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器官脱垂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盆腔器官脱垂( 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研究表明大约30% ~50%的女性会出现POP,且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可以预见,随着人口的老龄化,POP对女性患者和医疗系统的负担将越来越重[1] . POP是一种多病因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POP与年龄、体内激素、长期腹压增加和产科因素(如产次、婴儿体重、会阴侧切等)密切相关[2] .然而,这些并不能完全解释POP的病因,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POP是在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发展的[3] .公认的是POP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共同作用的复杂病理过程,虽然它的发病机制依旧不明确,但是随着技术进步,现今这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主要从盆底组织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合成及代谢、盆底的神经损伤和氧化应激、雌激素受体、HOXA11、易感基因等方面对 POP 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思路和方向.
其他文献
青少年抑郁症是常见的青少年情感性障碍疾病,与成年抑郁症患者不同的是,青少年时期患者发病具有易怒、攻击行为等特点,常反复发作。目前青少年抑郁症中终身患病率为15%~20%,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1]。考虑到青少年时期患病特点,除院内常规治疗外,增加规范院外管理与关怀十分必要,可控制病情进展。随着手机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平台逐渐被应用于院外护理支持中,可保证院外医护患实时信息传递、在线交流,提高院外干预质量[2]
桥梁结构监测技术在桥梁及隧道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结构损伤成因分析、指导养护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山区桥隧结构安全保障,现有的监测解决方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期刊
2019年12月3日,“交通运输部2019年度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入库成果”正式对外发布,64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9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以及59项专利、98篇论文和46篇论文入选,标志着一批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展示交通运输科技创新的先进水平和发展方向的项目成果,将进入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快车道。
2021年5月19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国公路桥梁共有91.28万座,其中特大桥梁6444座,大桥119935座.rn这意味着,大桥及特
期刊
2020年11月24日,在宜春至遂川高速公路项目办第一阶段动员大会上,代表中铁十一局集团二公司的宜春至遂川高速公路C3标(以下简称“C3标”)项目经理姜鸿频频走上领奖台,先后领
期刊
桥隧健康监测系统必须做到对每座桥隧建立起“健康档案”,对桥隧结构状态数据及维修数据“留底”.如此,方能在此后的每次“不适”中,更科学地找到应对办法.此外,桥隧健康监测
期刊
目前我国人工流产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卫生健康年鉴2020显示,近年来我国接受人工流产的女性平均每年大约900多万人,其中低龄者、未育者所占比例更是突出,重复人工流产的比例也
期刊
人类精子库是以治疗不育症及预防遗传病和提供生殖保险等为目的,利用超低温冷冻技术,采集、检测、保存和提供精子并进行相关研究的公益性机构。1886年,国外学者Mouteyazza发现人类精子在低于-15℃时仍然能够生存,他首次提出"精子库"的概念。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科学家们发现甘油具有良好的细胞冷冻保护特性,成功把冻存于干冰中人类精子解冻后用于人工授精获得妊娠;通过不断优化精液冷冻方法,1963年Sherman把冷冻储存于-196℃液氮中的精液解冻后获得理想效果。
夫妻或男女性伴同治是国际上公认有效率高的性传播疾病治疗方法,曾流行于欧美等国.虽然性交不是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唯一传播方式,但会阴部皮肤接
2020年7月,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七局一公局”)喜中宜春至遂川高速公路(以下简称“宜遂高速”)B4标(以下简称“B4标”)线路全长9.252公里,桥隧比为4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