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民生新闻的定位与编辑策略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lifeinsyd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生类新闻通过其传播内容平民化、传播视角平民化、播报语言通俗性等特点吸引受众,并且赢得受众的关注,但随着民生新闻类节目的增多,民生新闻的发展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关键词:民生新闻;百姓生活;平民视角
  民生新闻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生存状况为关注焦点,以民众的视角表现民主价值和人文化关怀理念,从民众的生存空间开拓资源的新概念新闻。我们可以这样认识民生新闻的内涵,即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作为核心的个性和品质,民生新闻在题材上以对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关注为主,不再关注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和省内时政要闻,而是反映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主要核心受众是本地观众。新闻题材的选择都是民众关心、与民众生活最密切的事件,这些事件都带有鲜明的日常化色彩。因此,民生新闻栏目不约而同地打出了平民电视的口号,将宗旨定位于关注民生,题材集中于日常生活的范畴。
  一、民生新闻的内涵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强劲势头,民众对地区事物的关注程度不断加深,民主、民权、民生、市民等关键词逐渐在市民意识和媒体意识中形成。因此,“民生新闻”所呈现的对民生景观的报道自然承载着媒体的社会责任。
  从节目形式上来说,小环节、多色彩、主持人贯通、观众互动,贴近生活使民生新闻赢得了市场。但从总体来看,民生新闻仍然是各类新闻的杂糅体,按照栏目宗旨进行了格式化的包装,使其在内容定位上显示出某种一致性——关注民生疾苦。因此,从本质上讲,“电视民生新闻”是指以广义社会新闻为定位,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内容上关注普通百姓生存状态与心灵空间的节目类型。
  二、对民生新闻的深层解读
  (一)媒体的角色定位
  通过对各地市新闻样本的分析可以发现,新闻媒体已不再只是由上而下进行单向灌输和宣教的工具,已成为民众发表意见、建言献策的平台,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搭建了一座桥梁。这是民生新闻存在的基础,也是其需要不断强化的角色定位。
  1.传播者之于受众。传播者设想自己是受众,理解和思考受众的需要和行为动因,体会受众可能有的需求和可能产生的视听行为,从而更有效地为受众服务。同时借鉴人际传播中互动作用及非语言符号的应用,注重营造与观众面对面交往的氛围,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只有真正考虑受众的需要,传者才能更好地实现受众对自己的角色期待。
  2.传播者之于政府。这是传播者对媒介功能的重新认识。在我国,媒介为国家所有,其既要用国家所赋予的优势在市场上获取经济收入,又要用市场上赚取的经济收入完成意识形态领域需要完成的政治任务。传播者对于自己社会角色的定位,直接决定了他们采取何种价值取向及方式进行报道。民生新闻的出现体现了传播者从单一喉舌向服务大众的媒介的过渡。
  (二)话语权的转变
  电视民生新闻从本质上来说,是确立了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的全新理念,注重将话语权交给广大观众,是一种市民话语的体现。“话语权是指支配力量而非利益享用,是通过媒体发出的团体或个人的声音,它与社会人的言论自由不可等同。广播电视传播的话语权与媒介人物的传播权紧密相联系。”过去在镜头前能够拥有话语权的人必须具备相当的资格并符合严格的条件,然而今天,民生新闻把镜头对准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说百姓的身边事,帮百姓排忧解难,还有的电视台通过开通观众热线,进行热点话题的讨论以及电话连线现场观众就某一新闻事件进行评价,使普通百姓能够通过新闻媒体得以表达自己个人的意见和见解。这样的新闻不但是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而且还由老百姓自己来讲述,来评论,从而实现了话语权的转移。
  三、电视民生新闻应注意的问题
  (一)当媒体大量关注民生新闻,追求平民化后,部分新闻出现媚俗、猎奇、迎合、浅薄等不良现象,其结果就是大量的民生新闻信息化、简单化,淡化了重要新闻、有积极意义的严肃新闻、赋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这种卖弄噱头,迎合某些观众的低俗心理,片面追求收视率的行为,是对新闻媒体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放纵。新闻如果没有社会意义就丧失了传播的意义,因此在电视新闻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传播主流社会的先进思想观点,弘扬社会新风,凸显城市文化内涵。
  (二)民生新闻将自己完全定位在市民式的视角之下,必然带来一些问题。因为新闻是全社会的新闻,它通过舆论达成全社会的沟通并校正社会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一种整体化、能够整合的社会资源的新闻观念。而电视民生新闻中,一味地以个体化的形式对社会进行描述,会导致社会舆论的失衡。
  (三)电视民生新闻是与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电视改革相伴生的一种形式。因此,在受高收视率及随之而来的高广告收益的推动下,某些媒体经营者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使民生新闻过多过滥、水平参差不齐,或是以新闻娱乐化为口号,一味在新闻外部包装上下功夫而忽略了对内容的整合,致使民生新闻热闹有余而精彩不足。
  (四)生活的多元化使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民生新闻只是契合了一部分受众的心理需求,并非全部。在急遽变化的社会中,人们需要各种各样的、多元的信息来消除自己的不确定因素。新闻媒体应该全面、平衡地反映这种多元化的舆论,增进人们对于不同文化及社会诉求的宽容和理解,保障公共权力的正确使用。
  (五)民生新闻将大部分的注意力投入到了与城市居民相关的信息上,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却被置于传媒注意力的边缘,他们很少有机会成为民生新闻的叙事主体。他们在民生新闻中的缺席与我们倡导的“三贴近”原则有一定的背离。市民对农民的印象是平面的、单一的。大众传媒应积极帮助农民与城市融合,多方面反映其需求,帮助其改善生存环境,促进农民的城市化。
  四、结语
  民生新闻节目的兴起为新闻工作者带来了崭新的发展契机,以受众需求为依托,建立清晰的节目定位,切实做好深入的编辑工作是民生新闻节目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民生新闻节目与受众的紧密连接不仅是收视率的保障,更是社会进步的舆论倡导力量。相信在上述节目定位与编辑策略的指引下,民生新闻将会不断打造精品节目,绽放无限的光彩。
  【参考文献】
  [1]胡智锋.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报道[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2]何士华.当前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几个误区[J].新闻世界,2010(08)
  [3]孟凡静.关于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J].电影评价,2011(06)
其他文献
我想起過去的美丽时光
期刊
摘要:随着中外交流的发展,大量美剧涌入国内市场。作为译制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文译名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好的译名可以激起观众的观赏欲望,为美剧锦上添花。本文试图从埃斯卡皮所提出的“创造性叛逆”这一概念分析、阐释美剧片名翻译。  关键词:美剧;译名;创造性叛逆  创造性叛逆一词最早是由埃斯卡皮《文学的关键问题—“创造性叛逆”》一书中提出,他说:“说翻译是叛逆,那是因为它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本文通过与葛洪及相关养生典籍的比较,进而考辨作者.
期刊
美麗中国颂
期刊
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各个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多元化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对中国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世界各国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都
课题项目:本文为2013年金华市社科联一般课题。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作为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的横店影视城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构建自己的文化梦想。笔者认为,横店影视城从创建至今能够保持强劲的生命力,持续健康的发展,并且未来彰显着勃勃生机,发展态势依然良好,这一切不得不归因于横店影视城文化梦的构建。仔细分析横店的文化梦想,主要由这样几种文化形态构成:那就是兴建一批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实业企业,从而打造的产业
《百鸟朝凤》,讲的是一个逝去的故事,影片的第一个画面,导演的镜头就给到了大西北的景色,随之映衬的是黄土地的淳朴和岁月的长河,而这一幕仿佛就像一位沧桑的老人在娓娓道来当年的故事,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往终究需要有后人来见证。  作为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遗作,《百鸟朝凤》依旧取材于他最为擅长的,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讲述了唢呐从曾经的德高望重的地位到如今的慢慢凋零景象,也从另一面展示了中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化的变
泰州古韻
期刊
摘要:在真人秀节目已不被看好的前提条件下,湖南卫视推出的《爸爸去哪儿》绝对是一匹黑马。虽然节目投入了高成本和大量人力物力,但谁都没想到这样一个亲子秀定位的节目能够刮起一阵飓风,掀起一股巨浪,给中国“沉睡的”电视行业无疑带来了一片生机和希望。《爸爸去哪儿》打亲子牌,由林志颖和儿子Kimi领军,5位星爸带小孩体验72小时农村生活,5个小萌孩一夕成名,星爸的微博被洗版,网友几乎零负评,“《爸爸去哪儿》不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和必然趋势,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目前,我国图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图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