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qg1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专题包括三篇文章,皆为探讨中国社会分层或不平等现象与机制的实证研究。社会不平等是指社会成员在获取社会中的资产、有价值的事物或报酬(如财富、收入、权力、声望)的机会和能力上存在差异。社会分层,即社会不平等的制度化形成的具有等级层次的地位体系。许多研究表明,社会不平等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政治制度下都存在。
其他文献
期刊
2021年10月30日,《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办的"建党百年与学术期刊的繁荣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召开.中宣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中宣部出版局期刊处、教育部社科司出版处的领导,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武汉、西安、广州等高校的学报主编,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北京大学图书馆文献计量学研究院等期刊评价机构和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北京市文科学报研究会负责人,《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要刊主编与总编辑
期刊
《资本论》是马克思耗费毕生精力完成的宏伟巨著,恩格斯对《资本论》的理论贡献使其与马克思的名字不可分离地连在一起。唯物辩证法是《资本论》分析资本和雇佣劳动关系的根本方法,恩格斯不仅在马克思创立唯物辩证法过程中,与马克思共同完成了唯物辩证法在经济学领域的运用,而且在马克思逝世后对唯物辩证法作出了系统化和完善化的研究。《资本论》具有经久不衰的学术价值,恩格斯对《资本论》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他与马克思的三轮书信交流,以及修订《资本论》第一卷新版本和编辑出版第二、三卷所作的写作、注解、增补上。《资本论》是一把刺向资
历史主义方法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人类历史的基本方法。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创造性地运用人类历史发生学方法对“物质生产”“新的需要”“生命生产”“生产方式”和“意识”这五种因素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以强大逻辑力量和现实依据阐明了人类历史原始发生和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和本质规律,彻底批判了唯心主义观念论和旧唯物主义,彻底批判了唯心史观的错误观点和方法。基于此,一种新历史观得到科学阐发,一种坚持历史主义研究理路、彻底贯彻实践原则和辩证法精神的新哲学得以面世。
资本现代性逻辑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实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实践,在社会形态跨越的基础上,破除了无批判肯定资本与彻底否定资本之间的抽象二元论,形成了一条超越资本现代性逻辑的社会主义现代性道路,其基本特征就是驾驭资本。驾驭资本,一方面表现为承认和利用资本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表现为运用国家权力对资本进行规范和防控,在资本问题上"澄清前提、划定界限"。驾驭资本的中国道路,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逻辑,构建了资本-国家-人民的三元主体相协调的驱动模式,建立了社会平等和共同富裕的社会和谐模式,开
罗素的主要学术成就集中在逻辑学和分析哲学领域。在逻辑学方面,他为了避免悖论,提出(禁止)恶性循环原则,发展了简单类型论和分支类型论;以类型论为基础,建立了命题逻辑、一阶谓词逻辑、等词理论、摹状词理论等;坚持逻辑主义主张,用逻辑去担保数学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并在其逻辑系统中推导出很大一部分数学。在分析哲学方面,他用外在关系说反驳内在关系说,由此反叛康德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区分了真理的知识与事物的知识、亲知的知识与描述的知识、原始的真理与派生的真理,其知识论带有浓厚的经验论和怀疑论的色彩;发展了逻辑原子主义
宋学学派之一的张载之学,主要是通过诠释经典而展开义理之学的建构。张载的义理经学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为达到“乐天安命”目的而建构内圣之道,主要是以《周易》和《四书》为核心经典的义理之学;二是以经邦济世为目标而建构外王之道,主要是三《礼》为核心经典的礼义学与礼制学。张载在关中地区讲'学并创立的学派,是本义的关学;宋元明清陕西关中地域的儒学传统,是引申出来的广义关学。《关学篇》《关学续编》的“关学”是引申义的,作者基于历史编纂学目的,希望对关中地区乡邦文献人物作出全面整理。
游国恩在20世纪的文学史建构中具有重要的位置。20世纪上半期的文学史观大体可分为传统文道派的广义文学观与辞章派的狭义文学观,以及源于新文学派的纯文学观这样三大类型。游国恩的文学史观有一个从六朝派的文学观向折中于上述各种广狭义文学观的发展过程。其间章学诚的观点对其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游氏根据章氏著作、辞章两分之说来确立文学史的对象。其最早对先秦文学的叙述,仍然采取早期诸家上古三代的叙述框架。文章也对林传甲《中国文学史》的以治化与辞章来梳理中国文学史的学术贡献做了肯定。
“深察名号”是串联董仲舒文章美学与政治哲学的关键。他从中提炼出一种文法化入行文之中,一变西汉前中期以“事”为导向、痛陈利害式的奏议文风,其专深柔美、从容节制的“名理”之文成为之后奏议文的取法对象和美学典范。同时,作为用以研判是非顺逆的政治哲学方法论,“深察名号”关系董仲舒对于政治秩序和名教伦理的宏大思考。他以“名号”关联“天命”,将“名”理解为上天借助圣人所发出的声音与言辞,这具有鲜明的神学色彩。
在贬谪黄州时期,苏轼以"幽人"身份演《易》,著成《苏氏易传》,至谪居海南时修订完稿。其中对"幽人贞吉"作了别具一格的演绎,赋予崭新的内涵,并提出实现"幽人贞吉"的策略和途径。这与整部《苏氏易传》一样,不乏思想意义和理论价值,其思想理论却更多地被苏轼用于"洗心""忘忧",成了他作为"隐约而不愠"的"幽人"情怀及其生命的实践形态。这是解读苏轼,尤其是黄州、惠州与儋州三地苏轼的文化性格和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一个易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