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错觉让魔术更精彩

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NJONE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迷惑视觉的镜子魔术


  魔术道具中时常会用到镜子,镜子有多种分类, 比如平面镜、曲面镜、多面镜等, 平时大家使用的多是平面镜, 它主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镜中的像是由光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所以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虚像与物体是等大, 且距离相等。由于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所以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 左右相反的。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无论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远近变化,像是不会变的。理论上来说,平面镜是不会骗人的,最起码它呈现出稳定的虚像。所以人们多用平面镜来观察自己,整理仪容仪表。
  不过,也许你会发现,在照镜子时,总会有“近大远小”的感觉。平面镜成像是不变的,近大远小的感觉,应该和我们的视觉形成有关。看来骗人的不是镜子,可能是你的眼睛。
  当然也有会骗人的镜子,比如你去商场,买衣服试穿时,在试衣间的镜子里看到的自己又美又瘦,但回家以后发现,好像效果没有那么好。这是因为试衣间的镜子不是平面镜,而是略有凹凸的曲面镜,它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并使用水银镀膜作了特殊处理,使得镜子透光性较强,人照起来更明亮且轮廓分明,也显得苗条,同时镜子会有略微倾斜,让人在镜子中显得更加修长。
  魔术中的镜子,就是普通的平面镜。但大家仔细对比几个魔术的观察角度,会发现它们有个共性的特点,那就是观察者或者拍摄者采用的都是45°角拍摄,而非平行拍摄。因为在45 ° 角拍摄景物时,有利于表现出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所以说镜子魔术中的图像应该和实物是左右相反的。而且由于有了观察的特定角度,呈现出了特殊的状态。

視错觉之谜


  物体图形是由点、线、面的几何图形加上色彩等要素构成。通过眼睛、大脑的加工,往往会产生视错觉。视错觉有很多种类,比如几何错觉、色彩错觉、运动错觉等。在镜子魔术的设计中,几何错觉被运用得非常广泛。
  几何错觉是指在几何图形中,构成图形的元素彼此影响,而使观察到的图像与事实不符合的现象。比如线段、面积等都会产生错觉,一些参照物还会使原有几何图形发生变形,比如3D 楼梯魔术就由于几何错觉,在二维平面由线段和角度构建出立体的楼梯的空间感觉。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错觉类型。当艺术家将这些错觉手段综合运用的时候,就能产生平面设计中的不可能图形。不可能图形亦称二维图形,是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客观存在的事物。这种图形只在二维世界存在。比较著名的有不可能立方体、彭罗斯三角形、彭罗斯阶梯等。
  这些经典的不可能图形,都是由于人们在观察物体时,经验或者对参照物形成的错误判断和感知,受到心理的影响,影像在人脑中进行了加工,形成的视错觉。所以说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存在的,更可能是大脑相信它是存在的。

魔术师的视觉巧思


  镜子魔术就是典型的对视错觉原理的综合应用。一个好的镜子魔术作品的设计者, 一定是优秀的视错觉大师。因为只有利用视错觉原理加上奇思妙想的设计, 才能呈现出一个个优秀的奇幻的镜子魔术。
  很多艺术家和设计师将二维平面的不可能图形和三维空间视错觉综合在一起,设计出3D 不可能图形。经典的就是日本数学家和视错觉艺术家杉原厚吉创造的3D 施罗德阶梯。它看起来是一个阶梯,旋转180 ° 后还是原样。在镜子中会呈现出一个上楼一个下楼的效果。但这种楼梯在真实世界是不存在的, 其实这个楼梯从侧面看是一个平面,是视觉在特定角度才会产生奇幻的效果。
  在大脑成像过程中,会根据经验将二维图像的轮廓、透视、阴影等信息加工在一起,构建出三维的图像。在用拍摄的45°角,这样综合运用光影角度,从视觉中,我们就看到了立体的楼梯。并且镜子中呈现出具有玄幻色彩的魔术效果的反向楼梯。这完全是违背我们常识的,也是违背自然界物体规律的。
其他文献
Two new species of genus Diplopeltoides Gerlach,1962 and two new species of genus Minolaimus Vitiello,1970 were described based on recently collected specimens from marine sediment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respectively.Diplopeltoides
豌豆从何而来  豌豆是最早被人类驯化和栽培的作物之一,人类栽培豌豆的时间长达7000 年,中国栽培豌豆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这些小豆子的“老家”在亚洲西部和地中海区域,在欧洲和近东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也曾出土过豌豆。  因为豌豆籽粒富含碳水化合物,一直都是人类的重要食物。再加上一年两次的播种,让豌豆成为优秀的农作物。在长期的培育过程中,人类还培育出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豌豆,比如荷兰豆。  豌豆是豆
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要想知道隐身斗篷是如何隐身的,就要先了解人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光是在空间中传播的一种电磁波。不同颜色的光对应不同波长的电磁波,人眼能够看到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也就是波长范围很窄的一段电磁波。电磁波还包括其他波长不同的不可见光线,包括微波、红外线、紫外线、X 射线和伽马射线。  我们看到物体主要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上发生反射,人眼看到了反射光线,从而意识到这里有一个物体
期刊
【目的】为优化美洲黑杨×大青杨染色体制片方案,研究不同因素对美洲黑杨×大青杨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并进行核型分析,同时为杨树遗传进化、亲缘关系、倍性鉴定、良种选育等研究提供细胞学上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美洲黑杨×大青杨杂种的根尖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分析比较根的不同发育长度、预处理方式、酸解时间和酸解温度对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1)在根生长达到1.5 cm时取其根尖,可以获得较多的中期分裂相且适合核型分析的中期细胞较多;预处理时采用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在0℃下处理2
泥石流是我国西南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由于成灾过程的复杂性,利用模糊评价方法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成为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但传统评价方法忽视评价指标的内在联系与泥石流的链式成灾过程,导致了评价结果的失真。本文以暴雨泥石流为例将成灾过程划分为积蓄阶段与暴发阶段,选用二阶段DEA模型作为评价方法。并按所代表的成灾条件将原本的指标重新分类,根据每个成灾环节对应的发灾场、致灾力与灾害体现构建了暴雨泥石流二阶段DEA模型。评价后直接得到各阶段的成灾效率排名,并可根据因子冗余情况,分析流域整体或沟道个体的成灾特征,确定对应
为了提高斜交简支梁桥在地震中防落座的能力,结合汶川震害特点,选取跨径为30m的典型斜交简支T梁桥,考虑材料和接触非线性因素,采用时程分析法研究了斜交角、挡块强度和伸缩缝大小对斜交简支梁桥地震位移响应特征的影响,基于板式橡胶支座的滑动状态探讨了斜交主梁的落座特征。研究表明:上部结构的位移响应在斜交角小于30°时以纵向为主,大于30°时以横向为主,主梁平面转角在斜交角为30°时最大;挡块强度的增大可降低支座纵、横向位移和主梁平面转角,但当挡块强度达到某一数值时(本文桥例为30%恒载支反力),其限位效果逐渐趋于
神奇的茶水还原术  魔术师泡了一杯清茶,滤出茶叶,随即喝下几口,这是一杯香浓的茶。魔术师要给这杯茶施加魔法,只见他用勺子在里面搅拌了几下,茶水便瞬间变成了墨水一样的蓝黑色;魔术师又用勺子搅拌了几下,杯中的蓝黑色又神奇地消失了,茶水恢复了原来的清新茶色。这是怎么回事呢?  魔术揭秘:  这里涉及化学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魔术师在勺子的下端涂上了绿矾( 七水硫酸亚铁FeSO4·7H2O),因茶水中含有
期刊
中国建造的第一座空间站——天宫空间站是多舱式空间站。它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1 和梦天实验舱-2 为基本构型。如果神舟飞船是一辆轿车,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就相当于一室一厅的房子,而空间站则是三室两厅还带储藏间,算是“豪宅”了。太空中的新家  天和核心舱是目前中国研制的最大航天器,也是天宫空间站的关键舱段。它就好比是大树的树干,其余的舱段都会安装在它的接口上,如同大树的根、枝、叶,不断向外延伸。 
期刊
“江湖高手”的穿墙神功  动画片《崂山道士》中的主角王生,夸耀自己学会了穿墙术,结果几经尝试,最终被撞得头破血流。这个故事被我们当作笑话来看。但是,在微观世界里,借助于量子隧穿效应,“穿墙而过”就能够实现了。  那么,什么是量子隧穿效应呢?举个例子,你的面前有一堵墙,当你想要去看看墙另外一边的风景,通常怎么办呢?翻过去!那么你翻过去所需要具备的能量,必须要大于墙最高点处的重力势能,这样才能保证你不
为研究硫酸作用方式对水泥砂浆溶蚀速度的影响,开展了水胶比为0.4的水泥砂浆试件在pH=4.0的硫酸溶液中的浸泡试验,浸泡过程中按是否更换浸泡液、是否进行试件表面清洗确定了三种控制条件,试验获得了试件耗酸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曲线。在试验基础上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钙溶蚀偏微分方程,构造了一种无条件稳定的隐式差分格式,引入了浓度剖面修正方法模拟试验中的清洗过程,模拟了不同条件下水泥砂浆试件的溶蚀过程,得到试件模拟耗酸量曲线并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模拟值与试验值基本一致,验证了钙溶蚀模型的可靠性;试验控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