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解题错误点滴谈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学到初中。知识本身对学生的要求大幅提高。但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发展与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错误。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
  下面就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作一简要分析。
  
  一、正视学生解题的错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对错误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是司空见惯的。在这种惧怕心理支配下。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忽视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害怕因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长此以往,学生虽片面接受了正确的知识,但对错误的出现缺乏心理准备。看不出错误或看出错误但改不对。甚至弄不清错误的缘由。持这种态度的教师只关心学生用对知识而忽视学生会用知识。例如。在讲有理数运算时。由于只注重得出正确的结果。强调运算法则、运算顺序,而对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注意不够,但后者对发展学生运算能力却更为重要。事实上。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学生所犯的错误和其对错误的认识,是学生获得和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比如在讲过a2-b2(a b)(a-b)后,让学生自己分解X4-y4,很快大家就做完了。结果只有一个学生做得正确,大多数学生都把x4-y4分解为(x2 y2)(x2-y2。没有发现原来x2-y2还可以继续分解。这时。教师适时地提出。分解因式要进行到每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这一要点,就给每个同学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错误不过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6种的某种尝试。它只能反映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某个阶段的水平。而不能代表其最终的实际水平。因此。揭示错误是为了尽量减少错误。而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正确的结论。而且领略了探索、尝试的过程,这对学生知识的完善和能力的提高会产生有益的影响,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二、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
  
  就初中学生解题错误而言,造成错误的干扰来自以下两方面。
  1 小学数学的干扰
  在初中一开始。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形成的某些认识会妨碍他们学习代数初步知识,使其产生解题错误。例如,在小学数学中。解题结果常常是一个确定的数。受此影响,学生在解答下述问题时出现混乱与错误。原题是这样的:礼堂第一排有a个座位,后面每排都比前一排多1个座位,第2排有几个座位?第3排呢?设m为第n排的座位数。那么m是多少?求a=20,n=19时m的值。学生在解答上述问题时,受到了确定的数的影响。把用n表示m与求m的值混为一谈。暴露出其思考过程受到上述干扰的痕迹。又如。小学数学中形成的一些结论都只是在没有学负数的情况下成立的。在小学,学生对数之和不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加数。即a b≥a是坚信不疑的,但是。学了负数后,a b≤a也是可能的。也就是说,习惯于在非负数范围内讨论问题,容易忽视字母取负数的情况,导致解题错误。
  2 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随着初中知识的展开,初中数学知识本身也会前后相互干扰。例如,在学有理数的减法时,教师反复强调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因而3-7中7前面的符号。“-”是减号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紧接着学习代数和。又要强调把3-7看成正3与负Z之和。“-”又成了负号。学生不禁产生到底要把。“-”看成减号还是负号的困惑。这种困惑不能很好地消除,学生就会产生运算错误。又如,了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三)是不等式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在这里犯错误,其原因就是受等式的性质(二)以及方程的解是一个数的干扰。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与综合问题时的表现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学生在解答简单问题时,需要提取、运用的知识少。因而受到知识问的干扰小,产生错误的可能性小;而遇到综合问题。在知识的选取、运用上受到的干扰大。容易出错。
  
  三、减少初中生解题错误的方法
  
  减少初中生解题错误的方法是预防和排除干扰。为此。要抓好课前、课内、课后三个环节。
  1 课前准备要有预见性
  预防错误的发生,是减少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主要方法。讲课之前,教师应预测到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产生的错误。就能够在课内讲解时有意识地指出并加以强调,从而有效地控制错误的发生。例如,讲解方程x/0.7-(0.17-0.2x)/0.03=1之前。要预见到本题要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性质,两者有可能混淆,因而要在引入新课前须准备一些分数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性质的练习。帮助学生弄清两者的不同,避免产生混乱与错误。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研究教科书正文中的关键字眼、例题后的注意、小结与复习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等,这样,就能够预见错误并有效防范,为揭示错误、降低错误打下基础。
  2 课内讲解要有针对性
  在课内讲解时。要对学生可能做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讲解。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课内条件允许的话。可由个别学生分析解答例题。再由学生订正,教师予以总结,并给学生展示揭示错误、排除错误的手段,使学生会识别错误、改正错误。课堂练习是发现学生错误的另一条途径。出现问题时应及时解决。总之,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学会识别对错,知错能改。
  3 课后讲评要有总结性
  要认真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总结出典型错误。加以评述。通过讲评,进行适当的复习与总结,也使学生再经历一次尝试与修正的过程,增强识别、改正错误的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的认知过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由表及里,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间正确与错误交织,教师只有对错误正确对待、认真分析、有效控制,才能使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逐渐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TOPSIS法是一种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它的思想可用于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本文应用它对辐射环境监测优化布点进行了研究,通过实例证明了TOPSIS方法具有简便、实用、准确的特点,为监测部门合理地布设辐射环境监测点位置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结合广西区内河流水文特征及内河码头项目施工工艺,从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水土保持监测和效益分析等方面着手,以柳州港鹧鸪江作业区6#~9#泊位工程及崇
采用间歇法研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浓度、pH值、介质、温度),4A沸石(简称四)对Sr^2+的吸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ZF对Sr^2+的吸附性能比较好,当Sr^2+浓度为0.05mol/L时,ZF对Sr^2+的吸附平衡时
在国家有关单位的支持下,由国际辐射防护协会、亚洲和大洋洲地区辐射防护协会、中国辐射防护学会、中国核学会、中国环境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和中国同位素和辐照
目的探讨肌注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激越症状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天津市安定医院住院治疗的有明显激越
本文目的是用克隆法研究γ射线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抗糖转移酶(HPRT)基因突变的量效关系.从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每份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滋
在秦山第三核电厂1号机组反应堆功率的凋试阶段中,发现反应堆端面(R1-110)区域人工装料点的剂量率远大于最终安全分析报告中规定的0.025mSv/h,虽采取许多措施,后来平均剂量率仍在0.05
文章针对广西治超执法情况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新形势下进行广西治超新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介绍了广西公路部门实施的治超执法新模式和手段,总结了广西特色治超执法模式
文章介绍了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土建类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现状,分析了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运行的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2005年1月-2014年12月在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酒相关障碍(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住院病历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