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成为数学学习的源动力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azhan197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这句话深刻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关键词:数学学习;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044-002
  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将生活的经验数学化,让数学更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体验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运用数学的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兴趣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把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展开学习与探索活动。
  例如在教学《分与合》一课时,我首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糖吗?明明和红红也很喜欢吃糖。课件演示:一天,明明和红红正在认真做作业,妈妈看见他们这么认真很高兴,拿出4粒糖奖励他们,他们拿到糖,可不知道怎么分,你们能帮他们分一分吗?这时同学们纷纷举手说:“老师,我来……”“老师,我有办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接着,我让学生同桌合作,借助学具来分一分,并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学生在分一分、说一说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学会了数的组成。
  除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境,生动有趣的动画幻想情境、小动物的童话世界情境同样能引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创设与之相关的生活情境,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集中,想参与其中的兴趣很快被激发出来。例如教学一年级的《统计》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景:课前播放一段动画片《蓝猫》的主题曲,师:同学们这么熟悉刚才的音乐,老师猜你们一定特别喜欢蓝猫。想知道它最近的消息吗?(课件出示场景配画外音)“蓝猫我改行做水果店老板了。”(出示凌乱的水果摊图片)师:瞧瞧它的柜台,你想说些什么?学生积极举手,都说“各种水果堆在一起太乱了,要分类摆放才整齐。”师:“如果这个盒子里的图片就是蓝猫柜台上的水果,你们愿意帮助他整理一下吗?”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表示愿意。接着四人小组合作分类整理,学生整理得又快又好。通过这些教学经历,我深深地感受到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必须让数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创设学生熟悉和喜欢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不难学,而且很有趣。做到了这些,你就能体会到孩子强大的学习能力。
  二、借用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知识理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可以说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我们常常发现,原本简单的数学问题,学生也感到困难,总认为数学枯燥、深奥。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我们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脱离,因此学生觉得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有时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理解。
  例如在教学《认识体积和容积》时,设计这样一个实验: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边操作边讲述:请同学们看,这里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左边的盛满水,右边的放了一个苹果。提问:同学们先预测一下,如果把左边杯子里的水倒入右边的杯子,结果会怎样?学生猜测后提问:那谁来倒一下试试。(学生倒)
  提问:结果和同学们预测的一样,那谁来说一说,为什么会剩下一些水?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容易就发现并理解物体是占有空间的。接着继续通过放入不同物体的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虽然是做实验,但是这样的实验再现了生活中的场景,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轻松地便理解了体积这个抽象的数学概念。
  又如在认识三角形三边长度关系时,可以从生活中选择走哪条路比较近帮助理解,对于在操作时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能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一讨论热点,可以通过生活中开窗关窗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理解体会。又如循环小数的概念,可以从老和尚讲故事去理解。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的生活经验是我们教学
  的一笔丰富资源,合理有效地使用它,学生学得有效,教师教得轻松。
  三、挖掘生活素材,引导学生价值体验
  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长久以来,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在教师们的课堂里,数学一直与定理、法则、记忆、运算、冷峻、机械等联系在一起,难学难教、枯燥乏味一直成为障碍学生数学学习的绊脚石。要改变这种现状,改变教学方式,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挖掘生活中的鲜活素材,将数学的价值、魅力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能、数学的美、数学的妙不可言,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例如张齐华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张老师在请学生说完自己生活中找到的圆后,用多媒体展示了如下的画面:平静的水面丢进一颗小石子(播放动态的水纹,并配以石子入水的声音)。学生激动地喊:水纹、水纹、圆……(声音此起彼伏),接着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张老师又将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用特殊仪器拍摄到的电磁波、雷达波、月球上的环形山等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接着问:“从这些现象中,你同样找到圆了吗?”此时学生惊异地、慨叹地说:“找到了。”可以看出,此时学生已经被深深地吸引,对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和渴望。因此当老师说:“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学生都激动地说“好!”张老师通过把藏在生活中的不易被学生发现的圆通过多媒体真实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到圆的神奇、美妙,从而使学习也变得快乐起来。
  除了圆的认识,许多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三角形的屋顶、斜拉桥、饼干、花坛,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产生的美丽图案,都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美。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数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在教学中,充分挖掘生活中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素材,让学生在情感上认同数学,喜欢数学,那么学生学习的动力就会源源不绝。
  四、设计生活作业,加强学生实践运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观点,他概括了“学以致用,然后知不足”的思想。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掘生活中的数学,收集数据材料,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感受数学应用的重要性和广泛性,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认识人民币》后,我布置了周末20元购物活动,要求孩子独立进行一次购物活动,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并体验购物过程中数量关系。这样既让孩子体验数学的乐趣,又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如在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利息》后,我布置了一次储蓄活动,将自己的零花钱的一部分存入银行。第二天交流时,同学们纷纷把自己的储蓄心得进行交流。有的学生说,我先比较了3家银行的利率,选择利率高的存;有的同学说,我存了3年的,因为我的钱反正现在不用,存的年数长利率高合算……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避免了学生机械记忆公式,又使学生学会了一些理财方法。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把生活与数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数学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让学生爱上数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看世界,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源动力。
其他文献
甲胎蛋白(AFP)是甲种胎儿蛋白的简称,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主要由胚胎肝细胞产生,少量在卵巢细胞及胃肠道上皮细胞产生。因甲胎蛋白自胎儿出生之后便不再继续产生,所以除孕妇
苏州中学园区校位于具有史前文明、湿地文化和高度国际化、现代化的苏州工业园区湖东地区。园区校拥有典型的欧风建筑、优美的自然环境、卓越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设施、舒
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营养不良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等患者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治疗,很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肝纤维化,若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肝
本文认为,加强企业的党建工作必须做到:不断加强党的领导,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最大限度发挥党组织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政治作用和先锋作用。
中医认为,生命的关键在于平衡.五脏气血调和,人体阴平阳秘,则既不会感受外来邪气,亦不会有内生之邪。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生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那么
近些日子不断传来我的同事、好友以及名人故去的噩耗,就去年11月25号这一天,就先后接到了我的四位朋友病故的消息,其中一位是我们科的大夫,我们共事近30年,是我的知心好友。
在组织具体的宣传报道中,怎样使报纸更好地成为密切党和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使党的声音与人民群众的声音处处合拍,心心相印? 首先,我们台州日报比较重视群众工作,专门建立
本文在分析我国体育研究中统计知识误用问题分类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避免误用的对策,主要是:加强研究者的自身素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习惯;加强学科的交
语码转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解释新信息、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沟通、活跃课堂气氛等作用.语码转换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应遵循目的语优先和母语适量、适时的原则和顺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比例应适当,在人们的饮食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到底分别应占多少比例?加拿大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18个国家的超过13.5万份饮食日记,给出了他们的答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