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提高高中生数学成绩的关键
在高中阶段要改变学生已形成的固定的、不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首先应开展专题讲座,包括学习常规方法指导(学习的5个环节:预习、听课、做练习、复习与总结、课外自学与研究)、学习心理指导(学习习惯、兴趣、动机、科学利用大脑)、学习能力指导(学会注意、想象,掌握记忆方法、解题方法与应考能力)等,这些指导要贯穿于整个高中学习阶段。最重要的是必须抓住5个常规学习环节,经常检查并持之以恒,学生的成绩必然会上升。
1)预习。由于高中数学内容的抽象性、复杂性、综合性较强,这就给学生在课上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带来困难。通过预习可以掌握基础内容,对难理解的做到心中就有数,自然会使听课注意力集中,也就容易听懂了。预习是弥补高中生理解能力不足的好办法,俗话说的“笨鸟先飞”就是这个道理。
2)听课。听课是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高中生听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听课重要的不是“听”,而是“想”,是积极地思维。高中生爱“听”不爱“想”。要带着问题进行思考。现行教材在文字周围留有足够的空白供学生做笔记用,补充的例题或关键知识均可记在上面。同时提倡课堂师生的交流和探讨,这样可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正是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
3)做练习。应先看书,弄懂知识后再作题,有困难可以共同探讨解决。一些高中生不好的习惯是不看书就做题,做题时只求答案,不注意解答和表述的条理性与解题格式的规范性,在考试中常常会失分。因此,强调学生解题的条理性,考虑问题的周密性,分类讨论要不重不漏。
4)复习与总结。复习是为了巩固知识,总结是为了理顺知识,发现、掌握规律,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华罗庚有句名言:“读书要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总结,就是完成由厚到薄的过程。学完每一章,要及时做好阶段复习,提炼出本章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凡是在作业或测验中不会做或做错了的题目,收集成一本错题集以便复习。许多高中生多次在某一类问题上出错,就是没有完成复习任务的结果。
5)课外自学与研究。课外自学与研究的目的是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掌握解题方法,开发学生的潜能。要帮助高中生确定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将引导作用贯穿于整个过程,但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参与网上学习,鼓励师生、生生之间通过网上交流、讨论,互发电子邮件进行学习。
2 减少坡度,平稳过渡
教学内容由初级中学较浅显、具体的内容一下转到高级中学较深奥、抽象的内容。如在数学阅读方面,初级中学对阅读教材的深度、难度、广度要求较低,而高级中学阶段要求了解更多的数学及其他自然学科知识。特别是初级中学普通代数及平面几何与高级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差别,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因而这个阶段的教学关键在于使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阶段的教学自然衔接和平稳过渡,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
刚升入普通高中,学生数学成绩参差不齐,学生能力相差悬殊。所以高中数学起始教学,尤其要适当降低起点,减少坡度,放慢速度,尽可能使全体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齐步前进。这样可使本身数学不理想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活其自身的学习机制,满怀信心地学好高中数学。
3 立足于新课标和新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放慢起始进度,然后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时,多由实例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课本例题,然后再变式训练,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的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归纳及举例说明。
4 重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高一数学比初中数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在教学中,笔者尽量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5 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导”与“学”。“导”就是在学生自习的时候做好导引工作。开始时笔者列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熟悉教材,寻找疑点和难点,怎样归纳,怎样尝试做练习,然后逐步放手。“学”就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带着问题专心听讲,课后通过复习落实内容,然后再做习题,作业错误自行订正。这样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成绩,而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第三中学)
在高中阶段要改变学生已形成的固定的、不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首先应开展专题讲座,包括学习常规方法指导(学习的5个环节:预习、听课、做练习、复习与总结、课外自学与研究)、学习心理指导(学习习惯、兴趣、动机、科学利用大脑)、学习能力指导(学会注意、想象,掌握记忆方法、解题方法与应考能力)等,这些指导要贯穿于整个高中学习阶段。最重要的是必须抓住5个常规学习环节,经常检查并持之以恒,学生的成绩必然会上升。
1)预习。由于高中数学内容的抽象性、复杂性、综合性较强,这就给学生在课上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带来困难。通过预习可以掌握基础内容,对难理解的做到心中就有数,自然会使听课注意力集中,也就容易听懂了。预习是弥补高中生理解能力不足的好办法,俗话说的“笨鸟先飞”就是这个道理。
2)听课。听课是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高中生听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听课重要的不是“听”,而是“想”,是积极地思维。高中生爱“听”不爱“想”。要带着问题进行思考。现行教材在文字周围留有足够的空白供学生做笔记用,补充的例题或关键知识均可记在上面。同时提倡课堂师生的交流和探讨,这样可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正是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
3)做练习。应先看书,弄懂知识后再作题,有困难可以共同探讨解决。一些高中生不好的习惯是不看书就做题,做题时只求答案,不注意解答和表述的条理性与解题格式的规范性,在考试中常常会失分。因此,强调学生解题的条理性,考虑问题的周密性,分类讨论要不重不漏。
4)复习与总结。复习是为了巩固知识,总结是为了理顺知识,发现、掌握规律,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华罗庚有句名言:“读书要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总结,就是完成由厚到薄的过程。学完每一章,要及时做好阶段复习,提炼出本章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凡是在作业或测验中不会做或做错了的题目,收集成一本错题集以便复习。许多高中生多次在某一类问题上出错,就是没有完成复习任务的结果。
5)课外自学与研究。课外自学与研究的目的是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掌握解题方法,开发学生的潜能。要帮助高中生确定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将引导作用贯穿于整个过程,但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参与网上学习,鼓励师生、生生之间通过网上交流、讨论,互发电子邮件进行学习。
2 减少坡度,平稳过渡
教学内容由初级中学较浅显、具体的内容一下转到高级中学较深奥、抽象的内容。如在数学阅读方面,初级中学对阅读教材的深度、难度、广度要求较低,而高级中学阶段要求了解更多的数学及其他自然学科知识。特别是初级中学普通代数及平面几何与高级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差别,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因而这个阶段的教学关键在于使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阶段的教学自然衔接和平稳过渡,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
刚升入普通高中,学生数学成绩参差不齐,学生能力相差悬殊。所以高中数学起始教学,尤其要适当降低起点,减少坡度,放慢速度,尽可能使全体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齐步前进。这样可使本身数学不理想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活其自身的学习机制,满怀信心地学好高中数学。
3 立足于新课标和新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放慢起始进度,然后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时,多由实例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课本例题,然后再变式训练,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的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归纳及举例说明。
4 重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高一数学比初中数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在教学中,笔者尽量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5 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导”与“学”。“导”就是在学生自习的时候做好导引工作。开始时笔者列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熟悉教材,寻找疑点和难点,怎样归纳,怎样尝试做练习,然后逐步放手。“学”就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带着问题专心听讲,课后通过复习落实内容,然后再做习题,作业错误自行订正。这样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成绩,而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