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早熟大豆冠层粒重分布与产量的关系

来源 :大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kcyk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国外早熟大豆冠层产量分布特点及冠层产量百分比与小区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之间在产量空间分布的上层产量及下层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中层产量差异不显著;上层产量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下层产量与小区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中层产量与小区产量无明显相关;在产量冠层结构中,上中层产量占全株产量比重较大的品种,其最终产量也相应较高.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取培养液法和偏光显微镜法研究了大豆对耕层土壤形态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1、以大豆根系代谢培养液处理干筛1-2mm团聚体,可使其14%成为水稳性团聚体,达到1%的显著水
本研究对348份大豆种质资源,包括“七五”、“八五”鉴定出的抗源,各地推广品种及国外引进品种,人工汁液摩擦法接种SMV3号株系进行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113份资源表现为高抗SMV3,占32.47%,113份表现为中
本文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直接测定了不同抗性的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自由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品种和病原菌生理小种的组合不同,大豆叶片中自由基含量的变化不同。
在两个试验点同时观察到两个生长直立的栽培大豆品种间杂交后代生育习性的分离。该组合的F1为典型的直立类型,F2代分离出少数的蔓生倒伏性个体。经统计分析,直立;蔓生倒伏的分离比例
鄂豆7号(又名沔 1011),系湖北省仙桃市九合垸原种场经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于1999年选育而成.经湖北省区试和多点生产试验,比矮脚早增产8-15%,比鄂豆4号增产10%以上,一般亩产1
大豆在储运中因温度和温度过高而受损害后,磷脂组份发生较大的化学变化,色谱分析表明,不可皂化部分(主要是甾醇)和PA含量增加,而主要磷脂成份PE、PI、PC含量减少。胺损害大豆毛油水化脱胶困
利用美国半矮秆大豆资源配制的4个组合,共选育出7个半矮秆大豆新品系,平作窄行密植较对照(合丰25号)增产10%以上的有合98-1246、合98-1667、合9525-2、合98-1459.通过垄作和
采用GC-MS分析法,鉴定了由水培试验方法获得的2周、8周大豆根分泌物的二氯甲烷提取物,并对其化感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能被二氯甲烷提取出来的根分泌物有机酸类、醇类、酯类、
试验研究了三种不同播期(春播,夏播,秋播)下的春大豆在黄熟期,完熟期,过熟期收获的种子,经低温密封贮藏4年后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完熟期(R8)种子活力最高,过熟期(R8后)次之,黄熟期(R7)种子活力最低
以大豆灰斑病菌7号小种的培养基滤液和层析后的粗毒素,对30个大豆品种的幼苗和叶的致萎初始时间和失水萎蔫程度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指明初始反应时间和失水率是大豆灰斑素效应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