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改革中的“权”与“责”

来源 :世界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tm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苏联在经济改革中比较注意把扩大企业权利同加强企业责任结合起来。戈尔巴乔夫在二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坚决扩大联合公司和企业的独立自主性的范围,提高联合公司和企业对取得最终成果所负的责任。 苏联在开始五个部的新经济试验时,除了扩大联合公司和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减少一些指令性指标外,还明确加重了企业的责任。例如,修改了的企业考核指标体系包括:按合同规定的供货义务,
其他文献
<正>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基础仍然是资本积累。但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所需的资本积累量与私人垄断资本的积累能力有很大矛盾。这一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由于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的作用,有保证的垄断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规模的资本积累,但私人垄断资本能力有限;第二,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加快了资本贬值,而为保持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私人垄断资本又必须加大对科学技术研究的投资,必须不断提高资本有机构成,这种资本积累的加速度要求和私人垄断资本的积聚能
<正> 50年代是日本引进外资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日本实施了引进外资政策,并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引进外资的体制,为60年代实行资本自由化政策、大量引进外资打下了基础。 一、引进外资的背景 二次大战前,日本曾是美国在亚洲最大的市场。战后,日本处于“盟军”的全面占领之下。美国对日占领政策有两个目的,一是彻底破坏日本的军事力量;二是使日本经济制度
<正> 瑞典经济模式别具一格。在西方《比较经济学》著作中,瑞典是常见的研究案例。但直到目前为止,瑞典经济模式却较少受到我国社会科学界的关注,笔者仅就目前粗略所知,作以下简介浅议,以期进一步深入考察研究。 一、瑞典模式的经济基础 关于瑞典经济体制的性质与类型归属,在西方著作中众说不一。有的说它是“计划市场”体制,有的说它是“混合经济”体制,有的称它为“有调节的资本主义”或“福利资本主
<正> 苏共中央六月(1987年)全会和苏联最高苏维埃分别通过的《根本改革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以下简称《基本原则》)和《国营企业法》,以及戈尔巴乔夫的报告,使我们对苏联经济改革的总路子明确起来了。在这以前,苏联所提出的根本改革的总路子不很清楚,所采取的局部改革措施基本上也没有跳出原来的框框。但是,上述两个文件,使人感到苏联经济改革的路子有突破以往改革的老框框而实现模式上转变的可能。因此,对这次全会的意义决不能低估,它有可能成为苏联经济体制实现根本性转变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个里程碑。
<正> 经济自由区是在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划出具有确定界线的区域。它采取与设区国或地区其它地区不同的特殊开放政策,如减免关税、提供良好可靠的投资环境、简化繁杂的进出口手续,以吸引外资发展设区国或地区的经济。根据经济自由区经济活动的主要功能,可把世界经济自由区分为商业型、工业型和综合型三种类型。 商业自由区以商业贸易为主要经济活动功能,主要包括自由港、自由贸易区、转口区、免税商场、旅游区、银行及保险自由度、保税仓库以及免税区。它是在封建社会后期(13世纪),
<正> 近些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的经营形式和范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开始起着截然不同于往日的新作用。 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涌现出大量新的金融工具,出现了一些明显的新趋势,使国际金融交易的规模迅猛扩大,大大超过了国际商品交换的规模。据美国摩根信托公司统计,目前全世界外汇
<正> 《世界经济》1987年第4期所载金岩石同志的《资本输出与国际投资》一文提出,应该“从理论上澄清资本输出的含义及其同国际投资的区别”,这是十分必要的。作者对资本及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这一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现象,进行了剖析,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读后颇受启发。但同时我认为有些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和商榷。
<正> 18世纪的产业革命首先是从英国开始的,这已毫无疑义。但是,英国的产业革命,究竟发生在18世纪什么年代?这个问题似乎早有定论,其实不然。笔者最近在查阅英国产业革命史资料过程中发现,我国史学界、经济史学界及经济学界对英国产业革命起始年代的说法很不一致,感到有进一步辨析的必要。故不揣冒昧,书就此文,略陈陋见,以求专家们赐教。
<正> 战后初期,日本外贸宏观控制曾一度采取以“国营贸易”为特征的直接控制模式。这种控制模式完全割裂了对外贸易同国内生产之间的自然联系,阻塞了国内市场同国际市场之间的通道,也模糊了进出口商品价值的真实表现。因而,随着国内外经济政治条件的变化,日本1949年12月实施《外汇及外贸管理法》,1954年成立“最高出口会议”,逐渐确立了以间接控制为主的外贸宏观控制模式。
<正> 股份制度是资本主义的产物。但是,它作为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方法,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同样具有借鉴意义。这是因为: 第一,资金短缺是社会主义各国经济长期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扩大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