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中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问题日益凸显,这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点问题。本文重在研究当前企业中常用的成本法下的合并财务报表直接编制的方法,对其原理进行了解释,同时对合并财务报表直接编制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合并财务报表;直接编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2
利用成本法下合并财务报表的直接编制方法解决企业财务问题这一方法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利用,它与传统的长期股权投资后编制只是在方法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对于某些企业来说,合并财务报表的直接编制方法更符合其公司的财务详情,能使得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资金流动等指标被更好的展现。
一、成本法下合并财务报表直接编制的原理
在成本法下计算企业的母子公司财务状况时,母公司的财务报表里显示的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成本,并没有显示投资后子公司为母公司贡献的收益,只显示了利润分配到子公司后每一个子公司应分到的限额,这样的计算方法使得企业账目上的总体流动金额不会减少,但子公司收益者的账面金额却在实时变化,只有在母公司要求缩减开支,减少成本时,总的金额才会被改变,这种编制方式使得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状况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某些方面,不能进行直接的支出收入抵消,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合并财务报表的直接编制方法也不需要抵消计算,因为子公司所进行的收益分配并没有通过母公司的控制,相应的收益金额是由子公司自由掌控的,母公司的总财政金额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下设子公司的财政独立简化了母公司的财政管理过程。
从另一个角度看,成本法下的合并财务报表的直接编制只需要明确的知道公司收益分配到个人手里时的具体金额,包括收益和损益,这样母公司就可以根据所有的单个信息得出母公司上层股权所有者应获得的收益。成本法下合并财务报表直接编制的基本原理是在财务报表上不增加新的要计算的事项,直接用母公司中股权所有者的投资收益来计算子公司中股权所有者应得的收益金额,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确定少数股权所有者的收益金额即可,统计过上述所有数据后,直接用子公司所获得的所有利益扣除少数股权所有者的收益金额即可得到母公司可以享受到的所有权益。这个过程简化了财务报表的设计,对资金详细的走向流程要求宽松,只需要计算几个重点的收益值即可,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调整分析对比,所显示的条例清晰明了,对某些企业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二、成本法下合并财务报表直接编制的流程
对于不同类型的公司而言,成本法下合并财务报表的直接编制流程并不完全相同。对于全资型的公司而言,其子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抵消算法相对比较简单,由于是全资子公司,可以按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将子公司的所有净资产直接分配到子公司自己的账户中,这一举措更加简化了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流程。但是对于母公司所创建的不属于全资公司的子公司而言,这一过程中除了需要将内部损耗抵消掉外,最重要的是要确定少数特殊股东的利益情况,这些股东的利益既不能划分在母公司的正常消耗中,也不能算在子公司的经营范围内,它是单独的一项,必须在合并财务报表中明确的显示。这一部分资金与母公司的资金分配或者是子公司的收益金额都没有任何关系。无论母公司采用了哪种编制方法,编制后的合并财务报表都没有差别,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最重点的问题就是一定要明确的计算出那少数的股东的收益或者是损益的情况,因为只有在少数股东收益明确的情况下,母,子公司间所有的资金流动才能利用抵消制一一对应。在非全资的控股合并中,子公司收到的来自于母公司的全部投资都将作为成本入账,在子公司正式开始运行后,母公司若利用成本法对子公司进行财务核算,那应属于长期投资的金额不会发生变化,除非母公司额外的缩减或增加投资金额,但子公司所包含的所有投资者的权益却在这一过程中上下波动,因此母公司总的投资金额与子公司所有者的利益之间并没有衔接的渠道,这是两个独立的过程,不会呈现出对应的关系,从而不能进行简单的抵消操作。若子公司的所有者的利益发生了变动,母公司并不能在财务报表发现这一变化,抵消操作也是无法进行的,因此就需要确定少数股权所有者的权益,在母公司的股权所有者和少数股东之间进行分配。在进行抵消操作时,要分清在不同时期所有者权益的变化,即在购买子公司是原本就存在的所有者收益和购买之后增加或减少的所有者收益,在这两部分都明确的基础上进行抵消操作。要注意的是在抵消增加部分收益的过程中,首先应先计算变动的少数股权拥有者的权益,剩下的那些金额再进行进一步的分配。少数股权所有者收益的计算有一套固定的算法,即:少数股权所有者收益=初始净资产×股权 净利润×股权 子公司其他权益变化额×股权-子公司分配的股利×股权。
1.成本法下第一年的合并财务报表流程
在成本法下,从成立子公司起一年内的合并财务报表直接编制第一步要做的是抵消处理,即为除去原本的母公司对子公司投入的成本和原本的股权所有者所拥有的利益,确定少数股权所有者的权益情况,同时将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进行转换,确定子公司的商誉价值;在这一基础上,第二步要做的就是对比子公司所拥有的净资产价值是否与其所拥有的账面价值相符,若不符合那么差额是多少,子公司的后续影响有多大等等;第三将这一年内部交易的金额进行抵消处理;四:根据少数股东的净资产价值转换为少数股权所有者的收益或损益,根据这一结果和子公司实际的发展状况,适当的增加或减少股权所有者的数目,对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调整;五:在除去相应的开销之后,要确定子公司的权益分配是否对股权所有者造成了影响以及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2.成本法下第二年的合并财务报表流程
成本法下第二年的合并财务报表的直接编制与第一年大同小异,但由于上年的财务报表并没有前一年的财务状况对比,所以在第二年的财务报表当中增加了与前一年的财务状况对比情况。第一:除去原本的母公司对子公司投入的成本和原本的股权所有者所拥有的利益,确定少数股权所有者的权益情况,同时将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进行转换,确定子公司的商誉价值;第二:确认上一年的子公司所拥有的净资产价值,并与其所拥有的账面价值进行对比;第三:确定从子公司成立起至今的股权所有者的权益变动情况,以及变动之后对子公司的影响;最后抵消公司的内部资金交易与变动。
三、合并报表中的抵消处理
在实际的企业运营当中,常常存在企业内部自产自销的情况,在这样的过程当中,财务报表的制作就显得格外麻烦,既不能直接将这一过程省略,又不能计算的太复杂,那么对其进行抵消处理就是最可行的办法。例如,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要分配给子公司一定的资产,那么母公司的资金总数势必要减少,而子公司在收到母公司的投资之后其总的可用资产开始增加,权益资本总数变化,但实际上母公司,子公司都是整个公司的一部分,从外界看这并不能算是收益或损益的过程,对于整个集团来说,整体的资金总数是没有变化的,只是资金在集团内部的正常流动,那么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对于这一部分资金就要做相应的说明并进行相应的抵消处理。
四、总结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时候要与世界接轨,那么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财务报表编制算法,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灵活的运用这些不同的编制方法。对于成本法下合并财务报表的直接编制算法来说,它能有效的简化财务报表的编制流程,使财务报表在形成之后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不会模糊重点,能将关键的资产分析点清晰的展现,值得相关人士考虑并使用。
参考文献:
[1]索玲玲,张宏亮,杨克智等.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成本法的原理及运用[J].财务与会计,2015,(5):43-44.
[2]余鹉,杨晓征.新会计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的简易编制方法--采用成本法核算为基础编制合并报表[J].新财经(理论版),2013,(9):344-344.
[3]刘国英.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流程梳理[J].财会学习,2015,(10):1-4.
关键词:合并财务报表;直接编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2
利用成本法下合并财务报表的直接编制方法解决企业财务问题这一方法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利用,它与传统的长期股权投资后编制只是在方法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对于某些企业来说,合并财务报表的直接编制方法更符合其公司的财务详情,能使得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资金流动等指标被更好的展现。
一、成本法下合并财务报表直接编制的原理
在成本法下计算企业的母子公司财务状况时,母公司的财务报表里显示的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成本,并没有显示投资后子公司为母公司贡献的收益,只显示了利润分配到子公司后每一个子公司应分到的限额,这样的计算方法使得企业账目上的总体流动金额不会减少,但子公司收益者的账面金额却在实时变化,只有在母公司要求缩减开支,减少成本时,总的金额才会被改变,这种编制方式使得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状况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某些方面,不能进行直接的支出收入抵消,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合并财务报表的直接编制方法也不需要抵消计算,因为子公司所进行的收益分配并没有通过母公司的控制,相应的收益金额是由子公司自由掌控的,母公司的总财政金额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下设子公司的财政独立简化了母公司的财政管理过程。
从另一个角度看,成本法下的合并财务报表的直接编制只需要明确的知道公司收益分配到个人手里时的具体金额,包括收益和损益,这样母公司就可以根据所有的单个信息得出母公司上层股权所有者应获得的收益。成本法下合并财务报表直接编制的基本原理是在财务报表上不增加新的要计算的事项,直接用母公司中股权所有者的投资收益来计算子公司中股权所有者应得的收益金额,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确定少数股权所有者的收益金额即可,统计过上述所有数据后,直接用子公司所获得的所有利益扣除少数股权所有者的收益金额即可得到母公司可以享受到的所有权益。这个过程简化了财务报表的设计,对资金详细的走向流程要求宽松,只需要计算几个重点的收益值即可,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调整分析对比,所显示的条例清晰明了,对某些企业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二、成本法下合并财务报表直接编制的流程
对于不同类型的公司而言,成本法下合并财务报表的直接编制流程并不完全相同。对于全资型的公司而言,其子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抵消算法相对比较简单,由于是全资子公司,可以按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将子公司的所有净资产直接分配到子公司自己的账户中,这一举措更加简化了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流程。但是对于母公司所创建的不属于全资公司的子公司而言,这一过程中除了需要将内部损耗抵消掉外,最重要的是要确定少数特殊股东的利益情况,这些股东的利益既不能划分在母公司的正常消耗中,也不能算在子公司的经营范围内,它是单独的一项,必须在合并财务报表中明确的显示。这一部分资金与母公司的资金分配或者是子公司的收益金额都没有任何关系。无论母公司采用了哪种编制方法,编制后的合并财务报表都没有差别,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最重点的问题就是一定要明确的计算出那少数的股东的收益或者是损益的情况,因为只有在少数股东收益明确的情况下,母,子公司间所有的资金流动才能利用抵消制一一对应。在非全资的控股合并中,子公司收到的来自于母公司的全部投资都将作为成本入账,在子公司正式开始运行后,母公司若利用成本法对子公司进行财务核算,那应属于长期投资的金额不会发生变化,除非母公司额外的缩减或增加投资金额,但子公司所包含的所有投资者的权益却在这一过程中上下波动,因此母公司总的投资金额与子公司所有者的利益之间并没有衔接的渠道,这是两个独立的过程,不会呈现出对应的关系,从而不能进行简单的抵消操作。若子公司的所有者的利益发生了变动,母公司并不能在财务报表发现这一变化,抵消操作也是无法进行的,因此就需要确定少数股权所有者的权益,在母公司的股权所有者和少数股东之间进行分配。在进行抵消操作时,要分清在不同时期所有者权益的变化,即在购买子公司是原本就存在的所有者收益和购买之后增加或减少的所有者收益,在这两部分都明确的基础上进行抵消操作。要注意的是在抵消增加部分收益的过程中,首先应先计算变动的少数股权拥有者的权益,剩下的那些金额再进行进一步的分配。少数股权所有者收益的计算有一套固定的算法,即:少数股权所有者收益=初始净资产×股权 净利润×股权 子公司其他权益变化额×股权-子公司分配的股利×股权。
1.成本法下第一年的合并财务报表流程
在成本法下,从成立子公司起一年内的合并财务报表直接编制第一步要做的是抵消处理,即为除去原本的母公司对子公司投入的成本和原本的股权所有者所拥有的利益,确定少数股权所有者的权益情况,同时将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进行转换,确定子公司的商誉价值;在这一基础上,第二步要做的就是对比子公司所拥有的净资产价值是否与其所拥有的账面价值相符,若不符合那么差额是多少,子公司的后续影响有多大等等;第三将这一年内部交易的金额进行抵消处理;四:根据少数股东的净资产价值转换为少数股权所有者的收益或损益,根据这一结果和子公司实际的发展状况,适当的增加或减少股权所有者的数目,对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调整;五:在除去相应的开销之后,要确定子公司的权益分配是否对股权所有者造成了影响以及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2.成本法下第二年的合并财务报表流程
成本法下第二年的合并财务报表的直接编制与第一年大同小异,但由于上年的财务报表并没有前一年的财务状况对比,所以在第二年的财务报表当中增加了与前一年的财务状况对比情况。第一:除去原本的母公司对子公司投入的成本和原本的股权所有者所拥有的利益,确定少数股权所有者的权益情况,同时将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进行转换,确定子公司的商誉价值;第二:确认上一年的子公司所拥有的净资产价值,并与其所拥有的账面价值进行对比;第三:确定从子公司成立起至今的股权所有者的权益变动情况,以及变动之后对子公司的影响;最后抵消公司的内部资金交易与变动。
三、合并报表中的抵消处理
在实际的企业运营当中,常常存在企业内部自产自销的情况,在这样的过程当中,财务报表的制作就显得格外麻烦,既不能直接将这一过程省略,又不能计算的太复杂,那么对其进行抵消处理就是最可行的办法。例如,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要分配给子公司一定的资产,那么母公司的资金总数势必要减少,而子公司在收到母公司的投资之后其总的可用资产开始增加,权益资本总数变化,但实际上母公司,子公司都是整个公司的一部分,从外界看这并不能算是收益或损益的过程,对于整个集团来说,整体的资金总数是没有变化的,只是资金在集团内部的正常流动,那么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对于这一部分资金就要做相应的说明并进行相应的抵消处理。
四、总结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时候要与世界接轨,那么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财务报表编制算法,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灵活的运用这些不同的编制方法。对于成本法下合并财务报表的直接编制算法来说,它能有效的简化财务报表的编制流程,使财务报表在形成之后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不会模糊重点,能将关键的资产分析点清晰的展现,值得相关人士考虑并使用。
参考文献:
[1]索玲玲,张宏亮,杨克智等.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成本法的原理及运用[J].财务与会计,2015,(5):43-44.
[2]余鹉,杨晓征.新会计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的简易编制方法--采用成本法核算为基础编制合并报表[J].新财经(理论版),2013,(9):344-344.
[3]刘国英.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流程梳理[J].财会学习,201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