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信息技术正在为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正确认识和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非常必要,也最终会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 整合 学生的主体性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利用新时代的高科技手段,有效改进教学方法,充分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是我们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在自己的工作中,认真坚持学习这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并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下面就如何实现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整合,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整合的含义
  
  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已有课程(或其它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它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二、正确认识在课程整合的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地位
  
  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三、实现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要根据不同学科选择灵活多样的方式
  
  (一)自然学科
  教师可以使用现代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模拟软件或者计算机外接传感器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如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可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索问题的机会;当面对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协作,提出自己的假设和推理,然后用几何画板进行验证;此外,学生还可以使用几何画板自己做实验来发现、总结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现象,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圆周率的存在及计算等。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常见的表现形式,主要适用于一些自然学科中,如数学、物理、化学等。
  (二)社会学科
  对于一些社会学科,如语文、历史、地理等,教学设计可以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为中心,整个教学的资源是开放的,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内的知识时可以获得许多其它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和加工能力——协作能力——探索和创新能力。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正如学生在计算机学习阶段总结中说的:“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基本的知识能自己摸索出别的知识与技巧。”我认为学生的这种收获,就是教师的最大欣慰。
  (三)研究型课程
  对于研究型课程,因为它超越了传统的单一学科学习的框架,所以应按照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将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目标。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如在经济学课程中,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商业情景,让学生在各种真实复杂条件下做出决策和选择,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型课程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过程性。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从研究方案的形成、方案的实施,到最后任务的完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而教师仅对学生选题、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等进行一般性指导。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实现这种目标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扮演着“研发工具”的角色,很多工具型教学软件都可以为该层次的教学和学习提供很好的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必将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手段的变化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理当将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朝着越来越完善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0,(2).
  [2]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0]35号文件.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向性的行为,它不仅强调教师的教,同时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学.文章主要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进面临的背景.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了如何加强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现如今的生物教学课堂,已经在教学模式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新的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本着科学探究的
深化教育改革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也是教师。体育是中学教育内容之一,在新形势下如何适应深化教育改革,充分发挥体育在培养中学人才中的作用,体育教师是关键。新时期基层体育教师应具备什么条件、哪些能力和知识结构,是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调查、了解新时期基层中学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为基层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配备和体育师资的培养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1.问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本次体育课程的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定的。新课标关注学生在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是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的成员之一。ARV在临床上主要引起鸡的关节炎/腱鞘炎。其造成患鸡生长抑制、免疫功能降低、继发感染增加等,给
摘 要:本文从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出发,提出了程序设计教学中需要从编程方法、编程风格及规则的引导出发,在重视算法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程序设计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从而提高程序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程序设计 教学 算法    程序设计是我国高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应用某一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具体的程序。程序设计的教学质量将影响到学生的
摘 要:传统的体育教学只重视学生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忽视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导致了部分学生厌学体育。为此,笔者在教学中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尝试将快乐体育的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把运动中内在的乐趣作为目的和内容来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学生的终生锻炼奠定基础。本文从“在参与中体验快乐”、“在成功中享受快乐”和“
摘 要:2006年9月6日—2006年12月12日,笔者在费俊龙中学采用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方法,探讨中学生跳远运动的损伤原因,力求减少损伤,提高技能水平。研究显示,损伤的原因与学生运动时的心态、准备活动、运动技术掌握程度、局部负荷等有一定的关系。经研究提出,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要充分,进行正确的技术教育和心理教育,掌握正确的技术,在训练和比赛后及时采用消除疲劳等措施。
数学日记凭借数学与日记,即文理结合的形式与其偌大的学生自由、自主发挥空间而成为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式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