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實际检索过程中审查员获得关键词的一般手段包括從申请文件中直接选取并进行扩展,然而从申请文件字面撰写的角度扩展关键词局限性较大。本文通过对1个案例的实际检索过程进行介绍,分析如何通过对技术方案进行多角度分析,对关键词进行递进性扩展,进而快速高效地获得合适的对比文件。
关键词: 检索;多角度分析;递进性扩展;关键词
一、引言
检索过程包括权利要求分析、确定基本检索要素、选取关键词/分类号以及根据检索结果进行调整等步骤[1]。通常通过从技术领域、技术问题、技术手段、技术效果这几个角度对技术方案进行分析从而获取关键词,然而,有些案件由于撰写不规范,对检索方向及关键词的选取造成很大的误导,从而导致关键词的扩展也没有涉及到技术方案的实质,最终检索方向错误。本文通过对1个实际案例的检索策略分析,探讨如何站位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技术方案的各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突破字面表达的局限,有目的地实施检索要素的扩展或者放弃,充分挖掘潜在的检索要素,对关键词进行递进性扩展,从而高效命中有效对比文件。
二、案例分析
1、权利要求解读
一种两级梯度传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由直径不同的两级管道套在一起构成,所述两级管道包括直径较大的一级热功率承载部件管道和直径较小的二级深度降温部件管道,在二级深度降温部件管道内部通传热介质B,在一级热承载部件管道和二级深度降温部件管道之间通传热介质A;传热介质B的饱和温度低于传热介质A的饱和温度。
该案例发明点在于将内管中的传热介质B饱和温度设置为低于内外管壁之间的传热介质A饱和温度,通过两种传热介质间导热降温从而避免内外管壁之间的传热介质A由于温升过快而过度沸腾,进而提高换热效率。
2.检索策略分析
权利要求包括二个基本检索要素:直径不同两级管道套在一起的两级梯度传热换热器、传热介质B的饱和温度低于传热介质A。
2.1、从介质物理参数的角度进行关键词扩展
权利要求中限定的“饱和温度”这一物理参数的角度限定了两种传热介质之间的关系。因此,首先从权利要求中已经体现的物理参数的角度进行表达,采用两级梯度换热器的分类号与关键词“饱和温度”相与进行检索。
然而,上述检索得到的结果较少,且均未体现出套管之间传热介质之间的饱和温度差。分析“饱和温度”这个词并没有体现出传热介质A和B之间的导热关系,不能够全面地反应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整体面貌, 因此,需要换一个角度进行表达。
2.2、从传热介质物理状态变化的角度进行关键词扩展
再次分析本申请的发明点:内管中的传热介质B的饱和温度低于内外管壁间的传热介质A的饱和温度。其物理变化过程为:两者饱和温度之差导致传热介质B产生相变,由液态变为气态,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传热介质A的温度,避免传热介质A温升过快导致过度沸腾。因此,从传热介质物理状态变化的角度来看,将“饱和温度”的关键词改成“汽化”或者“相变”进行扩展,即采用两级梯度换热器的分类号与关键词“汽化”或“相变”相与进行检索。
通过浏览检索结果,发现采用“汽化”后得到的文献与本发明相关性不大,而采用“相变”得到的结果偏少,且其中的一部分文献偏向于相变材料,由此可见,这两个关键词容易带来噪音,相关性也不高,因此需要继续从别的角度进行表达。
2.3、从热力学的角度进行关键词扩展
重新分析“内管中的传热介质B的饱和温度低于内外管壁间的传热介质A的饱和温度”这一技术特征,物理状态变化的角度体现的仅仅是传热介质B的状态变化,即液相转变为气相。而其热量传热过程是:传热介质B液相转变为气相需要吸收大量来自传热介质A的热量,这种产生相变而吸收的热量在热力学上称为潜热。而本申请中,正是由于传热介质A、B之间的饱和温度差使得传热介质B吸收潜热后产生相变,从而避免传热介质A温升过快导致过度沸腾。因此,从热力学的角度出发,将检索要素由“汽化”和“相变”调整为“潜热”,采用两级梯度换热器的分类号与关键词“潜热”相与进行检索。
浏览检索结果,得到对比文件1((JP昭54-111161A)。
如图2所示,对比文件1中公开了由内管1及外管2构成的双重管换热器,内管1中的传热介质为微小水滴,内管1与外管2之间的传热介质为热流体,内管1中的微小水滴通过吸收潜热相变为气态来吸收内外管壁之间的热流体热量。
三、启示
这个案例最先从权利要求所体现的物理参数这一最直观的角度进行检索,随后从物理状态变化这一角度对关键词进行调整再次进行检索,均未得到有效的对比文件,再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整体出发分析,本申请是属于热力学的技术领域,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之下,采用的技术特征是利用传热介质A、B间的饱和温度差使得传热介质B吸收潜热后产生相变,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传热介质A温升过快导致过度沸腾,将技术特征与该技术特征所解决的特定技术问题视为整体,在这样的背景下,快速确定精准的检索词,高效地命中对比文件。
四、结论
在检索过程中,如果不能站位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高度抓住技术方案的实质,仅从权利要求文字部分所体现的角度进行检索要素的扩展,就会陷入“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误区,这时如果能够正确解读权利要求技术方案的本质,根据发明实质对技术方案进行多角度分析,结合检索结果递进性地对关键词进行扩展,避免漫无目的地尝试,直击发明实质,快速准确地寻找到便于评述新颖性或创造性的现有技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2010[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3-218.
关键词: 检索;多角度分析;递进性扩展;关键词
一、引言
检索过程包括权利要求分析、确定基本检索要素、选取关键词/分类号以及根据检索结果进行调整等步骤[1]。通常通过从技术领域、技术问题、技术手段、技术效果这几个角度对技术方案进行分析从而获取关键词,然而,有些案件由于撰写不规范,对检索方向及关键词的选取造成很大的误导,从而导致关键词的扩展也没有涉及到技术方案的实质,最终检索方向错误。本文通过对1个实际案例的检索策略分析,探讨如何站位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技术方案的各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突破字面表达的局限,有目的地实施检索要素的扩展或者放弃,充分挖掘潜在的检索要素,对关键词进行递进性扩展,从而高效命中有效对比文件。
二、案例分析
1、权利要求解读
一种两级梯度传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由直径不同的两级管道套在一起构成,所述两级管道包括直径较大的一级热功率承载部件管道和直径较小的二级深度降温部件管道,在二级深度降温部件管道内部通传热介质B,在一级热承载部件管道和二级深度降温部件管道之间通传热介质A;传热介质B的饱和温度低于传热介质A的饱和温度。
该案例发明点在于将内管中的传热介质B饱和温度设置为低于内外管壁之间的传热介质A饱和温度,通过两种传热介质间导热降温从而避免内外管壁之间的传热介质A由于温升过快而过度沸腾,进而提高换热效率。
2.检索策略分析
权利要求包括二个基本检索要素:直径不同两级管道套在一起的两级梯度传热换热器、传热介质B的饱和温度低于传热介质A。
2.1、从介质物理参数的角度进行关键词扩展
权利要求中限定的“饱和温度”这一物理参数的角度限定了两种传热介质之间的关系。因此,首先从权利要求中已经体现的物理参数的角度进行表达,采用两级梯度换热器的分类号与关键词“饱和温度”相与进行检索。
然而,上述检索得到的结果较少,且均未体现出套管之间传热介质之间的饱和温度差。分析“饱和温度”这个词并没有体现出传热介质A和B之间的导热关系,不能够全面地反应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整体面貌, 因此,需要换一个角度进行表达。
2.2、从传热介质物理状态变化的角度进行关键词扩展
再次分析本申请的发明点:内管中的传热介质B的饱和温度低于内外管壁间的传热介质A的饱和温度。其物理变化过程为:两者饱和温度之差导致传热介质B产生相变,由液态变为气态,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传热介质A的温度,避免传热介质A温升过快导致过度沸腾。因此,从传热介质物理状态变化的角度来看,将“饱和温度”的关键词改成“汽化”或者“相变”进行扩展,即采用两级梯度换热器的分类号与关键词“汽化”或“相变”相与进行检索。
通过浏览检索结果,发现采用“汽化”后得到的文献与本发明相关性不大,而采用“相变”得到的结果偏少,且其中的一部分文献偏向于相变材料,由此可见,这两个关键词容易带来噪音,相关性也不高,因此需要继续从别的角度进行表达。
2.3、从热力学的角度进行关键词扩展
重新分析“内管中的传热介质B的饱和温度低于内外管壁间的传热介质A的饱和温度”这一技术特征,物理状态变化的角度体现的仅仅是传热介质B的状态变化,即液相转变为气相。而其热量传热过程是:传热介质B液相转变为气相需要吸收大量来自传热介质A的热量,这种产生相变而吸收的热量在热力学上称为潜热。而本申请中,正是由于传热介质A、B之间的饱和温度差使得传热介质B吸收潜热后产生相变,从而避免传热介质A温升过快导致过度沸腾。因此,从热力学的角度出发,将检索要素由“汽化”和“相变”调整为“潜热”,采用两级梯度换热器的分类号与关键词“潜热”相与进行检索。
浏览检索结果,得到对比文件1((JP昭54-111161A)。
如图2所示,对比文件1中公开了由内管1及外管2构成的双重管换热器,内管1中的传热介质为微小水滴,内管1与外管2之间的传热介质为热流体,内管1中的微小水滴通过吸收潜热相变为气态来吸收内外管壁之间的热流体热量。
三、启示
这个案例最先从权利要求所体现的物理参数这一最直观的角度进行检索,随后从物理状态变化这一角度对关键词进行调整再次进行检索,均未得到有效的对比文件,再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整体出发分析,本申请是属于热力学的技术领域,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之下,采用的技术特征是利用传热介质A、B间的饱和温度差使得传热介质B吸收潜热后产生相变,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传热介质A温升过快导致过度沸腾,将技术特征与该技术特征所解决的特定技术问题视为整体,在这样的背景下,快速确定精准的检索词,高效地命中对比文件。
四、结论
在检索过程中,如果不能站位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高度抓住技术方案的实质,仅从权利要求文字部分所体现的角度进行检索要素的扩展,就会陷入“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误区,这时如果能够正确解读权利要求技术方案的本质,根据发明实质对技术方案进行多角度分析,结合检索结果递进性地对关键词进行扩展,避免漫无目的地尝试,直击发明实质,快速准确地寻找到便于评述新颖性或创造性的现有技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2010[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