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堉才是“需求层次理论”的鼻祖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62298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往学术界都把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奉为需求层次理论的鼻祖;但最新的研究成果,彻底推翻了这一陈见,认为中国明朝的科学家朱载堉才是需求层次理论的鼻祖,比美国人马斯洛还要早约三百六十多年,且朱载堉对需求层次的认知,要比马斯洛更独特,更显棋高一着。
  关键词:朱载堉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鼻祖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4-0291-04
  朱载堉(1536—1611年),一生刻苦求真,越祖规,破故习,注重实践和实验,共完成《律学新说》、《算学新说》、《嘉量算经》、《乐律全书》、《律吕质疑辨惑》、《嘉量算经》、《律历融通》、《瑟谱》和《醒世词》等20多部巨著。 因首创十二平均律,被誉为世界级的音乐奇才,而他在数学、天文学、物理学、文学和舞蹈学、乐器制造等领域也有惊世建树,英国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称之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 。
  “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常被团队组织和企业应用到员工激励、企业管理当中。由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1908—1970年),在1943年著撰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的,是他毕生都在研究着的一项学术课题。
  一
  朱载堉与马斯洛,无论从哪个领域去看,他俩都是风马牛毫不相及。也确实如此,在全世界的公众视域中,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学者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中提出的,因此学术界都把马斯洛奉为需求层次理论的鼻祖。但是,笔者最新的研究成果,彻底推翻了这一陈见,认为,中国明朝的科学家朱载堉才是需求层次理论的鼻祖,且朱载堉对需求层次的认知,要比马斯洛更独特,更显棋高一着。笔者的研究是从朱载堉《醒世词》中的一首“词曲” 《十不足》开始的。
  《十不足》
  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下象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这首“词曲”描写了明代一个典型人物终生不断的人生需求:
  吃好→穿好→住好→性好→行好→家丁多→要当官→当大官→当皇帝→交仙友→上天宫
  此“词曲”是收录在《醒世词》一书之中的,由书名我們就可推定作者深层次目的是要作出科学认识的醒诫与告示,论述和说明。那么朱在《十不足》中通过描写明代的这一个典型人物终生不断的人生需求,向人们论述或说明了一些什么呢?
  其一,“十不足”实际上是人的需求的宏观展现,每一等级的需求叙述本身都是一条具有明晰起点和相应终点的完整线段;更深入去解读,我们还可以发现,基本上每一等级的欲望终点,都最大限度地超越和满足了这一等级的欲望起点:
  为饥——有食;思衣——绫罗;房屋——高楼并大厦;美貌妻——娇妻美妾;马——高头马;跟随——十数个家人;势——知县位;大官——阁老;登基——南面坐天下;想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上天——梯子未做下大限到。
  从文义上我们就可看出,朱载堉认为的人的需求,大致是从(1)吃穿与炫耀的需求(为饥——有食;思衣——绫罗),向(2)住宿与炫耀的需求(房屋——高楼并大厦),向(3)性与感情及炫耀的需求(美貌妻——娇妻美妾),向(4)快捷舒适出行及炫耀的需求(马——高头马),向(5)安全及炫耀的需求(跟随——十数个家人),向(6)被人尊重及炫耀的需求(势——知县位;大官——阁老),向(7)以皇权为中心的自我实现的需求(登基——南面坐天下),向(8)以交仙友登天宫为中心的“自我超越需求” (想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上天——梯子未做下大限到),由低级向高级,层层递进着的。
  请注意,朱载堉所指认的这八大需求层次,其中“炫耀自己的需求”,大致是贯串在所有层次中的。
  其二,“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充分说明了人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如果不是自然力的戛止,或自我不加以克制,是不可能得到彻底的满足的。
  其三,从奔忙——为饥,思衣——绫罗,房屋——高楼大厦,美貌妻——娇妻美妾,马——高头马,跟随——十数个家人,势——知县位,大官——阁老,登基——南面坐天下,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天梯;可从中发现,人的需求是从现实主义出发,逐渐攀向于浪漫主义的。
  其四,人的需求的主干是官权需求和皇权需求,本质是对政治权力的需求,对官本位的需求,这点从该人物终生不断的需求系列中“要当官——当大官——当皇帝 ”占据总需求的3/11就可了然。
  其五,想与神仙下象棋——又问哪是上天梯,文末三句说明,人的需求的最高境界是与神仙们平等地嬉戏对话,并进入神仙的宫殿,成为神仙的一员。
  其六,需求发展到最后,“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说明人的需求的终极点是圆寂,从小欲小有开始不断壮硕着,到大欲大有走向极端大欲,然后最终归为大无,以圆寂为哲学终结。
  二
  以上六点就是笔者目前理解到的,明代朱载堉所提出的人的需求层次论,那么朱的需求层次论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是个什么关系呢?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大致内容是:
  (1)生理上的需求。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行的方面的要求。生理需求是激励人们行动最强大的动力。   (2)安全上的需求。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事业和财产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当这种需求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求。这一层次的需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谊和爱情的需求,二是归属于群体的需求。
  (4)尊重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5)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求。
  马斯洛自己对需求层次理论补充的主要内容是:
  (1)五种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因为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求,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求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需求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求处于从属地位。人的最迫切的需求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
  (2)五种需求可以分为高低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和感情上的需求都属于低一级的需求,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级需求是无止境的。
  (3)除五种基本需求之外,马斯洛在晚期时还提出过笫六种“自我超越需求”。当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充分地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时,所出现的短暂 “高峰经验”,通常都是在执行一件事情时,或是完成一件事情时,才能深刻体验到的这种感觉,一般都是出现在艺术家、或是音乐家身上;例如一位音乐家,在演奏音乐时,所感受到的一股“忘我”的体验。 一位艺术家在画圖时,感受不到时间的消逝,他在画图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跟一秒一样快,但每一秒却活的比一个礼拜还充实。“自我超越需求”,经常被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层次中。
  目前公众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评价是:
  (1)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指出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2)马斯洛的这个理论对人类总体来说是适用的。但对于个体来说却不一定完全适用。
  (3)马斯洛的五项基本需求有时并不按照顺序发展而出现跳级的现象。如有的人刚解决吃饭问题,但为了获取别人的尊重而购买超出自己能力的奢侈品。莫泊桑在他的小说《项链》中就很出色地描写了这种人。食未必常饱,却去求美;衣未必常暖,却去求丽;居未必常安,却去求乐。
  (4)五种需求的层次是循环的。比如大吃大喝,有的人就喜欢花大把钞票去吃稀奇的,这是不是五个层次循环起来了呢?自我实现需求得到满足了之后又回到更高层的生理需求来了。
  (5)需求没什么层次之分。例如,性骚扰这种低级趣味的生理需求,在总统、CEO、世界银行行长等高级人物身上,也不乏实证。
  将朱载堉需求层次理论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及与目前公众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评价对比起来看,我们就可以发现:
  (1)朱载堉所认定的人的基本需求,大致是从(a)吃穿与炫耀的需求(为饥——有食;思衣——绫罗),向(b)住宿与炫耀的需求(房屋——高楼并大厦),向(c)性与感情及炫耀的需求(美貌妻——娇妻美妾),向(d)快捷舒适出行及炫耀的需求(马——高头马),向(e)安全及炫耀的需求(跟随——十数个家人),向(f)被人尊重及炫耀的需求(势——知县位;大官——阁老),向(g)以皇权为中心的自我实现的需求(登基——南面坐天下),向(h)以交仙友登天宫为中心的“自我超越需求” (想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上天——梯子未做下大限到),由低级向高级,层层递进着的。马斯洛所认定的人的基本需求,是从(a)生理上的需求,向(b)安全上的需求,向(c)感情上的需求,向(d)尊重的需求,向(e)自我实现的需求,向(f)“自我超越需求”,由低级向高级,层层递进着的。从抽象层面上看,朱载堉与马斯洛的认定虽然层次秩序略有区别,但范围是基本相同的。
  (2)朱载堉所认定的八大需求层次,其中“炫耀自己的需求”,基本上是贯串在所有层次中的,比较马斯洛从未提及于此,朱能识至于此,是比马斯洛更显棋高一着的。
  (3)朱载堉并未限定人的哪些需求才是永无止境,这意味着,他认为人的所有需求都是永无止境的。如果不是自然力的戛止,或自我不加以克制,所有需求是不可能会得到满足的;而马斯洛只认为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级需求才是永无止境的,低级需求是有止境的。但正如前文所述,从公众对马斯诺理论的评价及实际情况来看,人的所有需求确证都是永无止境的。所以朱载堉在这一点上的认识,也是比马斯洛更显棋高一着的。
  (4)朱载堉认为人的有些需求是脚踏实地的,是可以实现的,但另外还有些需求却是想象中的幻觉,是神话(宗教),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这些又确实也是人的种种需求(信仰);此外,从朱载堉《十不足》描写的顺序还可以看出,他认为人的需求是从现实主义出发,逐渐攀向于浪漫主义的,而马斯洛所指认的五项基本需求,加上晚期提出的“自我超越需求”,也有从现实主义出发,逐渐攀向于浪漫主义的痕迹;但马斯洛没有认识到人的想象性的需求,幻觉性的需求,神话宗教(信仰)类的需求,所以从这点来看,朱载堉又是棋高一着。
  (5)朱载堉认为人的需求的主干是对政治权力的需求,对官本位的需求,这点与马斯洛的需求论有天壤之别,他从未提及过人的官权需求。
  (6)朱载堉认为人的需求的最高境界是与神仙平等地嬉戏对话,并进入神仙宫殿,成为神仙的一员。这点与马斯洛也有天壤之别,如前所述,马斯洛认为需求的最高境界只是“高峰经验”,且出现在艺术家身上。   (7)朱载堉认为人的需求的终极点是圆寂,从小欲小有开始不断壮硕着,到大欲大有而走向极端大欲,然后最终归为大无,以圆寂为需求的哲学终结。但马斯洛缺少需求的终极点这一视域,对极端大欲没有论及;因此可以认定马斯洛需求论不是一个周延的、上升到哲学层次的理论,说白了就是朱载堉的的需求论,要比马斯洛的需求论更哲学,更彻底。所以从这点来看,朱载堉又是棋高一着。
  三
  由上阐述,最终结论是:
  (1)朱载堉才是“需求层次理论”的鼻祖。因为: 1)从抽象层面上看,朱载堉与马斯洛对人的需求的认定范围及层次是基本相同的。2)朱载堉与马斯洛均认为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是由低级向高级层层递进,逐步上升的。3)朱载堉与马斯洛都认识到了人的需求无止境的特点,虽然朱载堉与马斯洛的指认范围不同。4)朱载堉认为人的需求是从现实主义出发,逐渐攀向于浪漫主义的;而马斯洛人的需求,也有从现实主义出发逐渐攀向于浪漫主义的痕迹。5)朱载堉提出“需求层次理论” 的时间比马约要更早三百六十多年。
  (2)朱载堉 “需求层次理论”更为独特。因为:1)朱载堉认为人的需求的主干是对政治权力的需求,对官本位的需求,这点与马斯洛的需求论有天壤之别。2)朱载堉认为人的需求的最高境界是与神仙平等地嬉戏对话,并进入神仙的宫殿,成为神仙的一员。马斯洛认为需求的最高境界是“高峰经验”,一般都是出现在艺术家身上。
  (3)朱载堉 “需求层次理论” 更显棋高一着。因为:1)朱载堉认为人的所有需求都是永无止境的,而马斯洛只认为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级需求才是永无止境的,低级需求是有止境的。从公众的评判及实际情况来看,朱载堉在这一点上的认识,比马斯洛更显棋高一着。2)朱载堉认为人的有些需求是可以实现的,但另外还有些需求却是想象中的幻觉,是神话的(宗教的)是不可能实现的。而马斯洛指认的所有需求,都没有触及到人的想象性的需求,幻觉性的需求,神话宗教(信仰)类的需求,所以从这点来看,朱载堉也更棋高一着。3)朱载堉认为“炫耀自己的需求”,基本上是贯串在所有层次中的,这又是比马斯洛更显棋高一着的。4)朱载堉认为人的需求的终极点是圆寂,以圆寂为需求的哲学终结。而马斯洛需求论缺少需求的终极点这一视域,说白了就是朱载堉的的需求论,要比马斯洛的需求论更哲学,更彻底。
  为强化立论,笔者最后再作如下说明:
  朱载堉《十不足》这一首“词曲”,从表层看,似乎是一篇波澜不惊的文艺作品,并没有作出科学理论的篇章推演,但在前述已经指出,朱载堉的此篇“词曲”是收录在《醒世词》一书之中的,由书名我们就可推定他内心深层次的目的是要作出科学认识的醒诫与告示,论述和说明;因为朱载堉的一生,都是专注于在做科学研究的,他是一位世界级的专家学者,他的许多科研成果,在他的时代,是冠甲于全球学术界的,乃至今日,他的多项科研成果,在全球范围仍然让大家难望其项背,因此对他的貌似文艺化的一些文章,我们必须抛开文艺化的表层,一定可以,也完全可以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去解读他的深层见解。
  笔者还认为,解读者除必须以作者的生活经历、世界观、行事风格、创作意图、创作环境、心理动机、人生目标为解读出发点去解读古代文本之外,还应该借助于当代最前沿的一些文本写作方法去解读古代文本。众所周知,当今时代,对科学现象与理论进行说明和论证的文章,也有大量文艺性的,借助于诗歌小说故事等文艺体裁去写作“科学现象与理论的说明和论证” 的文章,一般称之为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大多是自然科学的,当然也可以是社会科学的,这些就是当代科学界常用的“电子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即以艺术的角度去研究科学、论述科学、解读并推动科学。中外有众多的世界级的科学家都对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予以方法论的赞誉,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李政道在《艺术与科学》一文中认为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艺术和科学一直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他多次强调“艺术和科学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们完全可以把朱载堉的《十不足》视同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我们的这种解读方法就是“电子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 的方法,古代没有“电子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所以人们对朱载堉的《十不足》还只是看到文章的字义表层,而当今我们有了“电子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就可以看到朱载堉《十不足》中最微观和最宏观的“人的需求层次论”的全貌了。我们都知道,当国家认为以目前考古的方法和技术尚不足以发现文物古迹的价值并能保护好文物古迹时,宁可不去发掘,力求保持现状,以按兵不动为上;所以,方法和技术对考古非常重要,没有先进的方法和技术,你就发现不了古人的大智和大慧,你就保护不了古人的大智和大慧;但在今天,我们终于发现了朱载堉《十不足》中那些可以改写世界科技史的又一项里程碑式的大智和大慧了。
  拜学朱载堉,笔者也是一位中华民族管乐器研制并演艺的专精学者,在阅读朱的《乐律全书》有关资料时,无意之中竟发现朱载堉早在明朝中后期就开掘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理论”,这比美国人马斯洛还要早约三百六十多年,这是促成本文的最重要动因。
  参考文献:
  [1] 朱载堉.醒世词[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2]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EB/OL].MBA智库百科—百度百科.
  [3] 习小林.论邓小平理论对当代中国审美观的影响[J].巢湖学院学报,2008,(2).
  [4] 李政道.艺术和科学[J].文艺研究,1998,(2).
  [5] 徐飞.朱载堉十二平均律算法考[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4,(5).
  [6] 吴鸿雅.朱载堉新法密率的科学抽象和逻辑证明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10).
  [7] 范沛潍.朱载堉和他的《醒世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
  [8] 王兴亚.朱载堉生平事略若干问题的探讨[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6).
  It States that It was the Chinese Scientist Zhu Zai Yu in Ming Dynasty
  that Firstly PutForward the Hierarchy Theory of Needs
  ——Which was Superior and More Unique
  XI Xiao-lin
  (Party School of Guanzhou CPC Committee,Ganzhou 341000,China)
  Abstract:Academics in the past consider 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 Abraham Maslow as the founder of the hierarchy theory of needs.However,the latest study results from the author have overthrown such kind of biases.It states that it was the chinese scientist Zhu Zai Yu in Ming dynasty that firstly put forward the hierarchy theory of needs which was about 360 years as earlier as Maslow.Also,the knowledgement from Zhu Zai Yu is suoerior and more unique than that from Maslow.
  Key words:Zhu Zai Yu and Maslow;the hierarchy theory of needs;the founder
  [責任编辑 王晓燕]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对民族旅游的研究愈多,其中民族旅游对民族文化的影响问题是民族旅游研究的重点。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进行实地观察、访谈,来探析民族旅游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民族旅游;民族文化影响;裕固族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4-0221-02  一、民族旅游影响研究概述  民族旅游影响的研究出现于20世纪
期刊
摘 要: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小贷公司从无到有,在中国巳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为更好地服务三农及小微企业,客观了解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现状。以此为出发点,对江苏东台市汇民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等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额信贷;服务三农;小微企业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4-0069-06  一、中国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背景  (一)小额贷款公司的概念 
期刊
摘 要:赣州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和风景秀丽的地方,倚仗这些天然的先天优势,其旅游业也蓬勃发展,但通过对其旅游行业及景点现状梳理、分析之后发现不少旅游路线开发不够或重复开发,配套服务跟不上,不能有效合理分配旅游资源,对赣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基于这一考察结果,提出建设跨景区、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赣州;跨景区;跨区域;旅游线路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研究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运用地方医院教学,探讨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招生现状与存在问题与地方医院资源情况和明显优势、附属和地方教学医院合作、地方教学医院建立教学管理系统和运用地方医院教学探索,通过多年的实践得到了四方面体会。  关键词: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地方医院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4-0219-03  佳木
期刊
摘 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人民智慧的象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对于遗产保护与研究少数民族的文化有着重大的意义。以保靖县土家族摆手舞为例,从其旅游开发现状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来保护、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艺术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土家族摆手舞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国际化发展战略指导下,通过整体布局设计,把国际交流中心项目打造成为“六位一体”的综合实训中心的标杆项目和校内中央商务区项目,使之成为学校培养现代服务业国际化人才的真实岗位实践区。  关键词:国际化;“六位一体”;实训中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4-0273-03  一、项目背景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
期刊
摘 要:国民经济学是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课程。通过对国民经济学历史形成的分析,展望了国民经济学未来发展的方向。从历史上看,国民经济学课程的产生与中国传统经济体制密切相关,并随着中国经济改革不断完善。目前,中国进行的政府主导下的以构建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渐进性改革是国民经济学在当前中国存在主要原因,并提出国民经济学研究未来的发展领域。  关键词:国民经济学;形成;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
期刊
摘 要:四川省和墨西哥尤卡坦地区在旅游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运用SWOT的方法全面分析四川旅游产业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而探究产业发展瓶颈的原因所在;最后,通过钻石模型的提出,结合尤卡坦地区的经验,提出增强四川省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尤卡坦;SWOT;问题;原因;钻石模型;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弘扬焦裕禄精神两者是本质上是一致的。主张通过四个“高度契合”,即坚持群众路线与坚持司法为民高度契合,坚持群众路线与坚持司法改革高度契合,坚持群众路线与坚持改进司法作风高度契合,坚持群众路线与坚持法官队伍建设高度契合,来引导每一位党员做一名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对法院的党员干部而言,更进一层,就是做一个好法官。  关键词:法院;群众路线;焦裕禄;法官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国家政党政纲政策的执行离不开党政机关或团体,而党政机关或团体干部是政党政策的传达者和推行者。蒋介石为了满足其独裁统治的野心,使三青团更好地为国民党统治服务,制定了三青团的干部选拔任用即干部的人事安排政策。三青团干部人事安排是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三青团;干部;人事安排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4-0299-02  国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