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钱记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m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王国宏,笔名王者飞鸿,汉族。河南临颍人,现居许昌。有作品发于 《原野》 《厦门文学》 《莽原》 《椰城》 等刊物。
  刘水和叶红丽两口子又发生“战争”了。
  小区门口聚集了一群看热闹的人。前面的围得紧,有的索性蹲到地下看。后面的伸长了脖子,踮起脚尖不停地从人头缝隙中寻找着最佳的角度。有两个好心的老太太在不痛不痒地劝着,这无疑是为双方的僵持火上浇油。叶红丽的喊声如同她的身段一样粗壮:
  “你敢动我一下,刘水!”
  “你敢摸我一下,刘水!”
  刘水高高抬起的胳膊和展开的手掌来回地扬着。这种骇人的武器就像原子弹,虽然瞄得很准,却不敢轻意落下。战争一旦处于相持阶段,叶红丽就会不自觉地大声嚎出这两句来,既有临危不惧的威胁又有不甘示弱的挑衅。不过,这次她的头抬得更高,脸仰得更展。头抬得高脸仰得展似乎就占全了理儿。理直了气似乎就壮了起来,毫不设防地把阵地暴露在刘水的武器射程之内,靠的就是这种正义的力量来降伏他的出师无名。不战,而屈人之兵。
  叶红丽的喊声引起了大伙的哄笑。有人歪解地喊道:“嫂子,敢情还是这么敏感啊!一着就流水儿,一摸就流水儿,哈哈哈。”叶红丽也笑了起来。
  刘水见气氛缓和,有台阶下,便转身离开,红头涨脸地把“核武器”刀枪入库,甩出一个字——靠!好像结束战斗不是出于自愿,而是众人调停的结果。
  叶红丽和丈夫刘水的这次“战争”,缘于刘水又找到了新的发财门路——“捡钱”,他说服不了叶红丽,只好把打火烧的生意撂挑子扔给叶红丽,自己忙自己的。而在叶红丽看来这纯属瞎胡闹,是他耍滑偷懒的毛病又犯了。刘水埋怨她死脑筋不会转弯儿,叶红丽则觉得她是把他往正路上拽,双方都觉得自己是站在正义的制高点拯救对方。意识形态不对路,战争随之而来。
  刘水的这个发财“秘籍”是从前工友小梁那弄来的。听罢刘水激动得语无伦次的讲述,着实让叶红丽吃惊不小,她不敢相信,难道真有刘水所谓的“拾钱器”?如果有,人家不会自己去弄?還会跟别人说?这不符合常规。她不相信。
  一旁的刘水又是举例子又是打比方,叶红丽算是听明白了,但她老觉着这种捡钱的小概率事件不靠谱,没有打火烧实在。以前刘水给她讲什么直销理论似懂非懂的,就支持了他,结果吃亏上当了。这不靠谱的事更不能支持,坚决抵制,不中!别想搞旁门左道,老老实实地打咱的火烧。意见相左就会发生争执,从冷战到热战,激烈战争终于爆发,在小区内一集接一集地上演。
  其实,这已是第二轮爆发“战争”了。第一轮“战争”爆发后,叶红丽搬来了公爹,有效地阻止了它的扩大,并彻底熄灭了战火。
  叶红丽和刘水两口子原先都在一个厂,后来厂倒人散,失业了。原先他们工作的厂是兵工厂,造枪造炮的。后来归了地方,不再造枪造炮了,造那玩意儿也没人敢要,改生产机械零部件了。再后来,单子越来越少,直到最后关门倒闭。没了工作就没了收入,孩子正上大一,正是花钱的时候。尽快找到挣钱的门路才是当务之急。刘水踌躇满志,不断尝试着新的挣钱方式,一会儿说要做直销,一会儿又要开五金店,盘个小店干起来,开业没多久,又嫌太脏太累不挣钱,最后把摊子撂给叶红丽不管不问了,继续去跑着钓鱼去了。贫贱夫妻百事哀。“战争”也随着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升级。“战后”无奈的叶红丽只好找刘水爹告状。
  老宿舍在老家属院,是六七十年代的苏式老建筑。自从老伴儿半年前去世后,近80岁的刘水爹明显老了。穿着件破旧的军棉袄,身上满是油渍和饭汤。说话的时候声音低沉,喉咙里压着痰,很简单的事半天才说清楚。屋内的生铁炉子泛出煤烟混合着霉变、腐朽的气味,有点儿呛人。玻璃污浊的窗子闪烁着历史的辰光,不是没有擦拭,而是压根儿就擦不出来了。杂乱的茶几上,乱七八糟地摆放着物品,细看才知道那也是有条理可循的,皆是他能伸手即可够得着的日常用品。一头儿清出一个角摆放着一塑料袋素鸡和一瓶二锅头。刘水爹和另一个老同事唐叔一起,抿着嘴在吃着,津津有味。
  素鸡搁在嘴里,眨了半天眼睛,嘴捯了又捯,说不出一句话,倒是口水顺着嘴角的胡髭滴滴拉拉地往下流着。半天反应过来,快速地用手抹上一把,仰着脸问上一句:啥,那鳖子光流逛着钩鱼哩?
  叶红丽一边向公爹告刘水的状,一边勤快地在屋子里收拾着,擦桌子扫地,开窗透气,把该换洗的衣物归类扔到洗衣机里。这两年刘水瞎折腾,没啥进项,儿子上大学都是公爹在负担着。一个老头子也没什么可花钱的地方,退休金大部分都支援了孙子,叶红丽是很感激公爹的。现在又在公爹面前告他儿子的状,总感觉对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有点不合适。有了这样的顾虑,也就拐着弯想把话岔开。
  其他事糊涂,可一听到儿子的事,刘水爹却十分明白。他拿起已经看不出原色的灰里吧唧的毛巾擦擦手,追问叶红丽,啥?叶红丽不想再重复,刘水爹看儿媳半天不吭声,自己准备对儿子口诛声讨的话,在嘴里转化成一口黏痰,咳着吐向了身旁的垃圾桶。黏痰拖着长长的细丝,不舍得下去。看得叶红丽一阵的不舒服。她边起身给老爷子找纸边改口说:“爸,刘水同意您再找个老伴儿,上次您说的那个就不错,农村的怎么了……”回过头来,刘水爹正搓着双手,估计这次连脏毛巾都没使。看来他要找一个老伴儿的确是很有必要的了。
  公爹对于叶红丽的表态很是高兴,关键是她的表态中附带了儿子的认同,本来就想着当着儿媳的面大骂儿子一通给她解解气,如此这般,他骂得更欢了。一旁的老唐叔只嘿嘿地笑,说,老伙计,出血吧。骂完,刘水爹扶着沙发扶手费力地站起来,踽踽地走向卧室,边走边摸向腰间,呼啦啦地取出钥匙,等他从卧室出来,手里拿着一本存折,说,这些,你拿着。叶红丽一愣。刘水爹硬塞给她,叶红丽实在不好意思接,只好放到茶几上,说,爸,这也不是常事,孩子都多大了,咋还能啃老啊!
  刘水爹说,给你们做本钱哩,我给你们老唐叔说好啦,他这儿有个好生意。叶红丽一听,原来公爹和老唐叔喝酒是向人家请教生意经呀。叶红丽为公爹操着他们的心很是感动,她怔了一会儿,连忙起身,边给老唐叔倒水边问,叔,啥事?只要能挣钱,您老只管说。老唐叔先艮着脸,以示他要说的这个事儿可不是一般的事儿。俺外甥女他两口子,伸出三个手指头晃晃用肢体语言配合着。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三年的工夫,买了套新房,又买了一辆十几万元的车。呃,你只要愿干,我一句话,保准她毫不保留地教会你。叶红丽兴奋地问,叔,您倒是快点说,到底啥事儿吧,恁挣钱。老唐叔看看叶红丽,又慢悠悠地转过脸看了看刘父,郑重其事地从嘴里蹦出三个字——打、火、烧。   刘水被叶红丽拧着来见父亲。从父亲那里出来,刘水还真来了兴致,整天见街上卖火烧的,没成想这玩意儿还挺挣钱,他有一种想试试的冲动。
  刘水嬉皮笑脸地凑到叶红丽跟前说,老婆大人,老唐叔说的那个事儿我看中,叶红丽瞟一眼刘水,故意激他说,就你那鳖成色,能中?
  我咋了?刘水噌地站起来,扬起脸昂着头说,论捯饬吃的,哼,我刘水那可是有功夫的,卤素鸡、煮茶蛋、翻拆杂碎、卤猪头肉,你就瞧好吧,只要掌握用料,我保证,哼哼,让客户回头不断。这话倒是不假,哪天来了兴致,刘水那做饭水平的确不低,儿子每次回来,非吵着让他做饭不可,普通的家常饭,他愣是能做出“许都大酒店”大厨师的感觉来。叶红丽倒不是担心刘水这方面的能力,怕就怕他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心想,那是后事,先拢着他下水再说吧。
  学成归来,火烧摊车、炉子、大不锈钢桶、大铝盆子等,一切家伙准备停当,就算开张了。出摊儿前刘水要去思故台市场买来两身白厨师服。叶红丽说,白的不耐脏,我看那种蓝色的“太太乐鸡精”围裙就挺好。刘水说,那不行,知道的咱是打火烧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咱是给人家做广告哩,白的多卫生多专业啊。你没听咱爸说,当年物资匮乏的年代,有人把从日本进口的化肥袋子裁了做衣服,胸前有“日本”两个字觉得挺洋气,往背后一看,“尿素”!说得叶红丽噗嗤笑了,也就依了他。
  打火烧的生意出奇地好,这是两口子没想到的。高峰时,摊前竟然排起长长的队,两口子忙得不可开交,刘水竟然生出一种被尊重和认可的优越感来。拽面、擀面、翻火烧……一连贯的组合动作,行云流水,最后不忘把擀面杖在砧板上摔出一阵“嘚嘚嘚”清脆的响声来。
  虽然他们也和城管躲猫猫打游击,但毕竟在自己的小区门口,有着便利的条件,一旦城管来了,迅速撤回到院里。无论怎么说,挣着钱了都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这段时间,刘水不再流逛,踏踏实实地干了起来。叶红丽對销售情况进行了统计,从下午出摊到晚上八九点钟收摊,一个月收入小两万元。每天收了摊,回到家里,叶红丽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盘点钱箱子里的钱,先捡里面的“小红鱼”,其次是零票,归了类,吐口唾沫,一张一张地点着,心里那个美啊!一旁的刘水滋溜着小酒儿,抽着香烟,啷哩格啷地哼着莫名其妙的小曲。见叶红丽点完了,问上一句“多少啊?”叶红丽一边把大票锁到柜子里,一边挖苦他道:“不多,还抵不止一套天狮的产品钱。”
  刘水笑笑,一边甩着膀子活动着酸沉的手臂,一边苦笑着说,这小半年差不多挣了有近十万了哪,不少了。又学着电影《功夫》里面包租婆的台词说,为了挣钱不能把自己累死。父亲有了伴儿,儿子又有了好工作,往后,一三五出摊儿,二四六间歇性出摊儿!又能把人怎样?嘿嘿。
  叶红丽一听这话,知道刘水又要犯老毛病了。坐下来沉思,这近半年来,确实够辛苦的啦,早上赶集买菜,上午忙活着做菜、盘面,中午休息一下,下午就要出摊儿,一直像陀螺一样没停地转,是够不容易的。也属这次刘水坚持的时间最长,看来还真不能像牲口一样使翻套了。最后想了想,决定同意周日休息一天。刘水一蹦老高,噌地站起,趿拉着鞋就向门外跑去。叶红丽追问,你发哪门子神经呀!刘水回道,我下去看看我的鱼竿放坏了没。
  刘水再次回到渔友的队伍当中,真是如鱼得水。有次约好到邻县颍河钓鱼。这个地方他是第一次来,一路上,不是农村的风景吸引了他,倒是写在路边的广告词一直让他想笑。一则比较简单的广告词,用工整的很丑的字体刷在墙上——“专减各种大肚子”;另一家的相对高端,是竖在村头、村中和村尾三块巨大的广告牌上,写着“祖传三代掏喉咙”。刘水看看笑笑,笑笑看看,憋不住哈哈大笑,前仰后合的。心想,这些广告词表述得实在是精准、直接,佩服。心想,这些有秘笈的人,宰一个是一个,一定没少偷偷地挣钱。来到目的地,渔友们各自找好了位置开始钓鱼,刘水溜达到颍河桥上看风景,看到每个桥墩子上都刷着广告词,刘水直接笑晕——“专治各种不吃饭”。
  哥几个看着刘水在桥上笑得喘不过气来,一脸的诧异。刘水笑着说着说着笑着,对哥几个说了那句广告词,“专治各种不吃饭”,重复一遍笑一遍。哥几个仔细琢磨琢磨,也不由地笑起来。其中一个医生渔友说,别看这些广告粗俗,那些江湖野先儿们可挣钱啦。你知道不知道,人家小梁也有绝门独技,挣钱跟拾钱一样。正笑得欢的刘水,突然止住了,心想,还有如此轻松挣钱的好事儿?他迫不及待地一再追问到底,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医生说,那你直接找小梁不就妥了。刘水想,凭我和他发小的交情,还能不传授给我?
  小梁和刘水是一个大院里的。小梁不大,比刘水小一岁。他是大院里的孩子王。小梁自小就是翻精的赖货。诸如诓着大家伙儿把“毛毛眼”(一种有毒性的草,形状和马齿苋类似)茎上流出的汁儿往小鸡上点,说是可以变得金枪不倒,金枪不倒的话将来就会生出男孩来。而他却偷偷代之以马齿苋。第二天,大家聚到一起脱了裤子相互看看,小伙伴们的小鸡和自己的一样,都肿得滴溜溜的,他却一直嗤嗤地发笑。跟着小梁跑着玩,时常被他捉弄。刘水却非常乐意。大人们一再训斥不要和小梁那赖货厮混在一起,但是,脱离群众脱离组织,刘水就像是没了魂儿。
  在他的软磨硬泡下,小梁同意了,不过先把丑话说在前头。在刘水请客的酒摊儿上,小梁滋溜了几口小酒儿,咂巴咂巴嘴,翘起二郎腿,吐出一串串烟圈……要不是看在咱哥们儿的情分上,捡钱术无论如何也不会教给你的,既然你无怨无悔地准备为好奇心奉献,那你就好自为之吧。刘水再三保证,绝不外传,后果自负。
  当刘水从小梁那里拿到“拾钱器”时,那种手舞足蹈的高兴劲儿连小梁都吃了一惊,颇感意外。小梁给他安装好,刚要对他说怎么用,刘水已经无师自通地反过来给他讲解起来。小梁笑了,拍拍刘水的肩膀说,好,刘水,你小子直接就可以出师了。然后骑上自行车用力一拱一拱地蹬着,歪歪扭扭、晃晃悠悠地走了。刘水在后面喊道,哎!小梁,回来,还没有教我去哪儿拾钱哩呀。小梁扭过头答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哪儿凉快哪儿去吧。刘水挠挠头,愣住了。“哪儿凉快去哪儿?”刘水突然灵光一闪,恍然大悟,嗤嗤地笑了起来。   许都城大大小小的公园里,每条城河的岸边,许都城的鹿鸣湖、双龙湖、芙蓉湖等八大湖的湖边,等等,以上适合人们游玩的地方的所有草坪,都成了刘水拾钱的地方。刘水左肩斜挎着“拾钱器”包,右肩挎着军用水壶,水壶里满满当当地装上了泡好的茶叶水,渴了,拧开嘬上一口。右手持探测器的手柄,左手拿着一把小军用铁锨,很精致的那种。光这一把铁锨,就足够让人喜欢把玩的了。这还不算,刘水最爱听的是“拾钱器”发出滴滴滴的报警声。只要它一响,刘水就得意地笑了,就像钓鱼时鱼吞了钩一样,心里既痒痒又激动,用铁锨慢慢地拨弄,泥里的一枚一元硬币被 扒出来,刘水用手擦掉上面的泥土,用嘴呼呼地吹着,舒心地放入包中。
  头几天刘水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捡钱”的工作中,而且收获颇丰,每天回来第一件事便是清点自己的成果,迫不及待的。把包里面的硬币倒入装满清水的盆中,拿把刷子一枚一枚小心翼翼地刷,用干毛巾擦干,拿起来仔仔细细地瞅瞅,正反两面都要看。再换水淘淘,之后,把硬币摊开,一枚一枚地数数。看着新旧不一的硬币摆满茶几,刘水有一种洋洋得意的成就感。拿眼瞟瞟赌气不答理他的叶红丽,以一种自得的神态来嘲弄她道,看看怎樣,遍地是黄金,专等有福人,服不服?
  叶红丽蔑视地嘲弄他道:“刘水呀刘水,这你也信?你还戴俩耳巴儿来配合着,真是信?啥样儿你啥样儿,你脑子被驴踢了吧,跑那么远的路,就拾了百二八十块钱?即便是储量丰富的油田也有资源枯竭的时候,何况许都城就这么片巴掌大的地儿,等你滤上几遍看你往哪儿捡钱去。合着许都城的市民没事都去那些地方丢钱啊……我当是啥发财门道哩,切!有本事你捡块金子呀,市民不光会丢硬币,也会丢金戒指、金耳环,捡去呀!哈哈哈……”叶红丽夸张地大笑着,以示对刘水的嘲笑。
  其实,刘水岂能不知道叶红丽所说的这种道理。从他第一次小心谨慎地走着探着,花了近十分钟才捡到第一枚硬币开始,他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小梁的这个发财门道不过是个鸡肋,如果靠这个发财那才真是脑子有病哩,怪不得小梁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刘水之所以还乐此不疲地去捡钱,一是出于对打火烧这份苦差事的厌烦,二是出于对叶红丽的不服和对抗,三是游游逛逛,溜达溜达,吃饱了怕撑着。他认为,生活嘛就是要在有生之年轻松自在地活着,体味其中的乐趣,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不能像牲口一样累死累活地拉套,为了挣钱而拼命地死干,那样岂不是失去了活着的意义,活着与死了有啥不同?这不是干与不干的问题,而是如何对待生命意义的问题。刘水最羡慕的是西欧那些国家的人开店,休假的时间比营业的时间都长,多美。心想,要是弄到钱了,领着家人先去欧洲旅游一圈,听说那些地方不错。
  叶红丽说到金子,你还别说,刘水还真捡着了。刘水在一丛万年青下面挖出了一枚金戒指,黄灿灿的金戒指让他兴奋不已。刘水想扩大战果,结果又忙活了好一阵子,以挖出一个已经沤烂的套套儿告终。他用手挑着套子的皮筋圈圈在指头上转转,仰着脸眯着眼看看,想象出了很多让自己发笑的场景,不自已地笑出了声。挖出金戒指的喜悦和兴奋使刘水想到了捡到更多金子的可能,原计划准备向老婆有条件投降的想法暂时推迟。直到在一个树坑里挖出一个物件,才让刘水左右为难,后悔得不如早点向老婆缴械投降了。
  那天和往常一样,慢荡三摇地溜达着,日渐枯竭的硬币资源已减缓了给他带来惊喜的速度,倒是每天微信运动步行排行榜上,始终保持着的前三名以及后面成群的点赞,让他生出莫名的得意来。走到河边草坪上的一个树坑处,他的捡钱器发出了强烈的警示音。依据经验判断,这次必定有让他惊喜的收获,欧洲旅游的计划好像就要落实到行动上了。他挥动手里的野战铁锨,越挖越深,挖至一尺多处,一个已经沤得有点糟的木头匣子暴露了出来。刘水心想,好家伙,这可是一窝子的宝藏啊,逮着箍漏锅的抵上一大群星秤的,该着要发笔大财了。
  刘水警觉地四处瞅瞅,没人。沤糟的木匣子不用费劲儿,一撬就开了,用力过猛的铁锨险些碰到自己的腿。剥开包在外面的塑料袋,一把五四式手枪露了出来。刘水吓了一跳,虽然自己以前是造枪造炮的,一把手枪不算什么,可这把黑乎乎的手枪以这样的方式在这么个地方出现在他面前,还是让他吃惊不小。刘水掂掂,挺沉,卸下弹夹,竟有三发子弹,“啪”地合上,拉栓上膛,声音清脆。刘水退出子弹,迅速把东西塞入包中,他四周环视,发现附近并没有什么人,抽了支烟怔了一会儿,然后吐掉刚抽了两口的大半根烟,迅速地把土照着原样进行了回填,又用脚在上面跺了跺夯实几下,看看没什么不妥了,便收拾家伙回家了。
  回到家里,刘水一时想不到怎么处置这东西,他在储藏室找了个不易察觉的地儿把东西藏好后,出去给叶红丽帮忙去了。
  自从刘水把摊子撂给叶红丽一个人后,产量也就一直上不去了。叶红丽只好量产。一旦量产,好嘛,生意反倒比以前更火了,每天叶红丽一出摊,买火烧的人排起了长长的队。卖到最后,她只好抱歉地对那些没买到的人说对不起。出摊早,收摊也早。有条不紊地忙着的叶红丽看看表情古怪的刘水也懒得答理他,刘水没趣地加入其中。叶红丽看都不看他一眼,揶揄地说:“哟,捡着金子啦?发了大财吧,还看得见打火烧?”
  刘水想把捡到手枪的事儿跟叶红丽说说,又觉着在这不合适。也不是不合适,俩人还处在冷战状态,停战协议没宣布,对方还是敌人呢。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刘水不声不响地加入,在叶红丽看来,是处于战争状态下的敌方向自己扛出白旗释放投降信号的表现。既然如此,那就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经过几次的“战争”,加上儿子心疼母亲,经常打电话劝他们别干了,她也认同了刘水的观点——悠着点干。既然双方都妥协让步了,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谈拢的,收摊回去后就谈谈作息时间的问题。
  晚上回去,叶红丽冲了个澡,裸着身子裹着个浴巾拱到被窝里,对缴械投降的刘水进行了优待,并就作息时间向他做了让步。受到了优待的刘水高兴了,心想,这个时候的好事不能让枪给“崩”了,明天再说吧。
  父亲突然生病住院,刘水忙着陪护,就把这件事给耽搁了。在医院里,一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新闻让刘水惶恐不安——“摆气枪射击摊的天津大妈获刑三年半”。刘水心里暗自发虚了,心想,好家伙,气枪呀,一审被判三年,自己手里的可是真家伙啊!这可怎么办?要是自己也因此被判个三年五载的,这不真他妈的冤么。他后悔当初怎么捡到了这玩意儿,又追根溯源,懊悔真不该去弄这个捡钱器。好不容易熬到父亲康复出院,刘水便决定到派出所缴枪去,一刻也不能停了。
  伺候病人的活儿真够累人的,刘水睡醒已是第二天的下午。他草草吃罢叶红丽给自己扣在餐桌上的饭,去储藏室翻出了那把枪。他低下头愣了会儿,想了想,又找来一个手提袋,连同小木匣一起装进了袋子里。
  刘水走到小区门口,眼前发生的一切让他惊呆了:盆子、火烧和卤肉散落一地,几个城管临时工正撕扯着叶红丽,另外几个正往清障车推火烧车。叶红丽连哭带骂地正和他们扭打在一起,纽扣被扯掉了,衣衫也被撕破了,内衣裸露着,暴露出白白的肚皮。她的一只脚光着脚板儿,鞋子远远地反扣在道牙旁。一个胖家伙从背后拽着她的头发……四周围了一群看热闹的人。刘水明白了,这帮家伙是要砸自家的饭碗啊!积压已久的窝囊气变成了怒火在他心中腾一下烧了起来,他浑身上下都在哆嗦,他飞奔过去,抡起了袋子向那个胖家伙身上砸去。袋子烂了,木匣子和手枪摔在了地上……场面一下子定格在那不动了,人们被那支手枪吓傻了。一个头头儿模样的人怔了一会儿,高声喊道:都不要动!快叫警察!
  刘水回过神来,脸色一下变得苍白蜡黄,他惊恐地结巴着向大伙解释道:我……枪……这……不……不……我……我……我……看着吃惊的人们和吓傻了的叶红丽,他一屁股瘫坐到地上了……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武俊岭,山东聊城市签约作家。在 《朔方》 《散文》《时代文学》等文学杂志、报纸副刊发表小说、散文多篇。出版散文集 《我的上一辈人》 《村乐图》 《木铎清音》,长篇历史小说《布衣诗人谢榛》。  太阳淡黄淡黄的像个煎饼,悬在高高的青天上让我够不着。大哥二哥不知跑到哪里觅食去了。娘盖着一床露出灰白棉花的被子,在炕上侧着身子半睡半醒。爹爹坐在一把板凳上,身子靠着北墙。我坐在门镇石上,眼睛似闭非闭
期刊
作者简介:钟明,音乐学副教授,诗人,广东省作协会员。现居东莞。出版诗集三本。诗歌作品散见于 《诗刊》 《星星》 《诗选刊》 《诗潮》 《诗歌月刊》 等刊物。  1  胶林、槟榔,松鼠在散落的椰子间跳跃。  我一遍遍打量各式的棕榈,欣赏它的荒蛮、蓬勃,无所谓的样子。  寒潮的讯息从远处鸣响,  它一次次将它变奏成绿色。  云朵和洄游的鱼群任意安家。天南地北,  口味可浓可淡……  方言可有可无…… 
期刊
牧 歌  曾经走过草原  天空平静得能推开胸膛沸腾的水  一片簌簌落下的牛羊  把牧羊人的轨迹,拓印成绿色的标本  比一本大地还厚,我抬不起自由的重量  便于平坦中体验波澜的美学  时间偶尔流过一条不对称的水  故事之外  人间密布雨水的仪式感  粉身碎骨,但是从不言语无数个透明的经过  我们把自己揣摩成一个怎样的菩萨  接听雷电,哪怕是在内心独白的酒坊  秋日,玻璃花瓶与晚餐  我在傍晚的枝头漫
期刊
作者简介:白鹤林,本名唐瑞兵,1973年生于四川蓬溪,现居四川绵阳。出版诗集《车行途中》、评论集《天下好诗:新诗一百首赏析》等多部专著。作品曾获多种文艺奖项,并被译为英、日、西班牙等多种语言。  桃花岛,或遐想之诗  1  暮色中的岛,  和晨雾中的岛,  都是孤独的漫游者的遐想。  我看见它像个老朋友,  总是关注着我。  离去时在左,  归来时在右。  2  今夜灯下翻书时,  我忽然想到它。
期刊
作者简介:任光福,六零后,笔名金兔,四川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华文学》《时代文学》 《剑南文学》 《星星诗刊》 《华西都市报》 等刊物。  涪江垂钓  往事与心事,一圈一圈  随波光扩散  半天功夫钓两条小鲫  不知不觉,眉头谱成江面  钓杆高举,心思下沉  愿望好不容易上岸  左邊,妙不可言  右边,拉弯称赞  垂钓光阴  在悬殊里放慢  抛线,动作笨拙,前瞻  钓起过往顾盼  钓起风吹草动
期刊
作者简介:远归,本名张向军。毕业于中文系,现居昆明。作品散见于 《滇池》 《大理文化》 《散文诗》 《春城晚报》 《西安日报》 等报刊杂志。多次获全国征文奖。  蓝 鲸  蓝鲸在海面畅游腾跃  海是它的草原  蓝鲸游向海底,潜流带来林中的微风  海底是它的密林  暗黑幽深的世界藏着秘密  蓝鲸听见了异性的声波  蓝鲸游向更深的黑暗  它在漩涡里漂流,寻找光  我喊它,它身不由己从不回头  海底有多
期刊
作者简介:伊萍,原名吴少平,女,广东湛江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诗集 《萍水相逢》 《火与雾》 《一只鸟带来的飞翔》 《隐喻》 (合著)。  终将变老  抖颤的叶子  落在草地上就沉默了  最远的距离  是回到最近的树根处  让人心头一动的  不作声的事物  都会有好的归处  为一阵风伤悲的人  落入风的圈套  如爱一个人  拼尽全力去承诺天荒地老  但谁能告诉我  老了  蜷缩的身子圈起的
期刊
1  其实,艾米说,我们都生活在这个世界的裂缝之中。她抖掉半截烟灰,烟头上的火星在她细长的手指间闪烁了一下。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我摇头,不知道该看哪里。她穿了一件三点式泳衣,用料非常节省,似乎并不想要遮挡什么。  艾女士,起风了。我毕恭毕敬地提醒她——从我在监控里发现她开始,她已经在这里站了将近一个小时。叫我艾米,她吸了口烟,不容辩驳地说道。好的,艾米。我顺从地喊出来,嘴巴有点失去控制,心脏仿佛漏跳
期刊
作者简介:王俐才,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 《四川文学》 《星星》 《四川詩歌》 《四川工人日报》 《贡嘎山杂志》 等刊物。  从记事起,老井就是这个老模样,井盖光光的,像是秃了顶的老人,头顶泛着光亮;井口凹凹凸凸,仿佛老人缺了牙的嘴。可见,老井确实老了。  说老井老,其实她不老,你瞧,她的精力总是那么充沛,时时刻刻坚守着岗位,从来没有偷过懒。你无论什么时候去取水,她总是精神饱满,热情接待,
期刊
作者简介:唐炳超,四川仪陇人。供职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海南中心,现已退休。其作品散见于四川、海南多种报刊,报告文学《回望故乡》在四川省报纸副刊2019年度作品奖评选中获二等奖。  每一次怀念都是进入一条由精神引领的时光隧道。霍金断言,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原封不动地存放在时间里,只要你用心穿越,往事并不如烟。  终于启开尘封30多年的日記,在字里行间拾起过去的岁月,重新漫步在青春芬芳的旅途上。择录三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