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河北好故事 传播河北好声音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43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升“美丽河北”外宣品牌,对于提升河北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对于凝聚河北人民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向心力,对于推动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打造“美丽河北”外宣品牌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去年以来,河北省外宣战线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不断深化对外宣传工作,着力打造“美丽河北”外宣品牌。
  1.在加强重大主题外宣中打造“美丽河北”外宣品牌。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筹办冬奥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唐山世园会、旅发大会等重大主题活动,组织中央、省直以及外国驻华新闻媒体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同时组织港澳地区主流媒体、京津冀主流媒体等到河北省开展实地参观采访活动,充分宣传河北发展优势、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集中展示“美丽河北”良好形象。
  2.在深化新闻发布工作中打造“美丽河北”外宣品牌。围绕重要政策出台、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活动以及热点话题,组织省直有关厅局迅速召开新闻发布会,权威发布和解读政策信息,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有力维护了“美丽河北”良好形象。同时修订《河北省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制定《河北省新闻发布工作操作手册》,为做好新闻发布工作奠定了基础。
  3.在推进对外文化交流中打造“美丽河北”外宣品牌。充分挖掘燕赵文化资源优势,不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以“海外河北文化周”活动为载体,积极推广燕赵文化,对外展示“美丽河北”形象。近两年来,以中加文化交流年为契机,举办“加拿大、美国河北文化周”活动。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组织开展“印度、日本河北文化周”活动。加强周边外宣,连续在日本举办河北文化周活动。利用中英文化交流年契机,在伦敦举办了“美丽河北”图片展。
  4.在提升对外传播能力中打造“美丽河北”外宣品牌。搭建外国人讲述“美丽河北”好故事平台,举办“冀之光”外籍师生汉语技能暨中华才艺大赛,启动“老外在河北”“我在河北挺好的”专题外宣栏目,讲述外省人、外国人在河北工作生活的精彩故事。加快“河北外宣国际传播合作平台”建设,精心打造“美丽河北”系列外宣品,制作“美丽河北”省情动漫宣传片,对外宣传推介河北美丽自然、美好生活。
  5.在汇聚外宣合力中打造“美丽河北”外宣品牌。积极发挥省委外宣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组织召开省委对外宣传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研究制定河北省《讲好河北故事、构建河北外宣工作新格局工作方案》,充分调动和发挥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积极性,凝聚对外宣传合力,共同对外宣传推广“美丽河北”形象。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短板
  近年来,河北省外宣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形势任务相比,与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1.外宣工作的思想还需要进一步解放。做好对外宣传工作需要有开放的思维、国际的视野,更要有创新的意识和开拓的精神。从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思想比较保守,方法比较老套,对外宣传的主动性不够,不能主动设置议题话题,积极吸引媒体关注或邀请媒体来访。
  2.讲故事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展对外宣传,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用讲故事的形式交流思想、宣扬文化、传播价值观,是各国开展外宣的一种普遍形式。从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在开展外宣工作过程中,既缺乏讲故事的意识,也缺少讲故事的技巧,影响了对外宣传的效果。同时,故事员队伍普遍没有建立起来,故事员发挥作用的机制和平台亟需完善。
  3.对外传播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外传播河北文化、展示“美丽河北”形象,离不开有效的传播途径和渠道。因为当地媒体是各国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要想把我们的声音传播出去,必须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合作传播。但从调研情况看,河北省的主要媒体在与国外媒体开展合作交流方面还比较少,策划能力、议题设置能力、翻译能力、信息传播能力等方面都需要加强。
  三、做响做亮“美丽河北”外宣品牌的思考建议
  1.解放思想,树立主动外宣的意识。开展对外宣传工作不能关起门来自说自话,给对方讲十次可能不如请对方来体验一次更有效果。工作中要打开思路、主动出击,围绕外界普遍关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调结构转方式、大气环境治理、筹办冬奥、观光旅游等方面,主动设置议题话题,把我们的工作举措和建设成果转化为具体话题,高端策划,精心安排,积极组织境内外主流媒体记者到河北参观采访、旅行体验,借机宣传推介河北,切实把被动的对外宣传变为主动的对外宣传,把泛泛的对外宣传变为有针对性的对外宣传。
  2.聚焦重大主题,顺势扩大对外宣传。我们要紧紧抓住筹办冬奥会等“国字号”活动和河北省承办的其他国际性、全国性重大活动的契机,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重大主题,着眼“美丽河北”形象推广,统筹整合国内外媒体资源,充分利用媒体采访、实地参观体验、制作精致外宣品、创排高水平文艺节目、新媒体推送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全方位宣传推介美丽河北。
  3.建好新闻发布平台,有效引導社会舆论。要进一步提升新闻发布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把新闻发布工作放到战略层面加以考虑,使之成为日常工作内容而不仅仅是危机应对手段。强化各级领导干部新闻意识,培养善于同媒体特别是国际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循序渐进推动新闻发言人专职化。建立容错机制,营造宽容环境,让新闻发言人愿说话、敢发言。推动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带头发布新闻、解读政策。建立长期化、制度化的培训体系,不断提升新闻发言人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4.讲好河北故事,增强对外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要继续把讲故事作为外宣工作的基本方法,把善讲故事作为外宣队伍的基本技能,把讲好故事作为外宣干部的评价标准,深入挖掘、系统梳理河北的精彩故事,同时从更广范围吸收丰富河北故事员队伍,在国内外广阔舞台共同讲述河北好故事、传播河北好声音、展示河北好形象。要注重把拍摄精品纪录片作为对外讲述河北故事的重要形式,挖掘独特文化资源,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与境外电视台合作,拍摄讲述河北故事的专题纪录片,向外界生动讲述河北故事,展示美丽河北新形象。
  5.加强合作传播能力建设,借势借力开展对外宣传。中外媒体交流合作是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借助外媒外力讲好河北故事的重要手段。要支持鼓励省直主要新闻媒体,善于借嘴说话、借筒传声、借台唱戏,积极借助国外媒体资源和力量开展合作传播,特别是用好周边国家的媒体,通过购买版面、联合采制、定制推送、节目互换等多种业务形式,加强与国外主流媒体的务实合作,在相关国家有效宣传推介河北。
  6.制作外宣精品,深化“美丽河北”形象宣传。以国际化版式设计和表现手法,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河北文化的独特魅力。组织专业团队策划知识性、娱乐性、观赏性强的讲故事、演故事活动,艺术性地展现“美丽河北”动人故事。制作形象宣传片、微视频,在卫视频道、网络电视播放,并向国内重点网站推送。利用海外河北文化周等对外交流平台,组织具有浓郁河北特色的非遗展示展演。在冬奥会宣传活动中进一步融入“美丽河北”元素,加强在海外推介“美丽河北”形象活动。
  7.用好新媒体,丰富“美丽河北”形象推广新手段。要强化“互联网+”思维,顺应外宣受众媒介偏好的变化趋势,积极通过新媒体渠道把“美丽河北”形象推广出去。拓展互联网外宣阵地,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方式开展对外宣传,制作发行电子画册、城市形象宣传片等多媒体外宣品,在网络舆论场中放大河北声音、彰显河北形象。
  8.建强队伍,打造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外宣冀军。对外讲好河北故事,基础在队伍,关键是人才。除了建强外宣战线队伍外,还要善于借助外力共同开展外宣工作。重视发挥境外河北籍知名华人华侨和各类华人组织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外宣积极性。切实发挥在冀留学生和外国专家的作用,通过工作联系和情感联络,由他们“现身说法”来宣传推介河北。发挥好省委外宣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完善相关机制,引导和支持涉外部门和单位,各尽其责、各展所长,协同开展对外宣传,共同打造“美丽河北”外宣品牌。
其他文献
在国家形象的对外推广过程中,旅游因其行业和产品的特殊性承载了更多推广国家形象的使命。  2016年12月7日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显示,2015年中国的出境旅游人数和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对全球旅游收入的贡献年均逾13%。同出境游相比,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自2012以来连续下跌(跌幅分别为2.5%、2.2%和0.45%),2015年受益于国家利好政策,入境旅游人数首次呈现复苏迹象(同
期刊
近年来,重庆市委外宣办积极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途径和方法,明确工作方向、整合资源平台、依托市场主体、重视现代内容、创新工作形式,取得了一定成效,成功打造“重庆与世界·文化嘉年华”“穿越新丝路——渝新欧国际铁路文化行(媒体行)”“逐梦他乡重庆人”等活动品牌。  一、找准主题,让中国故事更有生命力  “一带一路”倡议是党中央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重庆外宣办近年来结
期刊
随着全球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加快,聚焦地方区域,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持续效应的对外交流文化品牌,开展长期稳定的交流项目,以期实现有效的精准传播已经越来越成为各国、各地区政府及公共机构的共识。  在国外,欧洲自1983年开始就有“欧洲文化之都”(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的评选活动,用以推广当选城市的文化及发展内容。而英国则是由文化传媒体育部组织策划每四年评选一次“英
期刊
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开幕前夕,内容丰富、印刷精美且限量发行的《中国关键词》短短一小时就被各国记者和工作人员取阅一空。《中国关键词》多语种图书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共计九册,包括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葡语、日语和韩语10个语种,分五个专题,以中外文对照的方式呈现。该书的内容选编自中国外文局所属的中国翻译研究院、中国翻译协会创建的“中国关键词多语对外传
期刊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的落实与推进,许多国家落后贫穷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比如东南亚地区的柬埔寨、东非地区的埃塞俄比亚、南亚地区的巴基斯坦等国,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而来自中国的贸易与投资正在成为这些奇迹背后最主要的动力。然而必须指出的是,经贸的相通并不总是能够自然而然地带来民心的相通。在近几年“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当中,在一些国家别有用心的挑唆之下,中国的企业与项目往往遭
期刊
2014年10月24日,21个国家和地区在北京正式签署文件,共同筹资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随即引发国际媒体关注。特别是在英国2015年3月宣布加入“亚投行”后,因其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使亚投行更是成为英美媒体报道的热点。作为在“新型大国关系”外交语境下的标志性新闻事件,研究外媒如何围绕其进行议题设置,有利于提升我国外交以及对外传播的议题设置能力。本文选取《今日美国》(4篇)、《
期刊
《透视中国:洞察当代中国50个人的故事》  Inside the Middle Kingdom: Insights into Modern China-a Collection of 50 Personal Stories  英国LID出版社将于2017年8月1日出版  作者庄达(Jon Geldart)是致同国际(原均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发展执行董事,过去五年一直在中国工作,曾出版书籍《咖
期刊
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新闻图片在媒体报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全民摄影成为图片传播新兴的力量,新技术、新设备、新平台不断涌现,对传统的图片采编和传播方式构成严峻挑战,受众的图片消费需求也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作为国家英文日报,《中国日报》创刊36年来始终坚持大图片采编格局,引领业界潮流。本文以笔者亲身经历的天津大爆炸采访所感所悟,讨论当下重大突发事件中新闻摄影面临的竞争与挑战,以
期刊
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文件明确提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要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作为国家对外交往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青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一带一路”
期刊
在全球化语境的今天,媒体外交(Media Diplomacy)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一种与传统的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军事外交相并重的外交手段。①以陕西卫视作为策划主体的大型跨国体验电视报道行动《丝绸之路万里行》见证了“一带一路”从战略构想到务实合作的过程,生动地记录、解读和实践着“丝路五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凝聚国际社会共识的媒体外交范例,也是对电视外交理念的实践、丰富和拓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