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并轨”:涨工资?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20040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
  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要给公务员涨工资的新闻引发热议。
  这源于《财经国家周刊》近期一篇名为《三中全会后的养老改革》的文章。文中谈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制“未来的改革方案重在转机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来适当调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弥补因个人缴费而增加的支出,维持改革前后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
  这段话在网络传播和部分媒体的解读中,将改革与涨工资画上了等号,甚至给人以改革之名、行涨工资之实的印象。
  据了解,伴随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而提出的适当调整工资水平的政策设想,其初衷并非为了给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涨工资,而是减少改革阻力,实现改革平稳过渡。
  一位参与制定养老保险改革方案的专家表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待遇平稳过渡应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按照目前的改革规划,未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的替代率,将从目前的80%?90%下调到50%左右,其他部分将通过职业年金补足。这也意味着,改革必然与引入职业年金一起推进。
  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当期收入。这位专家认为,适当调整当期的月工资,其性质并非是涨工资,而是在此项改革刚开始实行时,对缴纳养老保险实行的一种暂时性的财政补贴。
  他同时建议,从长期看,在职人员随着职位晋升、工龄累积而构成工资提高,那么应缴纳的养老保险也随之增加,但是将不再予以补贴。
  以上安排,是为了先通过国家财政支出一部分资金,通过待遇平稳过渡来缓解人们的情绪反弹、减少阻力,从而让改革能够尽快起步。但是,改革成本不可能一直由国家财政承担,从长期看,还是会落在每一个改革所牵涉的人员身上。
  舆论炒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其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记者采访发现,大体可归结为两方面。
  首先,人们对养老保险改革及平稳运转与财政补贴之间的关系,仍缺乏充分了解。实际上,二者密切相关。
  从地域上看,目前中国多个省份的养老金收支缺口,是依靠财政资金填满的。2012年,中国有17个省级单位当年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抵不上待遇支出,但是加上财政补助后,所有省份都不再有收不抵支的现象。
  从养老保险类别上看,新农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居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分别在2009年、2011年开始全国试点,部分地区将两类保险合并实施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财政投入在这几项保险的改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审计署2012年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以上三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中,集体补助、个人缴费、财政投入和其他收入分别占1.22%、36.86%、58.45%和3.47%。财政投入中,中央和地方财政分别比2009年增长了36.15倍和8.84倍。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中,财政投入也占有一定比例,并且投入金额在过去几年快速提高。上述报告显示,2011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中,财政投入占13.35%,中央和地方财政比2005年增长了239.27%和107.85%。
  第二,原来有关养老保险的一些政策,其公信力不够,不同群体间的养老金水平差距一直持续甚至扩大,从而容易让人们认为改革举措可能会被利益群体牵制。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并轨”改革虽然提出多年,但迟迟不能有实质性推进。与此同时,不同群体间养老金水平差距持续扩大,部分群体的养老金水平上涨较慢,甚至没有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舆论所表现出的对政策的不信任,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贻误改革时机带来的危害。减少恶意炒作的最重要办法,便是尽快切实推动改革,让人们看到政策效力。
其他文献
在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月召开会议布局京畿发展战略后,李克强总理又于4月下旬携有关部委及11省市官员指点长江,推动建设长江经济带,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抉择和两个重要棋局。  长江“黄金水道”是串起沿江11个省市的“珍珠链”。这条中国经济版图的核心轴线,占国土面积21.4%,占全国生产总值40.9%。养育了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和美国密西西比河、德国莱茵河一样,长江面积宽广、水量充沛、通航能力强、经
期刊
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走在世界前列,但也面临很多挑战,正如中国领导人所说,“中国经济已到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那么,中国企业的转型也变得至关重要。  企业如何转型升级推动力是什么  举个例子。10年前世界手机业的霸主是诺基亚,而苹果仅崭露头角。但现在iPhone风靡全球,大家谈起诺基亚更多的是伤感。  其实,当初这两家公司都不缺技术创新人才,但是乔布斯提前布局了智能手机,而诺基亚的领导
期刊
马克斯·鲍卡斯:获美驻华大使提名  或成资历最深驻华大使  12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民主党参议员马克斯·鲍卡斯担任驻华大使,以接替将于2014年年初离任的骆家辉。  现年72岁的鲍卡斯来自蒙大拿州,1978年首次当选参议员,目前已是第六任参议员任期。2007年,鲍卡斯出任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是美国国会的重量级人物。如果获得美国国会参议院批准,鲍卡斯将成为美国驻华大使
期刊
房地产从不缺话题,对房地产的看法也分春天派和冬天派。过去十年,以任志强等为代表的春天派预测准确率颇高,北京等一线城市,甚至被预测“25年后房价每平米80万”,但2014年的北京房产市场没有春天。  迄今为止,北京房市连续4个月单月成交低于万套。“五一”期间,二手房仅成交31套,同比大降82%,创下2009年有网签记录以来的历史新低。新建住宅签约也处于数年来的低位,去化速度明显放缓。房市价格停滞和部
期刊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拂晓,崇祯帝上吊自杀。  生前,他曾抱怨“诸臣误朕”,死后请李自成起义军“勿伤百姓”。然而,当他的遗体被抬出紫禁城时,“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  这样的场景,想必胜利者李自成也会唏嘘不已。他一定在想:如果你真的怜悯百姓,为什么我会造反?如果你真的知人善任,为什么会抱怨“诸臣误朕”?如果你真的深得人心,为什么多数人对你的遗体“拜而不哭”
期刊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概念,早在1980年代就曾提出。20多年间,有关区域协同的规划一轮复一轮,专家研究成果也丰富多彩,却始终束之高阁,难以落地。京津冀“一省、两市、三个行政区”,多年来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始终各自为政,难以迈出步调一致的“协同”节奏。  京津冀协同发展究竟难在哪儿?需要突破哪些重大制约瓶颈?《财经国家周刊》京津冀协同发展调研组,历时一个多月在三地采访调研,以问题为导向,求解推动区
期刊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理念已提出,而相关规划又尚未出台之际,利用“政策时间差”,环北京周边房地产市场出现新一轮炒作。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区域房价月度涨幅超过历年之和,个别楼盘甚至“一天三涨”,开发商夸大宣传制造涨价预期,地方政府对“京津冀协同”理解片面化,有意无意间助长“房地产先行”势头。同时,房价暴涨引发当地群众包括恐慌在内的复杂心态,也埋下供应过剩、市场超跌风险。价格要素的陡升,会
期刊
伴随区域发展战略调整,京津冀三地土地利用格局将发生新变化。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三地干部对增加建设用地指标、适当放宽现行用地政策呼声迫切。尤其是准备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的天津、河北城市,用地扩张要求强烈。  三地普遍感觉“地荒”  廊坊市今明两年要植树造林100万亩,打造首都的环境护城河;同时,近年来由于产业用地指标紧张,一些从北京外溢的企业选择到邻近的天津工业园落户。廊坊市
期刊
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视察期间,就首都未来发展提出明确的方向和若干要求。其中,“调整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究竟哪些是首都非核心功能?与这些功能相关联的产业、公共资源,以及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该如何向外疏解?是由行政力量强制推动,还是靠市场主导,顺势而为?  对这些问题,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的相关人士意见纷纭。不过,有两点是基本共识:一是功能疏解不能单兵突进,而是要打组合拳
期刊
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做到交通先行?区域交通一体化还面临哪些问题?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近日在京津冀区域用体验方式,对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交通出行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京津冀三地之间目前还存在众多断头公路,承担大运力的铁路部分线路衔接还不畅,机场因忙闲不均、航线缺少统筹协调,给旅客带来不便。  受访对象普遍认为:京津冀交通长期各自为政,缺少“一张图”规划,还未形成高效、经济、可靠的运输体系。  公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