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皆如花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dayang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朵烂漫、草木葱茏,植物世界的颜色越来越深,时光仿佛有意无意间加快了脚步,晚上看到的花已不是早上那一朵。
  花朵开谢、转动,宛若小小的法轮,花蕊中藏着无尽的秘密;人心像花蕊一样,一边汲取着阳光雨露、汲取着天地日月的光华,一边却领悟到人世间无尽的遗憾和惆怅。光风霁月、塞北江南,一时阴雨连绵,转瞬风沙弥漫。四季尚无多变,人间尽皆白头。
  天之大、地之广,人生正如花一闪,一闪即逝;物质不灭,能量守恒,我们最终只是一粒微尘,生于尘亦将归于尘。不过佛家有云:“一沙一世界,一花一菩提。”细微之处才见出大的精神。一粒沙仿佛人的一生,随万丈红尘滚滚而来,忽然间又倏然而去。恒河之沙,不可悉数,我们正在其中。积水可以成海,聚沙可以成塔,聚散看似无因,却总是粒粒皆辛苦。一朵花正好象征人这一世,浸透了汗水和泪水,从奋力挣扎着发芽、出尖,在漫长的寂寞中含苞待放,到开花结果、枯萎、凋落、飘零,直至魂归泥土,整个过程都是美的。
  人是特别的花朵,略有不同,它打开的是身心肺腑,流尽的是青春血色。而一缕不散的魂魄最后将归向何方?万花丛中,姹紫嫣红,每一朵花究竟又是为何而开、缘何而谢呢?每个生命都像花一样带给人同样的感慨和忧伤,仿佛一朵花总是还没有尽情地一展芬芳,转眼间已是红颜憔悴了。
  春夏行至立秋,时间慢慢安静下来,人世日渐宏大开阔,也日渐寂寥,俗世生活里的琐屑之事使一个人的雄心壮志甚至不能超过三尺高!平庸的生活只能使人得到庸常的满足。那么,对这种满足的不满足,是不是意味着还有人保持着清醒的生命的自性和自省呢?认清生命的虚无,同时又坚守一份热情和执着,把握生之瞬间也即把握了永恒。风轻云淡,人将以精神世界的高远使深陷欲壑的人生得以提升,就像花朵把果实升上枝头。
  你口袋里有什么?你最爱什么?你最怕什么?
  著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和凯文·麦克唐纳曾以真实影像再现成千上万人的《浮生一日》,三个问号带来的思考迫使每个人掏出内心深处的沙粒和花朵。爱与恐惧,永恒与瞬间……芸芸众生,世相纷繁,人掩映缠绕于其间,若有困惑不能解,当细细体味日本茶圣千利休的话:“浮生一日,当如花在野,不拒不追,不竞不随。”
  想起阿忆说过的事,和同学去北大玩,在燕南园一段残破的矮墙边,一个老人隔着墙豁子递过一枝盛开的菩提花,大家都跑開了,只阿忆一个人走上前去双手接过小花。老人微笑了,带着深深的满足。后来阿忆成了北大高材生,偶经那段残垣,竟然又碰到老人颤巍巍地从墙那边举过来一朵菩提小花,好像多少年他一直等在那里。这个瘦小的老者,就是中国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我读这个故事,仿佛和阿忆一起感同身受,怀慕不已。
  人间大花园,哪个人的一生不是一钵沙土一枝花?即便渺小,像一粒沙,于世界之上,在群体中仍然会感受到各种传递之美。即便平凡,像一朵花,在天地之间也将散发自己特有的一点淡淡的芬芳,像经书上说的那样:“……就是所罗门最荣华富贵的时候,他所拥有的,也不如这一朵花呢!”
  世间万物有形者皆如花,化于无形即为菩提。
其他文献
二十来岁的时候,我在江南一所农村中学教书。我经常会在一条细细的小路上走。那是一条梦幻之路,就像一根绵绵长丝,柔软而神秘。两边的桑树,把路挤得快要弥合起来。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在这样的路上行走,我也常常并不知道要往哪里去。  我只是走着,在绿色中穿行,仿佛一条虫子,貌似天真无邪,其实满腹心事。新鲜的桑叶撩拨着我年轻的身体,仿佛清凉小手在月光下甜蜜的抚摸。鼻子里灌满叶的清香,耳朵听到的,是身体和桑叶摩擦出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亲爱的仁东,我来到FAST现场。这里原本是你的主场,我来了,你却走了。代替你的是一座雕像。面对它,我多想迎向你那坚毅且深邃的眼神,再跟你来一次心灵的碰撞,只可惜泪水模糊了双眼,我什么也没看见,你是不是看见了我?  FAST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在我眼里它就是你的纪念碑。我抚摸着圈梁,心里五味杂陈,十分震撼,也有些酸楚,不由想起李后主的一首诗,很是应景:“独自莫凭
弥兴坝子周边有几座小型水库,坝子里有一条不算宽但四季不断流的弥兴河,因此这里空气湿润,一年中大多数时间,坝子上空云雾缭绕。  清晨,坝子里的村落正在浓雾的遮掩下穿衣起床,各种各样的声音从四面传来:牲畜的叫声、皮卡车的喇叭声、摩托车的轰鸣声、人的说话声……这时会有一个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这声音有金属的质地,坚硬、刚毅,又掺和着些许柔软。刚听见时很缥缈,声音逐渐近了,脑海里竟然出现了它的模样,像一条边
@独木舟:人真的不必逼自己去做不像自己的那种人,强大固然好,但脆弱和柔软也没有什么过错。一个人不用活得像一支队伍,一个人只要活得像一个人就行了,有尊严、有追求、有梦想,也有软弱和颓废的时候。  @苏芩:三十岁后我发现自己懒得去取悦谁了,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脾气不合的就躲远一点。在交朋友这件事上,人不妨挑剔一点,不违心、不将就、不敷衍。有人说“人上了年纪就会性子變古怪”,可这种古怪的另一个名
早些时候,野鸭洲是有野鸭出入的,要不,怎么会叫这个名字呢。  野鸭洲就在村子西边。两条小溪从两条不同的深山沟谷中顺山顺水一路流出,在村子口西边拐了两道弯交汇在一起。那两溪相拥的地方经年流水带来的泥土堆积,逐渐就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泥滩洲。那地方好呀,土壤肥沃,水质好,有鱼有虾,当然是野鸭水鸟野鸡野兔等野生动物出没的好场所。那里的水草更是丰美,大多是黄竹草。黄竹草高呀,一人多深,常年青枝绿叶,要是人走
秘密是不可言说的,能言说出来的,都不叫秘密。  秘密却期待人类去探访,去言说。  这就是生命的悖论。  再广阔的内心都有局限。再大的局限也期待着突围。  这也是生命的尊严所赐。  当然,如山的困厄横亘,我们谁能走出自己有限的疆土?  这就有了一个迫不得已的词汇——认命。  “一只羊的秘密,不過是一棵草的秘密”。认命,就是它们共同的秘密。  有时候,低下头颅,或许是为了更踏实地行走在地面之上。  我
三月,朋友从波光潋滟的南方来。降落在呼伦贝尔大地,他不由一脸惊讶——这不是回到了冬天吗?的确,这里看不到绿色,积雪一如冬季覆盖在无垠的草原上,马群的后面冰碴和霜花飞扬而起……我告诉他,这里的春天在银装素裹中。  呼伦贝尔位于祖国版图的“鸡冠”处,大兴安岭群山由西南向东北纵贯其间。在大山的西面,就是茫茫八万平方公里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我们驱车走向草原深处,一路看烟雪浩渺,苍穹浑然,感觉行进在一个永无边
在好些时间会有这样的想法:停用微信三天。  我总感觉自己把大部分的空闲时间花在了手机上,不是打王者荣耀就是刷微博、玩微信。  生活状态越来越糟糕,有时莫名其妙地打开微信,生怕错过别人的一条消息。  似乎我们都成了离不开微信的人,如果哪天不看微信,就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一点什么。  半个月前我做了一个小测试:  三天不登录微信并且坚持下来了,今天想和你们谈谈停用三天微信的感受。  停用微信的第一天  
王近松 回族,2000年生,贵州省作协会员,负笈昆明。作品散见于《中国青年》《中国青年报》《扬子江》《青春》《星星·散文诗》《诗歌月刊》《鹿鸣》《诗潮》《滇池》等数百种报刊。获第七届《滇池》“校园诗人奖”、第五届(中国)宝安诗歌论坛暨福海海洋诗歌节三等奖、首届“同康杯”科普征文二等獎等。  新锐诗人:   诗歌于我而言,是走向生活的药引子;而文学是配方,总能在文学中找到许多慰藉。
人的力量能够改变世界,但人也总有很多无能为力的事。所以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有欢愉和享受,也有忍受和等待。也就是在这水与火的淬炼中,我们懂得了什么叫“活着”。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