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瑛碑

来源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lu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瑛碑》是典型的汉隶成熟期作品,风格雄浑古朴,用笔严谨朴素,是方整平正一路的代表。其用笔沉着厚重,结字端庄雍容,看似规正,实则巧丽,俯仰有致,向背分明,字势向左右拓展。历代对其评价甚高。清代方朔《枕经金石跋》赞其:“字之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清代万经在《分隶偶存》中评论:“字特雄伟,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
  汉隶承接秦篆,主要笔画用笔仍保留小篆用笔的特点,《乙瑛碑》中的平、直、斜的笔画,中锋行笔,出现了不少方笔,笔画方圆兼备,刚柔相济,显得平而不僵,直而不硬。整体和谐匀称、端庄整齐,又不失生动活泼的优美之态。


  汉隶最突出的笔画是波磔(zhé)。波磔有平、斜两种形态。《乙瑛碑》的波磔,收笔比较重,呈三角形向右上飘出,俗称“燕尾”,一般和左边的圆笔“蚕头”呼应,“蚕头燕尾”形成隶书的最明显的特征,但使用比较严格。 “蚕无二设、燕不双飞”,即一个字中,蚕头、燕尾都只能出现一次。如“言”,横画较多,就选最关键的一横写成燕尾,使结构主次分明;如 “文”,下面左右末端分别写成“蚕头”“燕尾”。


  综上所述,《乙瑛碑》的笔画,主要有平、直、斜、曲弧、点、波磔,而我们常说的撇、捺、钩、折的形态还不够完备,这说明我们不能用楷书的笔法来学习《乙瑛碑》。
  《乙瑛碑》结字,笔画排列匀整,字内空间较平均,方中见扁、横向取势,是其结构最大的特点,这和篆书(方中见长)、楷书(基本取方)有明显的区别。《乙瑛碑》笔画上下紧缩、左右舒展,表现出其优雅秀逸的风格。其章法如同许多汉碑一样,横成行竖成列,字距略大于行距,呈森然气象。
其他文献
By comparing the gridiron plans of ancient western cities with that of Tang Chang’an in the same scale,the authors find that a residential ward of Tang Chang’
本文主要分析了预拌混凝土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八大风险,并对如何规避这些风险提出了管控办法,仅供同行业参考。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eight major risks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