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86-02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高中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全方位的功能;物理实验做得好,有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以看代做,以题代做,机械操作。试举两例:
现象一:程式化实验,虽然学生动手,但以单纯的机械操作为主。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按照规定的程式进行操作,去获取教师(或书本)所要求得到的实验数据(或实验结果),而不需要去考虑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去做,更不考虑实验中可能会存在什么问题以及需要如何去解决,结果有没有误差,如何展开误差分析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现象二:试题实验,就是学生用笔“做实验”。教师出一些实验题,学生通过做实验题目,代替实验操作,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强制性的灌输实验,挫伤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抑制学生的求知欲,不能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实验教学在“应试”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此法严重违背了物理实验的本质,危害性很大。
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是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现状,那就是“重知识、轻方法;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重机械训练、轻实质体验”。长此以往,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受到压抑,实验教学也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受此影响,动手能力差,思维能力差,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现在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知识,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想到,能否通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物理实验学习方式发生改变,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积极性,使实验教学走出困境?
二、高中物理实验学习方式的改变
江苏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期课改提出“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物理实验的要求提到了更高的高度,近几年江苏卷中的实验题,以全新的面孔出现在考生面前,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处理得到结论,体现了探究的思想,许多平时只重结论,不重实验过程的学校的考生无从下手,花了很长时间也得不到正确的结果。从现代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看,相对初中生,他们有更强烈的探究未知的欲望,他们兴趣广泛,自尊心强,思维活跃,不会满足于“按图索骥”、“按方抓药”式的实验学习,不会满足教师的陈规教学,因而改变陈旧的实验学习方式是必然的、合理的选择。
1.学生实验学习目标的改变
2.探索有效的、多样化的实验学习方式
3.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高中物理实验学习能力的较高要求,是对学生操作技能和思维品质的综合检测,是有效的实验学习方式之一。实验设计的特点是方法活、情景新、具有开放性,要求学生对实验的原理有透彻的理解,对实验器材有所取舍和组合,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实验器材,能根据设计的要求和条件,进行分析和判断,制定实验的方案,通过实验全过程的描述和具体步骤的实施,得出有关的结论并做出必要的说明。实验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合理胜、可行性、准确性、简洁性。
4.实验报告
学写实验报告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习惯,学会科学表达的重要环节,也是实验活动的必要形式。学生自己撰写实验报告,设计数据表格,明确要求学生对实验进行全面总结,包括实验目的与原理、实验仪器选用与步骤、数据测量与处理过程、实验结果与问题讨论以及实验条件与干扰因素等。实验报告应力求准确可靠、完整简明、表达规范、有创意。
5.小课题作业
适当布置类似于课题研究的“小课题作业”,让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一些探索的方法,对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6.动手做
学校的物理实验室可全天候开放,为学生实验学习提供了实验的舞台。学生实验学习中的困惑,或对某些现象有特别的兴趣,可到实验室与教师一起进行探讨,并设计操作。创造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实验环境,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物理实验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三、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的改进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过程,也是学生物理思维的练习过程。教师应细心设计实验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用于不同的实验活动,达成各种实验教学目标,使物理实验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和感受。教学方式的改进应立足于以下几点:“实验―训练”方式;“实验―归纳”方式;“实验―探究”方式;“实验―应用”方式的改进。
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感知、体验物理客观世界的规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猜想;重视过程的综合评价;有足够的信息量;有合作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有信息化、生活化的学习环境;注意技能规范与思维创新的融合;渗透物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让学生明白实验“做什么”和“怎样做”,教师的示范点拨,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的合理、规范、协调、熟练程度。教师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像科学家那样思维,自己构想实验方法,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干扰因素,在实验中测量数据,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在信息中寻找和发现规律。设计实验探究方案,选择仪器、设备、工具来收集证据,并通过分析数据来验证假设或修正假设,最后形成实验探究结果。物理概念、规律的应用,并不局限于实验室,引导学生把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解决真实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实际上,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的改进还很有限。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解决,比如:对学生实验学习的评价、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和多样化、DIS实验室的运用等,我们物理教师可以在这些方面做一些尝试和探究。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高中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全方位的功能;物理实验做得好,有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以看代做,以题代做,机械操作。试举两例:
现象一:程式化实验,虽然学生动手,但以单纯的机械操作为主。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按照规定的程式进行操作,去获取教师(或书本)所要求得到的实验数据(或实验结果),而不需要去考虑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去做,更不考虑实验中可能会存在什么问题以及需要如何去解决,结果有没有误差,如何展开误差分析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现象二:试题实验,就是学生用笔“做实验”。教师出一些实验题,学生通过做实验题目,代替实验操作,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强制性的灌输实验,挫伤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抑制学生的求知欲,不能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实验教学在“应试”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此法严重违背了物理实验的本质,危害性很大。
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是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现状,那就是“重知识、轻方法;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重机械训练、轻实质体验”。长此以往,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受到压抑,实验教学也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受此影响,动手能力差,思维能力差,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现在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知识,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想到,能否通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物理实验学习方式发生改变,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积极性,使实验教学走出困境?
二、高中物理实验学习方式的改变
江苏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期课改提出“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物理实验的要求提到了更高的高度,近几年江苏卷中的实验题,以全新的面孔出现在考生面前,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处理得到结论,体现了探究的思想,许多平时只重结论,不重实验过程的学校的考生无从下手,花了很长时间也得不到正确的结果。从现代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看,相对初中生,他们有更强烈的探究未知的欲望,他们兴趣广泛,自尊心强,思维活跃,不会满足于“按图索骥”、“按方抓药”式的实验学习,不会满足教师的陈规教学,因而改变陈旧的实验学习方式是必然的、合理的选择。
1.学生实验学习目标的改变
2.探索有效的、多样化的实验学习方式
3.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高中物理实验学习能力的较高要求,是对学生操作技能和思维品质的综合检测,是有效的实验学习方式之一。实验设计的特点是方法活、情景新、具有开放性,要求学生对实验的原理有透彻的理解,对实验器材有所取舍和组合,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实验器材,能根据设计的要求和条件,进行分析和判断,制定实验的方案,通过实验全过程的描述和具体步骤的实施,得出有关的结论并做出必要的说明。实验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合理胜、可行性、准确性、简洁性。
4.实验报告
学写实验报告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习惯,学会科学表达的重要环节,也是实验活动的必要形式。学生自己撰写实验报告,设计数据表格,明确要求学生对实验进行全面总结,包括实验目的与原理、实验仪器选用与步骤、数据测量与处理过程、实验结果与问题讨论以及实验条件与干扰因素等。实验报告应力求准确可靠、完整简明、表达规范、有创意。
5.小课题作业
适当布置类似于课题研究的“小课题作业”,让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一些探索的方法,对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6.动手做
学校的物理实验室可全天候开放,为学生实验学习提供了实验的舞台。学生实验学习中的困惑,或对某些现象有特别的兴趣,可到实验室与教师一起进行探讨,并设计操作。创造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实验环境,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物理实验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三、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的改进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过程,也是学生物理思维的练习过程。教师应细心设计实验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用于不同的实验活动,达成各种实验教学目标,使物理实验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和感受。教学方式的改进应立足于以下几点:“实验―训练”方式;“实验―归纳”方式;“实验―探究”方式;“实验―应用”方式的改进。
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感知、体验物理客观世界的规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猜想;重视过程的综合评价;有足够的信息量;有合作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有信息化、生活化的学习环境;注意技能规范与思维创新的融合;渗透物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让学生明白实验“做什么”和“怎样做”,教师的示范点拨,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的合理、规范、协调、熟练程度。教师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像科学家那样思维,自己构想实验方法,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干扰因素,在实验中测量数据,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在信息中寻找和发现规律。设计实验探究方案,选择仪器、设备、工具来收集证据,并通过分析数据来验证假设或修正假设,最后形成实验探究结果。物理概念、规律的应用,并不局限于实验室,引导学生把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解决真实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实际上,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的改进还很有限。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解决,比如:对学生实验学习的评价、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和多样化、DIS实验室的运用等,我们物理教师可以在这些方面做一些尝试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