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中小学教师减负:历程、举措、成效及启示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n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自1994年开始并持续关注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2019年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减负取得显著成效.英国中小学教师减负经历了初步探索、持续关注和集中攻关三个关键阶段,采取持续定期监测、集中攻关重点、减负增效并重、借力技术全面赋能等重要举措.最新监测结果显示,英国实现减负增效的双重目标,中小学教师总体工作时间、非教学工作时间均显著降低,教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教育教学核心任务上来,且学生学业评价成绩稳中有升.英国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给予我国的启示为:战略布局和具体推进策略并重,加强政府、专业机构和社会多方力量协同,专项研究和试点推动集中攻破,以及借力最新信息技术等.
其他文献
契约精神在公民意识养成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和公民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必须贯彻终身教育理念,将契约精神的培育融入到公民成长的各个阶段.学前时期的契约精神培育便是其中关键一环.要强化学前儿童所处家庭的契约式教育,同时为其契约精神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使学前儿童形成独立人格,学会自律自省,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合作共享,从而为其契约精神的养成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021年10月15日至17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教育学院共同举办了“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的教育学界知名学者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高教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外国教育研究》《中国远程教育》《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期刊界著名专家参加了本次论坛.
期刊
尤斯图斯·冯·李比希是近代化学史上著名的吉森学派的创始人,曾任教于德国吉森大学20余年.在其学术生涯中,李比希扮演了学者、导师和学派领袖等多重角色,每种角色都成就斐然.作为学者,李比希开辟新的化学研究领域,为有机化学和应用化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作为导师,李比希通过创设基于实验室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现代化学教育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化学人才;作为学派领袖,李比希缔造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依托大学产生的科学学派——吉森学派,促成吉森大学成为“近代化学教育圣地”.李比希融学者、导师和学派领袖为一体的学术角色,近乎
创业者提升社会创业活跃度,对促进我国创新创业再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创业者进行重新定义,将创业行为和创业者精神作为创业者辨别的两个维度,从而构建出创业者的二维辨别模型,将个体分为墨守成规者、盲目行动者、创业空想者和创业者,依据创业者精神的程度和创业行动的深度,将创业者细分为初级创业者、实干创业者、理想创业者和超级创业者四类,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对创新创业教育提供重要启示.
“双一流”大学是区域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与核心要素,也是提升区域影响力和声誉度的文化标志和致胜品牌.从国家定位和民间排位视角量化分析河北省“双一流”大学建设生态相位后发现,后普及化时代河北省高教系统整体处于“中国高等教育洼地”,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与京津相比差距明显,不能较好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国际倡议和雄安新区、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部署,须科学规划河北省“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定位,高点定向省域“双一流”大学建设行动路径,通过协同发展和“变轨超车”等,实现高教
关于上海博物馆藏石涛《大涤子自写睡牛图》历来争论不断,且研究仅停留在对此图画面的诠释与题跋印章的解读上.从《睡牛图》对《春社醉归图》图式的“挪用”与“改造”出发,此图可得到全新阐释;而深入石涛生平与社会背景,更能论证此画符合石涛晚年自画.本文主要采取图像学方法,从图式、生平、社会的角度提升《睡牛图》的可靠性,旨在揭示石涛晚年复杂矛盾的心态.
幼儿园STEM教育经历了萌芽、系统化实践和创新发展三个阶段的演变,已逐渐成为当今学前教育变革的新选择.在长期实践中,幼儿园STEM教育形成了课程设置的整合性和设计性、课程内容的启蒙性和经验性、教学过程的指导性和互助性及教学环境的实景性和趣味性等基本特征.为促使幼儿园STEM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扭转“分科”与“综合”相对立的教育理念,实现“具体概念”向“核心概念”过渡的教学内容,形成“我者”和“他者”的STEM师幼学习共同体以及统筹“家校社”多方STEM教育资源.
日本在1945年后开启了高速城市化的进程,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地区,导致农村地区人口出现过疏化现象.受之影响,农村初级中等教育规模也经历了以学校“统废合活动”为标志的快速缩减的过程.与此同时,农村初中面临着班级人数减少提出的教学挑战、无法保证与城市地区处于同一教学水平等一系列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为此,日本政府出台了《偏僻地区教育振兴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成立了全国僻地教育联盟和僻地教育研究中心等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机构,并结合当地条件形成了本地化教学的特色.与日本高速城市化下农村初级中等教育所面临的情况相似,我
王夫之在继承传统《诗》教观的基础上,结合明清之际的时代课题,形成了以“余情”为中心的“和乐”《诗》教思想.其《诗》教思想的成人之道主要围绕培养君子的“和乐”道德品格展开.基本路径是在“礼”的框架下通过“诚之”过程中的“择善固执”与“慎独”以及“恒定”的道德意志,促使君子的“和乐”道德情感不断自觉内化,进而指导君子践行天下大同的“乐政”实践,最终实现“乐生”的终极道德理想.王夫之《诗》教的成人之道对培养当代学生的“和合”精神、家国情怀与民本思想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搭建我国中高职衔接及普教和职教贯通人才培养“立交桥”的落脚点是学制贯通,实现贯通的主要难点和焦点集中于应用技术大学的招生.遵照高等教育宽松入学的学制特征,给予学校和教学单位专业招生录取的自主权,以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按照专业标准和要求设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专业知识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从制度上保障和维护专业的基本属性和标准要求,建立有效的符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招生考试制度.同时,发挥专家组织的专业评鉴功能,有效推进人才培养“立交桥”的搭建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