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依靠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应?r——来自中国与OECD国家的测度研究

来源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是衡量各国科技创新水平的主要手段.运用DEA与Malmquist指数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2003—2016年中国和OECD创新型国家的科技投入产出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第一,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进步态势,但研发效率变化并非由技术研发引起,而是由于规模效应提升改善的.第二,典型的创新型国家大多表现为技术效率和规模效应同时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第三,未发现技术效率和规模效应的理想配比,需要本国根据自身发展的阶段及实际水平确定投入和产出的适当规模,注重科技创新中“量”与“质”的转化.
其他文献
20世纪30年代,随着有声电影的兴起,电影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电影演员的命运以及相关的文化特征、政治功能和艺术成就也随之发生巨变.舒绣文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位.正是
动态竞争研究作为连接企业微观竞争行为和宏观竞争战略的桥梁,关注度日益提升,但其研究重要性、研究热点和理论发展趋势仍相对模糊.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79篇动态竞争核
在开放式创新背景 下,从知识共创视角,探索多主体参与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实践发展和理论演进的必然结果.将多主体参与、知识共创分别划分为参与主体数、参与总人数,以及
在翁君奕老师《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之上,本文首先探讨了电信业宏观发展环境的历史性变化以及技术变革对电信业所带来的压力;其次,阐明了商务模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
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发展与转变,公民社会影响下的四螺旋创新驱动模式逐渐成为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新趋势.从四螺旋模式出发,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以中国30省高技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