,“很会讲故事,也很幽默”。“我和纳扎尔巴耶夫进行了23个小时一对一的访谈,讨论他留给国家和世界的是什么。我引用了一位希腊哲学家的名言:‘一个人有时要等到夜晚,才能知道这一天有多美好。’纳扎尔巴耶夫听了很惊讶:‘是什么让你觉得我已经到达了夜晚?’我笑了——这句话意味着他打算继续领导国家。”
2003年,艾特肯与夫人在婚礼现场
书中描写了纳扎尔巴耶夫与中国领导人交往的细节。艾特肯谈起这些,津津有味。“纳扎尔巴耶夫与时任主席江泽民都有俄语学习背景,能自如地用俄语交流,根本不用翻译。江泽民喜欢弹钢琴,纳扎尔巴耶夫擅长冬不拉。他们都有着男高音的嗓音,喜欢唱民歌,还曾合作过二重唱。在他领导下的哈萨克斯坦,也和习近平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建立了空前友好的关系。”
身为作家,艾特肯喜欢关注领导人交往中的细节。习近平不久前对英国进行的国事访问,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习近平主席对英国的访问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个人层面上,他和卡梅伦首相一起到乡村俱乐部喝啤酒、吃炸鱼,这一举动在英国赢得了很多朋友。”
比较自己政客与作家这两个身份,艾特肯说:“在政治生活中,你的角色是做决定。政治生活起伏之大就像电视剧一样,这是最好的生活,也是最坏的生活。我见识过它好的一面,也见识过它坏的一面。我不想错过这种生活。相比而言,作家的生活要沉静得多,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思考上。传记作家就像伟人的肖像画家兼誓言的见证者,了解他们真正的动机是什么,抓住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这是我作为一名传记作家一直尝试着去做的。”
作为贵族和政客,却喜欢为人作传,乔纳森·艾特肯说,这是因为他非常享受在写作中品味人生。出生名门,曾身居高位,使他能与政要、名流轻松交往。在政坛的沉浮,又让他笔下的人物更加厚重和复杂。
“我十分理解尼克松对人的不信任感,因为他年轻时曾和一个姑娘订婚,但那个姑娘后来悔婚了。这造成了尼克松的‘信任障碍症’。”艾特肯随手拈来一段名人往事,分析得十分到位。他告诉《环球人物》记者,人的性格形成一定与他所经历的事情有关。而他自己一生所经历的大起大落,让他能平淡地面对许多事情。

含着金钥匙出生
12月12日下午,《环球人物》记者在北京齐家园外交公寓见到了艾特肯勋爵。他穿着一身笔挺的藏蓝色西装,搭配一条亮蓝色领带,和蔼地与记者攀谈,聊至兴起,要记者推荐一本中国书给他看。当记者说出“《红楼梦》”时,他立刻叫翻译记下来,并表示会找译本来看。
其实,艾特肯与《红楼梦》中含着通灵宝玉出生的贾宝玉很像,也是含着金汤匙来到这个世界的。1942年6月,他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他的父亲威廉是一位著名报人,保守党的资深议员,外祖父约翰·马菲则是英国委派到爱尔兰的第一任外交代表。当时,爱尔兰共和国刚成立不久,与英国间关系微妙。马菲与爱尔兰时任总理华理拉关系不错,艾特肯接受洗礼时,华理拉亲自前往观礼。这被当时的媒体称为“英国与爱尔兰关系缓和的一个象征”。出席洗礼仪式的还有后来成为荷兰女王的朱莉安娜公主,她是艾特肯的教母。
19岁时,艾特肯就经父亲好友的介绍,结识了时任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当时,艾特肯还是牛津大学的一名学生,但谈吐得体,很快博得麦克米伦青睐。没过多久,他便被邀请到首相的乡间别墅共进晚宴。当年夏天,艾特肯为麦克米伦写了篇演讲稿,麦克米伦很看好他。
政坛路上摔跤
1974年,艾特肯当选为国会议员,一干就是23年。他告诉《环球人物》记者:“我喜欢作为议员的生活。我从政期间经历了威尔逊、希斯、撒切尔夫人、梅杰等首相,现在回头看,能够参与制造历史的感觉真是非常棒。”
在梅杰时代,艾特肯当上了国防大臣,后来又担任财政部秘书长。“在国防大臣时期,我整肃了后冷战时代英国军队的装备,在财政部时期,我不得不努力处理削减公共支出的问题,但这为英国后来成为强大的经济体做出了贡献。”他说。
艾特肯善与人交往,早年与沙特王子法赫德在巴黎一场晚宴上相识,相谈甚欢。后来,他与王子的秘书阿亚斯成为好友,第一任妻子就是阿亚斯介绍认识的,阿亚斯还成了他一对双胞胎女儿的教父。他把这份交情用到了国家利益上。有一次,科威特和沙特要取消与英国的几亿英镑订单,在艾特肯的劝说下,订单被保住了。还有一次,他为梅杰和法赫德安排了一次会面,阻止了沙特将价值40亿英镑的订单转给美国。
但恰恰因为这层关系,艾特肯被揪住了“小辫子”。1995年,英国《卫报》载文称,艾特肯当国防大臣后到访巴黎,入住利兹大饭店,阿亚斯为他支付了1000英镑的房费。艾特肯否认此事,称结账的是他的妻子,并起诉了《卫报》。官司打了一年,对方抛出一个证据,称艾特肯入住利兹大饭店时,他的妻子在瑞典,不可能为他在巴黎结账。虽然艾特肯坚称自己无罪,他仍被判伪证、妨碍司法公正罪名成立。
那是他的人生低谷。他离了婚,陷入财务危机。他曾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回忆说:“那个时候,除了每年3.3万英镑的议员退休金,我什么都没了。”对《环球人物》记者,他也直言不讳:“像许多人一样,我的政治生涯以失败告终。但我仍有一段精彩生活,充满了政治、外交的巅峰体验。”
“流星”没有坠落
艾特肯曾想重返政坛,但没有成功。于是他全身心地投身宗教与慈善事务,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祈祷两个小时。后来,他接受一些演讲邀请,重新开始写作。
其实,艾特肯有很好的写作基础。“我22岁就出版了第一本书《校园漫步》,写了我所在的辩论队到美国与70个当地大学辩论队辩论。这给了我继续写作的信心。”从政前,他当过记者,去过越战和尼日利亚内战现场,曾以一篇呼吁禁止迷幻药的文章而声名大噪。25岁,他出版了《年轻的流星》,写的是各个领域年轻人的故事。他将他们都称为流星——虽然光鲜亮丽,但毕竟短暂,终究会坠落。
这个隐喻似乎也印证在艾特肯自己的身上。不过,他最终没有坠落,而是改变了轨迹,从政坛转向文坛。他说:“我非常热爱英语,这是一种纯粹对语言的热爱,就好像画家对刷子和颜料的热爱一样。譬如说,描绘一个女孩很迷人,仅‘迷人’这个词就有很多说法。把这些词列出一个清单,你觉得第二十七个挺好。这种字句斟酌的感觉很好。”他最喜欢狄更斯的作品,“他的角色塑造方式对我启发很大”。
艾特肯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写成两本传记《傲慢与伪证》《粥和激情》,还出版了宗教书籍《为压力之下的人祈祷》《压力之下的诗篇》。他先后出版了19本传记,最为人称道的是《尼克松的一生》《撒切尔夫人:力量和个性》等政治家传记作品。

用信任与政要对话
在艾特肯采写过的政要中,印象最深的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哈萨克斯坦开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他说,两人有个共同特点——都有争议,但不愿意被误读。他告诉《环球人物》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建立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而他之所以能取得他们的信任,是因为他能站在天平中央,如实地描绘这两个复杂的人物。“水门事件”发生后,尼克松辞去了总统职务。正是在那段时期,艾特肯与他建立了密切关系。从1974年至1979年,他是尼克松在加利福利亚湾一个庄园的常客。1979年,艾特肯还与新婚妻子在那里度过了蜜月。尼克松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每天询问他们是否睡得好,还为他们筹办派对,其实当时尼克松的财务状况并不是很好。借此机会,艾特肯与尼克松多次交流。
艾特肯说:“尼克松是一个非常有思想、非常复杂、有深度的人。他可以信任国家,但他绝不会相信个人。无论做什么事,他都会像下棋一样,看到三步以外。这样一位大国总统,要取得他的信任并不容易。我与他共处了很长时间,一起吃晚餐,一块儿出游。我觉得自己最大的优势在于我不是美国人,可以对越战、‘水门事件’持中立态度。尼克松与我对话时,他其实是在与命运和死亡对话,希望历史对他有一个公正的判断。”
至于纳扎尔巴耶夫,艾特肯称他为“一个传奇”。
纳扎尔巴耶夫出身贫寒,自幼酷爱阅读,独自攀登过阿拉套山脉顶峰,当过钢铁工人,1984年成为苏联最年轻的加盟共和国总理,1991年哈萨克斯坦独立后担任总统至今。西方舆论称他为占有大量财富的“独裁者”,但哈萨克斯坦却是中亚最为稳定、富强的国家之一。“纳扎尔巴耶夫经历了苏联时期,见证了苏联解体,缔造了一个中亚强国。他的故事是如此丰富多彩,如此具有戏剧性,所有传记作家都喜欢。”艾特肯说。
与采访尼克松一样,对艾特肯而言最难的问题是如何取得纳扎尔巴耶夫的信任。面对一名西方作家,纳扎尔巴耶夫曾颇有顾虑。“他习惯了歌功颂德的那一套。但是我告诉他,我希望写出一本真实、公平的传记,我的书不会像化妆品一样粉饰某些东西。”艾特肯回忆当时的情形说,纳扎尔巴耶夫当时离他很近,盯着他的眼睛问:“你的意思是我必须要信任你吗?”他肯定地回答“是”。然后把自己已写好的三章内容交给纳扎尔巴耶夫看。看后,纳扎尔巴耶夫对文中细节描写非常吃惊,笑着问:“这些东西是谁告诉你的?”
艾特肯告诉《环球人物》记者,纳扎尔巴耶夫留给他最深的印象是,那是一位有力量、有决断力、有眼界的领导者,“很会讲故事,也很幽默”。“我和纳扎尔巴耶夫进行了23个小时一对一的访谈,讨论他留给国家和世界的是什么。我引用了一位希腊哲学家的名言:‘一个人有时要等到夜晚,才能知道这一天有多美好。’纳扎尔巴耶夫听了很惊讶:‘是什么让你觉得我已经到达了夜晚?’我笑了——这句话意味着他打算继续领导国家。”

书中描写了纳扎尔巴耶夫与中国领导人交往的细节。艾特肯谈起这些,津津有味。“纳扎尔巴耶夫与时任主席江泽民都有俄语学习背景,能自如地用俄语交流,根本不用翻译。江泽民喜欢弹钢琴,纳扎尔巴耶夫擅长冬不拉。他们都有着男高音的嗓音,喜欢唱民歌,还曾合作过二重唱。在他领导下的哈萨克斯坦,也和习近平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建立了空前友好的关系。”
身为作家,艾特肯喜欢关注领导人交往中的细节。习近平不久前对英国进行的国事访问,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习近平主席对英国的访问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个人层面上,他和卡梅伦首相一起到乡村俱乐部喝啤酒、吃炸鱼,这一举动在英国赢得了很多朋友。”
比较自己政客与作家这两个身份,艾特肯说:“在政治生活中,你的角色是做决定。政治生活起伏之大就像电视剧一样,这是最好的生活,也是最坏的生活。我见识过它好的一面,也见识过它坏的一面。我不想错过这种生活。相比而言,作家的生活要沉静得多,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思考上。传记作家就像伟人的肖像画家兼誓言的见证者,了解他们真正的动机是什么,抓住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这是我作为一名传记作家一直尝试着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