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境在隐喻理解中的作用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harpgu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隐喻是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语用现象。对隐喻的理解不能单独从语法和句子层面的角度入手,而应该同时结合隐喻产生的相关语境。在本文中,作者对隐喻的几种基本理论进行了探讨,并通过例示揭示了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理解隐喻的过程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关键字:隐喻;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
  
  1、引言
  隐喻不仅仅是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方法,也是人们的一种基本思考方式。Lakoff (1980)认为隐喻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方式。而要做到理解并成功使用隐喻则离不开对语境的把握。在本文中,作者主要探讨了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理解和使用隐喻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研究回顾
  在本章中,作者主要回顾了四种有关隐喻的主要理论:Aristotle 和Quintilian的隐喻理论, Richard的交互理论,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 Fauconnier和Turner的概念合成理论。
  2.1 Aristotle 和Quintilian的隐喻理论
  在隐喻研究的早期,各语言学家主要从修辞的角度来探究隐喻,其中代表人物是Aristotle 和Quintilian。Aristotle定义隐喻为"通过从种到类,从类到种,从类到类之间转移的方式,或均衡类比的方式运用外来名词"。他认为隐喻是用一个词来表达另一个词的意思,两个词之间是对立的关系。Quintilian从修辞的角度定义隐喻为: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的修辞现象(束定芳,2000)。二者都将隐喻作为对语言的修饰,没有这种修饰,语言仍可流畅表达。二者都没有意识到隐喻的本质。
  2.2 Richards的交互理论
  Richards在其《修辞哲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交互理论。该理论反对将隐喻单纯作为一种语言修饰(Marina Rakova, 2004)。他定义隐喻为"语言中无处不在的规范",其在文字和隐喻使用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文字从字面意思来说仅指某种"经验顺序",而隐喻是在语旨和语言载体分属不同语言顺序时产生的(Marina Rakova, 2004)。每个隐喻都包含一个主词和一个次主词。次主词的意思是在其映射到主词的过程中产生的。
  Richards的交互理论突破了词汇层面的限制,将隐喻定义为两种不同实体之间的交互,从将其置于更为宽广的范围内研究。其缺点是缺乏进一步的解释力。
  2.3 Lakoff 和Johnson 的概念隐喻理论
  Lakoff 和Johnson在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首次提出概念隐喻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概念体系的构建是具有隐喻性的,而隐喻则产生于这个构建的过程之中。概念隐喻理论由源域、目的域、映射、理想化认知模型、映像模式等因素构成。在以上因素基础上,隐喻被定义为从源域到目的域的映射。
  Lakoff用了一个经典的例子(love is a journey.爱是一次旅行。)来解释他的理论。首先,"journey"是源域,"love"是目的域。源域的主要认知结构包括启程、交通工具、在旅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最终到达目的地。人们大脑中所储存的这些理想化的认知模型映射到目的域中。在目的域中,旅行者即两个相爱的人,交通工具即爱情关系,旅行者所要到达的目的地即两个相爱的人的最终爱情目标,也就是婚姻,而在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即爱情过程中的可能发生的种种羁绊。
  概念隐喻理论包括两个域,可以成功的解释简单常见的隐喻,但却不能解释复杂的隐喻。因此Fauconnier和Turner开始研究从更多域的角度来研究隐喻,从而提出了著名的概念合成理论。
  2.4 Fauconnier和Turner的概念合成理论
  Fauconnier和Turner的概念合成理论是由四个精神空间组成的结构网:输入空间1,输入空间2,类属空间和合成空间。两个输入空间通过十字交叉部分相连;从两个输入空间提炼出的共同信息被映射到类属空间中,类属空间反映了输入空间中核心且更加抽象的共同结构;合成空间是在以上映射基础上所得到的最终结论。概念合成理论从四个域的角度解释隐喻,因此和概念隐喻理论相比,在复杂隐喻上更具有解释力。
  例如在隐喻"If Clinton were the Titanic, the iceberg would sink."中,泰坦尼克号和冰山是输入空间1,而克林顿和其性丑闻是输入空间2。输入空间2交叉映射到输入空间1。两个输入空间都映射到类属空间中,也就是说在该句中,如果一个物体和另外一个物体相撞的话,前者将会受到碰撞的极度威胁。最后概念合成理论得出隐喻含义:冰山因为碰撞而崩溃,从而可以得出其中得隐喻含义,即虽然受到了性丑闻事件的影响,克林顿得政治生涯不会就此结束。
  
  3、语境在隐喻理解和使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从第二章节中可知,在隐喻理解过程中,映射(无论是概念隐喻理论中源域到目的域之间的映射,还是概念合成理论中从一个空间向另一个空间的映射)起到连接隐喻中各个隐喻元素的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如何达成映射称为理解和使用隐喻得关键所在。作者认为,语境在映射过程中起到了主要作用。
  3.1语境和意义
  从语义的角度来说,每个单词都有一个以上的含义。因此在解释词汇含义时,必须考虑到语境的作用。语境在此扮演的是过滤器的作用,过滤掉那些不符合该特殊语境的词义。例如:
  [1]After a whole day's work, the machine is very hot.
  [2]He must be sick, for he has a hot forehead.
  [3] She is extremely crazy about hot pot.
  [4] The book is really hot.
  [5] She is really hot.
  在以上五个句子中,在不同的语境中"hot"一词具有不同的含义。因为隐喻是较为复杂的映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各种不同的含义,因此语境的作用就更为明显。隐喻是意义构建的一个更高的层面,在这一层面上,语境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3.2隐喻的分类
  有关隐喻的分类多种多样,其中最为权威的是胡壮麟(1994)对于隐喻的分类。胡壮麟将隐喻分为三类:上下文隐喻、情景隐喻、和文化隐喻。
  上下文隐喻是指所谈及语篇之前或之后的语言因素,它是语篇的自身构建和逻辑衔接。情景隐喻是指所发生的一切元素,包括事件发生的特定场景,事件本身以及参与者。文化语境是指会话者所处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其中包括历史、文化、习俗、惯例、价值、宗教、以及思考方式等。
  3.3.1 上下文语境和隐喻
  上下文隐喻是指所谈及语篇之前或之后的语言因素。在隐喻理解和使用过程中,上下文语境为隐喻铺设了一个基本背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隐喻。例如:
  [6]Knowledge is power.(知识是力量)
  [7]Knowledge is money.(知识是金钱)
  [8]Knowledge is food.
  在以上隐喻中,知识"knowledge"被比喻为不同的实体。只有在理解各句不同上下文语境的基础上,才能对各个隐喻的含义有正确的理解。例如,在[6]前后的上下文语境是"当今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科技和人才领域的竞争。",只有在这个上下文语境下,才可以理解由知识到力量的映射。在[7]前后的上下文语境是"如果有足够的知识,就能够赚许多钱。",所以在这个上下文语境下,才可以理解由知识到金钱的映射。从以上例子中可以得出,如果脱离了上下文语境,就很难理解隐喻的确切含义。[8]的上下文语境有可能是在描述一个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学者,他可以一天不吃任何东西,但却不能一天不学习知识。对于他来说知识就像食物一样,可以为他的生命注入能量。在以上各个例子中,上下文语境都起到了映射桥梁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个桥梁的话,隐喻就会难以理解。
  3.3.2 情景语境和隐喻
  从句法角度来说相同的隐喻如果被置于不同的情景语境中就会产生不同的语义和隐喻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情景语境起到了过滤器的作用,将不符合该情景语境的隐喻含义过滤出去,从而获得唯一适合该情景语境的隐喻含义。例如:
  [9]唉,真是高处不胜寒啊。
  [10]That cake was baked long ago.
  [9]会话有可能是发生在山顶上,会话者们在谈论寒冷的天气,也可能是发生在领导办公室里,会话者们在谈论处于较高社会地位时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不同的情景语境下,隐喻所指的对象各不相同,只有在明确情景语境的前提下,才能在理解隐喻的过程中做好正确的映射。同理,[10]有可能是描述真正意义上的蛋糕,但如果考虑到会话情景语境为评论家对外国军队的突袭做评论时,"蛋糕"就挂上了隐喻的色彩,通过该情景语境映射可知其隐喻意为"此次突袭是精密设计好了的"。在以上例子中,只有充分考虑到情景语境在隐喻理解过程中所构建的不同映射桥梁,才能在此基础上对隐喻有更加准确的理解。不同的情景语境下,隐喻的含义会有很大的变化。
  3.3.3文化语境和隐喻
  文化语境是指会话者所处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其中包括历史、文化、习俗、惯例、价值、宗教、以及思考方式等。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会话也逐渐增多,如何对外语(尤其是作为全球通用语言的英语)进行准确的理解,已经成为全球人民所共同关注的话题。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从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对语言现象,尤其是晦涩难懂的隐喻进行理解就显得十分困难了。不同文化背景下隐喻会有不同的含义。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dog"一词的隐喻含义。在汉语文化语境中,人们对"狗"多寄托了贬义的隐喻含义,例如:
  [11]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12]杀鸡给猴看。
  [13]"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红楼梦》二十五回。
  [14]狗咬狗
  [15]狗血喷头
  [16]狗仗人势
  在理解汉语中有关"狗"的隐喻时,人们就应该将其特殊的文化语境考虑在内,从而正确的做好映射。而英语中对"dog"一词却有截然不同的文化语境。英语中人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是忠诚友爱的象征,因此其寄托的隐喻含义大多带有褒义色彩。例如:
  [17]Lucky dog
  [18]Every dog has its day.
  [19]Dog does not eat dog.
  在以上例子中,对"dog"的理解都应放在英语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如果脱离了其文化语境,将其褒义性理解成贬义性,这会导致对整个隐喻理解的失败。由此可见对文化语境的把握是十分必要的。再如:
  [20]——你工作的事办好了吗?
  ——没有,唉。
  ——我说吧,这年头不烧香哪成啊。
  "烧香"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是很难以理解的。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人们烧香以祭奠佛祖和祖先,寄托敬仰之意。随后"烧香"逐渐演变成人际之间的礼尚往来。在[20]中,只有理解"烧香"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特定含义,才能够以该文化语境为桥梁将该特定含义映射到目的域中,从而正确理解隐喻含义。
  
  4、结论
  隐喻是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语用现象。对隐喻的理解不能单独从语法和句子层面的角度入手,而应该同时结合隐喻产生的相关语境。在本文中,作者对隐喻的几种基本理论进行了探讨,并通过例示揭示了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理解隐喻的过程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从而揭示出语境在隐喻理解中的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对人们理解和运用隐喻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New York and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80.
  [2]Fauconnier, Gills &Mark Turner.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 [J]. Cognitive Science, 1981.
  [3]Fauconnier,G. Mental Space [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4]Fauconnier, G. 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5]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 [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6]Fauconnier, Gills &Mark Turner [M].The way we think.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2.
  [7]Marina Rakova. The extent of the literal metaphor, polysemy and theories of concepts.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8]束定芳:隐喻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9]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10]张全生:中国隐喻研究十年综述[J].新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4,(3)。
  [11]王云燕、张华英:当前隐喻研究的两种发展趋势[J].楚雄师专学报,2000,(1)。
  [12]林书武:国外隐喻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1)。
  [13]余渭深:复合空间模式在语言理解研究中的应用[J].外语语言文学研究,2001, 2)。
  [14]刘正光.Fauconnier 的概念合成理论:阐述与质疑[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0)。
  [15]余渭深、董平荣:合成空间与中国古典诗词意象[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
  [16]束定芳、汤本庆:隐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与研究课题. 外语研究,2002,(2)。
  [17]郭丽:欧洲隐喻理论的重要发展的回顾和思考.外语研究,2007,(6)。
其他文献
摘 要:审计质量事关审计事业的生存与发展,进一步提高政府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在新的阶段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审计质量;审计风险;对策。    一、提高政府审计质量的意义    1、提高政府审计质量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质和量的互变过程。审计作为国家监督管理经济的一项事业,和其他事物一样,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发展审计事业,客观上需要提高审计质量,提高审计质量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分析军队财务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军队财务信息化建设对策。  关键词:军队财务;信息化;建设。    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日益普及,使得军队后勤建设模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高技术战争的本质就是信息化,人类战争形态正在进入信息化战争阶段。全面加强军队财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日以拓展战
期刊
摘 要:我军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支人民军队,它的建设和发展同样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如何加快我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利用效率,已成为全军上下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军事;人才;利用;效率;优化。    二十一世纪,军事高科技飞速发展,常规战争已被高科技战争所取代,传统国防观念已被知识国防观念所更新。目前,随着我军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我军人才战
期刊
摘 要:分析信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企业利益相关者和谐治理的实质。本文在回顾信任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信任的内涵及其对企业利益相关者和谐治理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信任;企业治理;和谐。    国内学者聂锐等人认为,企业利益相关者和谐治理将是我国企业治理结构变革的方向[1]。这里就信任在企业利益相关者和谐治理中的作用进行剖析。    一、研究回顾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信任问题在社会学、心理
期刊
摘 要:意大利家具荟萃了数千年的人文历史,它以独有的艺术风格以及优雅、美观的造型设计,在世界家具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意大利设计的首要特征还在于它在形式和材料的组合方面前所未有的创新:工业时代以来,意式家具发展执着地走出两种路线:一是传统:也就是古典的巴洛克风格家具,即使后来出现的仿古典作法,也还是谨守本分,没有逾越古典的分野;一是创新:结合工业发展,成为自成一格的现代家具流派,近年来,则
期刊
摘 要:城市目前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人类如果违背生态学规律,就会失去协调,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本文探讨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与深远意义,提出了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实践中,综合多方面因素,朝生态城市方向发展的一些设想。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生态环境。    城市,是人类聚居形成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是社会经济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人、财、物、时四个方面论述了后勤管理的基本要素。论述了人员与后勤管理的关系及人员在后勤管理中的重要性。阐明了后勤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选拔、调配、培训后勤管理人员时应坚持的原则。论述了如何管理和使用经费,如何管理校产,如何支配时间等等。  关键词:后勤管理;人员;经费;校产;时间。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探明它内在的客观规律,明确其基本要素,就可以提高
期刊
室内纺织品是指用做帷幔、窗帘、地毯、家具装饰的纺织品,是室内软装饰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它在室内空间中所占的面积较大,对整个环境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住宅空间中,选用的窗帘、地毯、床上用品决定了整个住宅的风格和色调,商业空间中,窗帘、帷幔、沙发等所呈现的效果更好地渲染了空间的气氛。  我国早期的室内纺织品受到政治、经济等多种原因的影响,以"经济、实用"为标准,企业生产单一化:毛巾企业只设计毛巾,床上用
期刊
摘 要:介绍基于COM组件的Matlab与VB混合编程方法。它以Matlah 7.0中的Matlab COM Builder模块为转换工具,将Matlab的M函数文件转换为COM组件后应用在VB程序中集成后的软件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两种语言各自的优点,还可以完全脱离Matlab的运行环境。  关键词:Visual Basic; Matlab; COM builder。    一、概述    Matla
期刊
编者按:一批航校飞行学员停飞后改学"军需官"专业。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不仅完成了由"天之骄子"到地面保障人员的思想转变过程,同时也完成了对军需工作地位作用的认识转变过程。这里编排的一组稿件,或许能看到他们对军需工作地位作用的认识转变过程。    刘子建:从飞行员到军需助理员。    我是一名停飞学员,经历了从飞行员到军需助理员的转变。这个经历使得我对军需工作有着比一般人更加深刻的理解。  曾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