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外销企业的内销战略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s7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营销功能的长期缺失使出口中小企业在出口受阻时又内销乏术。补营销短板的过程中,营销战略路径的选择成为出口中小企业在国内市场迅速崛起的关键。
  人民币升值、原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涨,就像三把绞索紧紧地勒在民营企业的脖子上,善于长期在低利润区间飞翔的出口民营制造企业纷纷折翅落地。中国的出口民营制造企业何以至此,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营销功能缺失
  
  中国出口民营企业20年来从来没有考虑过产品“卖”的问题,“卖”由老外去费心,自己只管“一手交货一手收钱”。当中国民营制造企业忙于出口时,跨国企业却在中国市场争分夺秒地抢建渠道、打品牌。当中国民营企业出口受阻后才猛然发现,国内市场已被占领,几乎没有立锥之地。
  民营出口企业的“冬天”来了,而那些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企业却迎来了春天。同样做出口的“辉煌、情怡、公牛”等企业,提前一步运作国内市场,成功跨过了“冬天”,直接步入“春天”,这是营销不偷懒的结果。
  
  营销战略路径选择
  
  “赢在制造,输在营销”是中国民营出口型企业的根本问题,营销这块短板不补,很可能被冻死在“冬天”。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企业老板要亲自主抓营销队伍的创建,制定国内市场的战略规划,将营销提高到企业的战略高度。
  渠道的构建,是营销工作的重中之重,销量规模是营销工作的最高考核指标,品牌的创建是营销部工作的根本目标。时间的紧迫性让出口转内销企业必须“跑起来”,必须以高出行业3~5倍的速度发展,才有可能捱过寒冬。
  采取何种营销战略才能在国内市场迅速崛起呢?
  
  成熟市场的差异化创新
  
  企业最好的战略是基于企业原有生产优势,进入企业所熟悉的行业。如果企业所在的行业是成熟行业,大多数为外资企业所垄断,但市场机会往往潜伏在里面:成熟的行业大多市场稳定,外资企业的价格基本透明,渠道各环节的利润摊薄,渠道的驱动力较弱,这往往给国内企业提供了可乘之机。
  以手机行业为例,手机行业市场非常成熟,产品创新的边际效应越来越低,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大品牌的渠道利润非常低,渠道怨声载道。国内手机品牌如天语、长虹等推出低成本高性价比手机,给渠道更高的利润,给消费者更高的价值享受,快速在中国二、三线市场崛起,并展开了国产手机品牌的大反攻。
  天语、长虹采用营销的差异化创新战略,通过电视直销用最锋利的产品诉求撕开了市场,采取灵活的竞争策略,在渠道的推动和消费的拉动下,迅速创建品牌,为日后产品升级和市场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传统市场的现代化激活
  
  外资品牌代表的是西方现代化文明,它们熟悉的是西方现代化产品,而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产品恰恰是中国企业最大的市场机会。中国的品牌一定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消费者的传统认识是企业运作品牌最大的免费战略资源。
  丝绸是中国的国粹,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是高档的符号,但一直以来没有一个叫得响的丝绸品牌。丝绸可以做成服装,进入时尚服装产业,做成领先服饰品牌;丝绸可以做成家纺,进入家纺市场,做成第一丝绸家纺品牌。丝绸有很多的产品创新机会,完全可以运用现代化营销运作手段,产生不可估量的市场规模。
  代表中国传统的东西比如中餐、中药等还有很多,有待于中国企业去挖掘、去发扬光大,这是中国出口转内销企业的一条光明大道。
  
  未成熟市场的快速掠夺
  
  外资企业一般都看不上规模总量只有1 00亿元左右的市场,即使进入也是延伸性进入,不是他们的战略重心,这就为中国企业提供了竞争机会。
  开关行业的市场规模只有150亿元,第一品牌TCL国际电工的年销售额刚超过6亿元,所占市场份额还不到5%;插座市场规模为100亿元,第一品牌公牛电器也没有获得垄断性地位。这两大行业都是未成熟的黄金行业,而且具有极强的战略可延伸性。
  出口型民营企业应该调研一下所在行业的国内市场,看是否已经存在垄断性品牌。如果没有,那要快速进入,用最快的办法掠夺市场。如果存在垄断性品牌,那要进一步从多个角度分析:如果一线市场被垄断,二、三线市场是否存在机会?如果高端市场被垄断,低端市场是否存在高性价比产品的运作机会?如果市场长期处于稳定状态,是否存在通过产品创新颠覆市场的机会。
  
  城镇市场的广泛分销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消费观念日新月异,品牌关注度越来越高,而城镇市场往往是外资品牌的真空地带,给国内企业提供了战略机会。长期以来,中国城镇市场一直是低价、伪劣产品的分销地,没有获得企业的足够重视,一直没有诞生优秀的城镇消费品牌。
  中国城镇市场消费潜力巨大,有着不同于大城市的消费文化,企业在深入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合城镇消费文化的产品,必将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企业再编织广泛的分销网络,展开产品的广泛分销,不仅能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还能产生可观的销售规模。
  
  农业产业化的政策营销
  
  农业不仅仅是中国政府的关注点,更是全球的热点。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业的唯一出路,其根本问题是品牌化问题,国家大力支持国内民营企业的进入。如东北大豆是非转基因有机大豆,是难得的上等大豆资源,不仅涉及到东北广大农民的利益,也关系到大豆产业的安全,国家给予较大的关注和支持。
  出口转内销企业完全可以利用多年来积累的资金优势,挺进农业产业化行业,进行产品深加工和创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品牌之路。北京的顺鑫农业充分发挥果蔬种植优势,创建“牵手”果蔬汁品牌;发挥内蒙高梁种植优势,创建宁城老窖、牛栏山二锅头品牌;充分发挥养猪产业链优势,创建鹏程肉食品牌。
  农业产业化上得政府支持,中得消费者青睐,下得农民拥护,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不失为国内民营企业的优先战略选择。
  
  儿童市场的产品创新
  
  由儿童构成消费主体的儿童市场是一个永远不会成熟的市场,一个最具开放性的市场,一个最感性的市场,永远存在产品创新机会,给所有新进入企业提供了舞台。任何一个企业都难以在儿童市场完全形成垄断态势,外资企业也不例外。
  浙江一家出口企业,三年前转型做国内儿童饮料市场,通过瓶型创新和营销创新,在安徽、山西、内蒙古等市场快速崛起,成为儿童饮品市场的一枝新秀。爽歪歪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了数十亿元的市场份额,而儿童很少是因为娃哈哈的品牌背书而购买爽歪歪,虽然家长起到了一定的消费影响的作用,但儿童仍然是消费主体。
  根据笔者的经验,一个新企业要成功打入儿童市场,要做到三点:一款别具创意的富有童趣的产品,一支能让儿童广为传唱的富有创意的广告歌;一个分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