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面神经切断及修复对面神经核磷酸化的影响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660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面神经损伤及修复对面神经核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成年大鼠面神经切断和即刻端端吻合后面神经核磷酸苏氨酸和磷酸酪氨酸的时程变化. 结果面神经切断后,损伤侧面神经核于损伤早期即出现磷酸苏氨酸和磷酸酪氨酸免疫染色强度的明显增加,术后14 d已基本降至正常水平.磷酸苏氨酸免疫染色部位主要位于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而磷酸酪氨酸免疫染色阳性细胞为小胶质细胞.面神经切断后吻合组面神经核磷酸苏氨酸和磷酸酪氨酸免疫染色强度的变化趋势同面神经单纯切断组. 结论面神经损伤所诱导的细胞信号转导的变化
其他文献
0 引言顽固性心力衰竭(RHF)是指经洋地黄,利尿剂和血管扩张药等综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难以控制的心力衰竭. 治疗上比较棘手,病死率较高.
0 引言恶性多发性浆膜腔炎一直是临床治疗极为困难的疾病,尤其是晚期,多数患者死于心包填塞. 国内近年来有应用导管引流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未见治疗重症恶性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机制. 方法在免疫组织化学基础上,采用流式细胞仪、电泳及电镜技术观察不同浓度多巴胺(DA)诱导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及
1临床资料1997—09/2005-07肾移植术后尿瘘的高龄患者9例,男5例,女4例;年龄60-68(平均63.4)岁.术前无明显膀胱病变,供肾动静脉分别与受体髂外动静脉行端侧吻合,供肾输尿管与受体膀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