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uan8146067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传统文化也让语文知识更具魅力。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落实,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对文化理解和传承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做好文化的传承者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小学语文,傳统文化教育,文化活动
  注重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和传承,既能让学生更加能够对民族精神和民族理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培养学生一定的国民意识,也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今后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可见,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另外,从传统文化的本质和特点上来看,传统文化是古人智慧之结晶,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的需要,也是抵制外来文化,培养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让学生能够从小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促进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基于此,笔者将从“挖掘教材内容、转变教学方式、开展文化活动”三个角度入手,谈一谈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
  一、挖掘教材内容
  语文教材中有着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创设文化情境,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接受传统文化的习惯,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影响和熏陶。
  例如:在教学“望天门山”这一首古诗时,为了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热爱,首先,我会以学生熟悉的李白的《静夜思》作为导入,如,我会声情并茂的说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兴趣,接着,我再让学生大声朗读这首《望天门山》,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并通过注释来自学古诗,初步感知古诗大意。之后,我再通过问题来让学生加深对古诗意境的理解,比如,诗中的“望”可以换成“看”吗,让学生细读诗句,想象意境,感受诗人用“望”字的妙处,并让学生积极发言,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最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义,感受诗人的满腹才华,从而在无形之中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转变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让传统文化教育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实践证明,单一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文化传承也无从谈起。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课改理念为基础,把握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自主性时效性。
  例如:在教学“司马光”这一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加深对文体的认知,首先,我会以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导入,通过让学生观看司马光砸缸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此来展开教学。接着,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与一般课文的区别,进而,我再借助多媒体以“配乐诵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跟读,在跟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停顿,并做好记录,如,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之后,我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自主学习课文,根据注释来总结出文章的故事内容,最后,我为学生展示白话文版的《司马光砸缸》,让学生以比较阅读的方式感受文言文与白话文的不同,并让学生在课下将日常生活中的词语改成文言词语进行交流,充分体会语文知识的魅力。如此一来,既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效果,也能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开展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是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展适当的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从而让学生既能够培养学生传统文化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为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传承文化的主动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我会定期开展文化实践课,比如,让学生以收集整理古诗词,进行古诗词朗读比赛;在班级中张贴古代名人代表性语言,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为学生讲解古代文化故事,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进行情境表演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久而久之,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学生思想境界以及价值观念,而且对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做好一个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文化传承的特点,也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能够更加自觉、主动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一刚,石以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J].华夏教师,2019(13):34-35.
  [2]王淑绵.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103.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标重点强调,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而课前预习是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的重点路径,同时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鼓励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预习。让学生通过自主预习,掌握课程基础内容,然后由教师统一讲解,从而保证语文课堂更加高效。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师;学生课前预习;有效引导 伴随小学语文《新课标》的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重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的质量,为今后的英语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本文主要针对提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前言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阅读课是一種十分重
期刊
[摘要]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习与成长,他们每日均将自身快乐地融进游戏中,去研究自身偏好的事物,而且借助自身去感受与完成某种事情,他们在游戏过程中丰富了知识,提升了能力。而趣味游戏就是他们最为偏好的活动,还是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活动模式,更加符合他们的实践生活,能够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  [关键词] 幼儿园;趣味游戏;幼儿能力  《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必须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与权利,尊重儿童身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灿烂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 、汲取、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体现我国民族性和历史性的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教育 传统 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它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它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轨道和发展方向。但是,我们应
期刊
一、案例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艺术是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一种重要形式。每个幼儿都有一颗美的种子,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处理方式。美术创作则是3—6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幼儿园的小朋友,正处在天真烂漫、自由绽放的年纪,他们对于所有的事物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特别对美术创作更是有着天生的喜爱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对于课程教育改革的推进,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需要推陈出新。“小组合作学习”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课改要求的一项初中数学教学新举措,有利于学生对数学进行主动的探究,在提高自身数学知识储备的同时体会团队合作的意义。本文将结合实例,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提出几点优化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优化策略  从教育部提出课程改革的要求至今,已经有很多的教师在课堂中尝试使用过小组教学。据调查
期刊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属于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必须要优化语文教学内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才能够使学生通过课文阅读增强对于全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索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并提出具体的优化对策,旨在进一步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
期刊
摘要:物理教学中部分学生反映电学部分学起来十分困难,内容晦涩难懂,大部分年轻教师也认为物理电学部分非常复杂,教起来吃力,所以对于电学的教学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但是笔者认为,无论是哪一门课程的学习和教学都有窍门,如果能够有效掌握物理电学内容的教学规律,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电学学习兴趣,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电学,教学有效性
期刊
摘要:每个人的学习兴趣都是从小培养的,幼儿园小朋友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懂得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只要幼儿教师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并能够在日常教育中进行正确引导,让孩子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学习,不仅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且能促进孩子终身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学习兴趣策略  幼儿园小朋友好奇心强,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就必须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
期刊
一、求是课堂教学——不忘初心,返璞归真  1.“课堂是看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而不是看老师的表演。”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领域的探索者俞晓鸿提出了前概念的基本原理,揭开了前概念与有效教学的关系,阐明了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而前概念是在表达学生的已有认知,元认知并不表达已有认知是什么。课前捕捉学生前概念是有效教学的起点;课中顺着学生前概念安排策略是有效教学的保障;课前、课后每个学生的增量是判断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