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建设“高效课堂”提供支架

来源 :创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duohui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始终坚持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语文学科“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和实施策略,给建设“高效课堂”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架,让高效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一、基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确立语文“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
  初中语文学科“高效课堂”的实施,首先要明确语文学科的教学理念。培养“语文学科素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核心价值和目标指向。从当下背景来看,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包括五个方面:语文知识与技能、语文学科思想方法、积极的语文活动体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健全的人格修养和审美情趣。这五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语文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是认知发展的主线,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情感陶冶是内在动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多向对话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学为本,关注语文学科本质知识,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理念。
  二、基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建设语文“高效课堂”的主要策略
  (一)准备策略—提高备课质量,为建设“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我们要以“六备”为标准,明确备课要求,提高备课质量。
  一是备出理念。“以学为本、教学合一”应成为语文教师备课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完成三个转变:教师的能力从“传递力”向“创造力”转变;教师的视野从“学科视野”向“课程视野”转变;教师的作用从“控制者”向“引领者”转变。
  二是备透教材。首先教师要“走进教材”,以一个读者的身份从学生的角度去反复研读课文直至充分理解,准确把握。其次是查阅相关的教辅资料,补充和深化原有的理解。这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然后是“走出教材”,即以教材为中心,进行知识的延伸和多方面能力的渗透,主要包括知识点的关联、课内外知识与能力的衔接、思维方法和思想教育的渗透等。
  三是备准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了解学生的个体需要、身心特征、学习需要、情感状态、学习兴趣等。只有备准了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四是备好自己。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备课堂应变等,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语文个性。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化,教師应巧妙地把个人能力包括语文素养、音乐素养、美术素养等最大限度地外化为课堂细节,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发挥出来而不是个人表演出来。
  五是备足训练。首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要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有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步骤,有计划,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形成和发展各项思维技能,从而更好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
  六是备定中考。作为初中教师,特别是初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研究新课标、研究教材、研究教师教法、研究学生学法之外,还必须静下心来研究“中考”,在试题研究中,找准重点,突破难点,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实施策略—优化教学设计,为建设“高效课堂”指明路径
  语文“高效课堂”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遵循有效教学的一般原理,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要素构成的动态结构。从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我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研究教材,了解学情,明确教学目标
  确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策略是:以教材为凭借,发现教材所蕴含的核心知识和思想价值,了解文本在单元乃至于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同时,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习惯,合理确定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应该达到的认知结果。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陈述过程中,尽量多使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目标。
  2.整合教材,关注本质,确定教学内容
  确定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四个维度。一是信度。教师要反复研读教材,正确解读文本,教给学生科学可信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二是宽度。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拓展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在培养学生言语技能的同时,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文审美教育。三是深度。关注学科知识本质,教给学生整体的、联系的知识,帮助学生概括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策略,关注语文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四是梯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要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还要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实际具体“教到什么程度”,正所谓“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3.问题导学,组织教学,优化教学环节
  设置主问题,唤醒学生主体,激发学生思维,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融合,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常见考点“三点合一”,有机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开展多向度、多形式的“对话”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感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言语技能和表达能力,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主问题指的是理解一篇文章主旨的钥匙,是教学的切入点,统领课堂提问,贯穿课堂流程。围绕主问题,可以采用以下策略组织教学、优化环节。
  一是引申设疑。最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教师、学生、教材、编者四者之间的有效“对话”,而编者意图往往带有强烈的现实生活的话语情境,在设置核心问题,以及依托问题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可以从文本引向现实,在文本和现实的对照引申中,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二是比较生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多角度的比较,引发认知冲突,在认知冲突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起学生的深度思考,避免语文教学的扁平化和浅表化。
  三是矛盾激疑。从文本自身的内在结构或语言表达、意蕴情感等方面的矛盾差别中,生发问题;或者从文本与生活的悖反中引出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心理,顺势追问,引发探讨。
  四是追问质疑。语文教学中的“对话”贵在追问得法,其目的有两个:其一,考查学生对文本是否真正理解,对语文知识是否真正掌握,要引导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说出自己的个性化创新性理解;其二,让思维向纵深发展,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关键信息,发现亮点,生成美点,突破难点,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始终焕发生机活力。
  (三)评价策略—优化教学评价,为建设“高效课堂”融入活力
  现代教学提倡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评价”,是强调和突出师生、生生间的沟通、激励、启发和分享,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一种教学策略,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源头活水。在师生互动评价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注重双向或多向的沟通与交流,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大胆创新,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同时又是合作者和参与者。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处于和谐互动的状态,师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和发展。
其他文献
6月2日,中国生态环境部官员对记者表示,将加快制定实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建立实施最严格的机动车“全防全控”环境监管制度,促进城市和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8)》显示,中国已连续九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2017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1亿辆。机动车污染已成为中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顯。  生态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经皮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0例,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2组患者入院当天进行常规体检,控制血糖、血脂、高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探讨盐助溶液燃烧法(SSCS)制备3mol%氧化钇稳定性多晶四方相氧化锆(3Y-TZP)纳米粉体的工艺参数。粉体经成形和烧结得到氧化锆烧结体。比较其和两种临床
绿豆的种植地块多为贫瘠区域,苗期逆境及营养缺乏现象频发。同时由于种子粒径与表面蜡质的特殊性,在生产中很难利用大豆种衣剂直接代替。为此本研究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将植物生长调节剂、营养元素、中草药浸出液以及助剂进行有效组配,形成绿豆种衣剂;然后以“绿丰2号”为试验品种,以大豆常规种衣剂及生物种衣剂为对照,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绿豆种衣剂对绿豆幼苗形态建成、光合特性、渗透调节物质及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主要研
通过对不同类型非再热机组热力系统的分析,建立了一种新的通用数学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实际热力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模型可适用于不同型式非再热机组的热力系统,并对优化
教育数据挖掘是一门新兴学科,是关注探索教育内容中数据的独特类型的新方法。有专家从数据挖掘在课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角度展开研发,有专家提出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来分析学习者
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戴维·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物质拓扑相,以及在拓扑相变方面作出的理论贡献。这三名科学家均在英国出生,目前分别在美国的华盛顿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新闻公报中说,今年的获奖研究成果开启了一个未知世界的领域。  开创物质拓扑相研究  何为“拓扑”?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张首晟介绍,拓扑是一个
非晶合金的稳定性是制备大块非晶合金的关键,而弛豫后形成的短程有序结构对非晶中的晶体相形核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差热分析及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预先弛豫处理对Zr60Al8Ni12
论述了磁流体的密封原理,介绍了磁流体密封耐压能力的计算,以一种应用于真空密封的磁流体密封结构为例,详细的分析了磁流体密封结构中各零件的设计与选择,讨论了实验台的搭建与调
目前,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各综合类高校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对舞蹈编导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对舞蹈人才专业素质提出的高要求,各综合类高校应建立符合市场需求层次的应用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