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战略控制的特点和原则探析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战略控制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厘清战略控制的基本问题是实施战略控制的首要条件。文章针对研究型大学的独特性,探讨了研究型大学战略控制的六个基本特点和七项基本原则。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 战略控制 基本特点 基本原则
  [作者简介]陈新忠(1968- ),男,河南新乡人,华中农业大学高教所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李忠云(1955- ),男,湖北孝感人,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湖北武汉43007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4-0032-02
  
  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我国研究型大学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相继实施战略管理。作为战略管理的关键环节,研究型大学的战略控制引起政府、社会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组织的特点决定了研究型大学战略控制与企业战略控制不同。① 研究型大学战略控制是研究型大学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体系,具有与其他类型控制截然不同的性质,有必要对其基本特点和遵循原则等进行厘清。
  
  一、研究型大学战略控制的基本特点
  研究型大学的独特性决定了其战略控制与众不同。研究型大学战略控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战略控制目标上突出研究性。作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是大学的特征和生命。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和社会服务都围绕研究开展,以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科学研究在研究型大学中更占有独特的地位。研究型大学的战略控制要在目标上突出研究性,强调和凸现学校在未来发展中的科研位次,营造科研氛围,量化科研的软、硬件建设指标,以利于逐步推进学校“研究型”建设和发展。
  2.在战略控制方法上突出学术性。在以“研究”著称的研究型大学里,学术研究是学校立校行事的重要尺度和方法。战略控制是一项涉及学校方方面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研究型大学要结合本校实际对战略控制进行详尽细致的研究。研究型大学不仅要认真研究战略控制前、中、后的具体理论,而且要对战略控制实施中的具体方法进行研究,反复论证,以使其切实可行。
  3.在战略控制方式上突出沟通性。研究型大学除行政权力外,还存在着学术权力,是二元权力结构特别突出的组织。学术权力的存在改变了组织中的科层等级关系,使得权力由教师、管理人员、学生和校友等共享。这样,权力共同体成为大学的组织基础,价值观念、学术规范而不是权力等级在起主导作用。因此,研究型大学实施战略控制的关键在于取得教师、学生等的认同,让他们认识到战略及其实现的价值之所在。研究型大学要加强与他们的沟通,特别是要发挥学术权威的作用,以此强化对战略目标的认同感。
  4.在战略控制主体上突出人本性。研究型大学是一个高度异质化的组织。社会学家布劳在研究社会结构时,用不平等程度表示社会垂直分化的程度,用异质性程度表示社会水平分化的程度。研究型大学组织的垂直分化程度即不平等程度較低,权力关系模糊,但水平分化程度却较高。大学除了核心的科研和教学系统外还有一个庞大的管理系统及纷杂的辅助支撑——后勤保障系统。当代研究型大学组织中的这些不同系统相互依存,但不同系统在大学组织内的角色和地位很不一样,它们的工作模式和价值观也有很大不同。② 因此,研究型大学要成为有效的竞争者,成功实施战略控制,就不但要发挥垂直体系的功用,而且要发挥水平体系的功用;不但要发挥学校层面和院系层面管理者的主动性,更要发挥基层组织管理人员和教师、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主动性,以人为本,突出师生的主体地位。
  5.在战略控制过程上突出长远性。研究型大学是一个科研和教学融合共生的组织。科学研究有其内在规律,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由表及里的探索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研究型大学里的教学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过程,也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循序渐进。科研和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以科学研究和培养研究型人才的研究型大学战略控制的过程不能像企业追求生产周期效益、一般普通高校追求学期教学效果等一样,只瞄准短期效应和眼前成就,而应考虑整体,谋划全局,立足长远,面向未来。
  6.在战略控制结果上突出领先性。研究型大学是一个高度趋同化的组织。组织学家迪玛奇奥和鲍威尔认为,模仿机制导致了制度的趋同性,即各个组织模仿同领域中成功组织的行为和做法。当环境不确定时,各个组织在不知道怎样做才是最佳方案的时候,通过模仿那些已经成功的组织的做法,可以减少不确定性。模仿的趋同机制有两种:一种是竞争性的模仿,即一个领域中的组织在竞争的压力下模仿自己的竞争对手;另一种是制度性模仿,即模仿那些已经成功的合法化的机制与做法。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规避威胁的过程,关注的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组织发展的影响。在外部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研究型大学进行战略控制,既要评估大学模仿成功者取得的进步方面,又要检测自己的特色成就,这是战略控制的一个核心命题。研究型大学战略控制的焦点问题之一就是监控学校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利用外部机会,最大限度地避免趋同化现象,取得独特性领先成果。
  
  二、研究型大学战略控制的基本原则
  1.研究领先原则。“研究”是研究型大学的突出特征,研究型大学的战略控制要围绕“研究”展开。研究型大学的战略控制如果不以“研究”为中心,就失去了其特色和应有的意义。“研究领先”主要表现在研究型大学的战略控制要首先考虑学校的研究地位是否得到了巩固和提高,然后以此为核心检测学校承揽的研究项目是否切实取得了进展、师生的研究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研究设施是否得到了改善、开展研究的经费是否充裕等。研究型大学只有实施以研究领先的战略控制,才能有效地实现学校的战略目标,确保自身不断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2.学术立校原则。学术研究是研究型大学的特长,研究型大学的战略控制也要运用和发挥这一特长。研究型大学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学校校情,对本校战略控制的具体目标、制度安排、组织建设、信息反馈以及控制进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开展研究,制订出一部科学可行的战略控制方案,在研究中实施,在实施中研究。以学术研究指导来推进战略控制,研究型大学能够积极稳定地达到控制效果。
  3.目标认同原则。目标认同是指研究型大学的战略控制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能得到学校全体师生的理解、认可、支持和全心全意的投入。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管理不仅要求学校高层管理者的决策,而且也需要中下层管理者和全校师生的参与和支持。目标认同能为战略控制提供群众基础和根本动力。快餐大王——麦当劳公司首席执行官提出的“为顾客提供定制服务”的战略设想没有如期实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得不到1万多名特许经销商们的鼎力支持。③ 因此,在战略控制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使领导者和全校师生深入参与,确保学校上下对战略控制目标及措施的高度认同和充分拥护,从而为推进战略控制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4.特色兴校原则。所谓特色,就是做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活动或以不同于竞争对手的方式完成类似活动,以特别的活动能力,创造独特的有价值的地位。研究型大学的特色可以在多层次、多方面形成和体现,如办学思想、专业发展、课程体系、管理风格、校园文化等诸多方面。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研究型大学创办特色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必须有所取舍。研究型大学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扬长避短,权衡得失,结合特色建设做出选择。在当前国内外高校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研究型大学想要争得一席之地,只能走特色化道路,在研究上有所独创,在专业上有所突破,在管理上有所革新。
  5.师生为本原则。教师和学生是研究型大学科研创新的中坚力量,是研究型大学建设的主体。只有充分尊重广大教师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才能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才能有效地进行战略控制,实现战略目标。师生为本原则是研究型大学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研究型大学实施战略控制的必然要求。坚持师生为本原则,研究型大学要逐渐革除计划体制残留的官僚习气,发扬民主,尊重广大师生的主人翁地位,时时处处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通过为师生做好事、做实事,解除师生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以实际行动让师生自觉自愿参与到战略控制中来。
  6.权变创新原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研究型大学战略控制要高度重视学校与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使其能够适应、利用,甚至影响环境的变化。环境是研究型大学赖以生存的空间,研究型大学只有适应环境变化才能生存和发展,而适应环境变化的关键在于不断地变革、创新。在当前竞争形势愈加扑朔迷离的情况下,一种新的“为未来而竞争”的战略控制观正在形成。面对竞争挑战,新的战略控制观具有更前瞻的眼光、更强的战略主动性,而不仅仅是对环境的简单适应和内部调整。研究型大学战略控制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权变创新,才能有效地利用变化所提供的机会,避开其造成的威胁,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7.反馈修正原则。研究型大学战略管理关心的是学校长期、稳定和高速度的发展,其时间跨度一般在3年以上,5~10年以内。研究型大学战略控制的实施通常包括一系列中短期行动计划,它们使研究型大学战略在行动上具体化和可操作化。然而,研究型大学战略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往往会打乱研究型大学的战略部署。因此,只有施行战略控制,分阶段逐步对研究型大学战略及其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然后采取必要的调整,才能确保研究型大学战略意图的达成。
  
  [注释]
  ①陈新忠,李忠云.我国研究型大学实施战略控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辽宁教育研究,2006(11):32-33.
  ②刘向兵,李立国.高等学校实施战略管理的理论探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5):140-146.
  ③唐蓉.论高等学校战略管理[D].http://ckrd170.cnki.net/grid20/detail.aspx?QueryID=12&CurRec=12,2004-09-16.
其他文献
1 MUDS简介MUDS是多路分米波分配系统的简称,概括地讲,就是利用广播电视UHF频段,把符合DVB-C标准的电视信号采用无线方式发射出去,在有效覆盖区内,用户接收很简便,只须配置简
李少景在风景之上再造风景。第一重景,在材料和造型,瓷土的可塑性、颜色釉烧成的确定与不确定,都在此处呈现。每一件作品因器赋形、量身定制,其上施以颜色釉,用或圆形颗粒状
采用多媒体软件进行课件制作并应用于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是非常有效的.本文针对多媒体CAI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加强课件中的视频导学设计非常必要,提出多
湛江市甘蔗良种场引进甘蔗新品种,优选出优良株系,暂命名为湛引8号。2006年以来在湛江通过试种,证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高糖等特点,适合湛江蔗区种植。主要介绍该品种
为建立烟草黄瓜花叶病(CMV)的预测预报系统,对烟蚜、烟草黄瓜花叶病的田间消长动态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烟蚜在田间洧长规律呈单峰型,有翅蚜峰日早于无翅蚜峰日10天,僵蚜峰日落后
非线性制作网络系统是迎合数字化变革的产物,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被广泛应用.下面我们将对非线性制作网络系统中的压缩格式和网络架构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前瞻性探讨
[摘要]教育发展规模(入学人数)与教育适龄人口和毛入学率紧密相关,如果不考虑疾病或其他非正常因素造成的死亡,从小学到大学各阶段教育的发展规模主要由出生人口决定的教育适龄人口(求学需求因素)、毛入学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教育资源供给因素,即普及水平)两大因素决定。通过对不用阶段教育适龄人口发展规模趋势进行分析,可以对不同时期的教育发展提供可预见性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适龄人口 教育发展  
介绍桑科(Moraceae)榕属植物(Ficus)的亚属分类情况,根据亚属总结福建省榕属植物的自然分布和引种情况,以及榕属植物在园林绿化、药用、食用、工业等方面的开发利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