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全球化时代政治理论教育内容的创新研究

来源 :职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1gwe52rg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严峻挑战,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必须在新的条件下进行理论创新,特别要加强对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以达到更好效果。
  【关键词】教育全球化;民族精神;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8-0072-02
  
   一、教育全球化要求政治理论教育内容的创新
  
  教育全球化体现为各国、各民族和各种不同文明体系之间教育的相互依存、合作互动和利益共享。[1]伴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已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了迎接全球化的挑战,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切切实实予以加强和改进。
  教育全球化在相当程度上意味着世界各国和整个人类社会文化、教育的相互融合。只是,这种融合有着浓厚的欧美化倾向。由于欧美国家率先完成了工业化,在教育输出上他们就具有了绝对的优势。于是他们在向他国输送教育时,客观上是为别国提供先进的教育范式;主观上则是将自己特殊的教育价值观确立为全球普遍的教育价值观,强行向世界推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制度与方法。从理论上看,教育全球化表现为教育的普遍性,体现为世界各国、各民族和各种不同文明体系之间在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上的某种趋同,但实际上这种趋同已经变成了某种文化的单向扩张,使教育全球化演变为“教育西方化”或“教育一国化”,甚至“教育美国化”。所以说,在推进教育全球化的同时,在与国际接轨的时候,我们要警惕西方发达国家以某一种意识形态来统一世界,取消世界各民族国家丰富多彩的文化的企图;应防止将原有好的或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独特性被“化”掉了;出现舍弃本国教育制度精华,而去盲目趋同的舍本逐末做法。
  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各种思潮涌入国内,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这些变化必然会反映到青年人集中的高校中来,也会反映到高校政治理论课上来。这些变化对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挑战,学生们要求吸收各种新鲜知识的愿望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缺乏变化就成为一对现实矛盾。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经验证明,智育搞不好就出次品,德育搞不好就出废品。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大学生,使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分析问题,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内容创新
  
  应对教育的全球化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严峻挑战,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我认为关键加强以下两方面的教育最为重要。
  (一)加强民族精神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没有一切。邓小平说:“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他还说:“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这是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的一个重要体现。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它主要包括民族追求的共同理想、确立的共同价值、形成的共同思维方式和共同品格,是民族意识的最高形式。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没有远大的民族理想,就不可能凝聚力量,不可能成就伟业,更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的“日耳曼精神”、“法兰西精神”等,都是在这种意义上理解民族精神的。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教育全球化既是赶超发达国家的大好时机,也是被文化殖民的陷阱。发展中国家在推进教育全球化的进程中,应该保持冷静态度,从国家安全和民族生存的高度来警惕教育全球化所潜藏的文化殖民主义。为此,一方面,我们要保持民族文化的开放性,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与方法并使之本土化;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加强民族精神的教育,使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借助各种形式的教育得以传承和发扬。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在开发建设祖国大好河山、创造灿烂的中华文明的同时,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民族精神这个统一体中,爱国主义居于核心地位,它渗透在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切领域。其中,团结统一是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处理国家内部各兄弟民族之间、各民族成员之间关系上的要求;爱好和平是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处理本民族与世界其他各民族之间关系的要求;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实践爱国主义精神的必要前提。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爱国兴邦这一主题。
  (二)加强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整个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相互依赖的整体,各国利益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家地域概念在经济交往中日益淡化,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原有的民族国家的地域观念遭到削弱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与国家观,如何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性利益与世界性利益的关系,是爱国主义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全球化冲击着民族国家的民族文化。众所周知,民族国家政治体系的合法性与稳定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一定文化的支持。然而,在全球化进程中,这些合法性基础正面临着挑战。随着世界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文化合作和交流更加深入,发达国家往往处于一种支配地位,他们在向国外输出文化时,不会放弃以输入意识形态为主的文化渗透与文化霸权。这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一部分人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同。使我国传统文化与主旋律文化面临某种程度的威胁。
  在全球化背景下,部分人的爱国理念与爱国情感受到冲击。这主要表现为民族虚无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并存。民族虚无主义认为世界各民族正在融为一体,国界正在消失,没有必要把个人同特定的国家、民族捆绑在一起,应该淡化国家民族观念。这种观点实质上是丧失民族精神、丧失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的表现。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本民族的利益绝对高于其他民族的利益,为了维护本民族利益,必然排斥甚至牺牲其他民族利益,必然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如在对待全球化问题上,不少人抱有消极态度,片面地看待全球化,反对参与全球化进程。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是与对外开放的政策和全球化的历史趋势相违背的。面对思想观念日益复杂的教育对象,我们必须不断完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我们应把国家主权观教育作为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主权观。一方面,应引导人们把握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的新特点,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的相对性与灵活性大大增强,我们必须摒弃把国家主权静态化、教条式地固守传统国家主权观的做法。另一方面,也应引导人们认识到,国家主权是国家独立自尊的象征,国家主权原则依然是国际交往的基础,任何急于全面超越国家主权的观点与行为都是违背现实的,是有害的。
  加强民族文化教育,文化是民族和国家生存的基础条件,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面对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保护和弘扬本民族文化,成为民族国家维护自己利益的一个重要主题。目前,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应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弘扬先进文化,捍卫文化主权,培养人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首先,应大力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民族文化质量。其次,应引导人们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一切腐朽文化的侵蚀,坚定不移地捍卫文化主权。再次,应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提高民族文化创新能力。
  (三)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
  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主渠道,在思想道德建设中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利用先进的载体为手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认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技术载体所发生的变化。全球化、网络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先进的载体,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信息网络化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可以借助互联网向各地辐射,向不同的群体宣传,从而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加了教育的信息量。信息网络化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网络教育所具有的即时性、互动性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有可能顾及到每一个受教育者,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以各种不同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教育者也可以为受教育答疑解惑,从而使教育活动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得以加强,教育者还可以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教育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从而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信息网络化增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多样性,利用互联网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效果融为一体,营造出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活泼的教育氛围,能够使受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发动眼耳鼻舌身全方位地接受信息,大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作为信息化标志的因特网所具有的及时性、综合性、开放性和虚拟性等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犹如一把双刃剑。它既给我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社会问题,对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某些不利的影响。因特网在目前已作为资本主义超级大国谋求跨世纪战略优势的思想政治工具,广泛渗透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对于其他媒体的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较为丰富,但对于互联网上建设马克思主义阵地的研究和实践却相当薄弱,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考验。
  面对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必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作为其宣传主阵地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成为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成为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坚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一旦失去了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就没有了生命力,失去了战斗力。
  
  参考文献
  [1]杜静,梁燕玲.教育全球化的现实境遇与选择[J].比较教育研究,2005,(12).
  [2]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江泽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课题项目:本文是鲁东大学教改立项课题“教育全球化时代‘两课’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课题编号Y0549)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郭同峰(1968—),男,山东招远人,鲁东大学马列部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政治理论课教学。
其他文献
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的确定是LUCC研究中的关键步骤。文章以洋河流域为研究区,分别进行了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针对监督分类结果中存在的误差,对水域、植被、城镇与工矿用地三种类型地物的提取分别选择了综合阈值法、植被指数法、DEM数据辅助分析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提取结果较监督分类直接得到的结果有了很大的改善。
将小波包多分辨率分析与能量谱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复合材料缺陷特征提取的方法-“能量比较”法.以金属基复合材料超声信号为例,运用“能量比较法”进行了缺陷信号特征提取,试
空气压缩机在工矿企业被广泛使用,如何选好用好空气压缩机,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通过对压缩空气系统进行了长期的分析和研究,提高空气压缩机电能利用率.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和普通高等教育存在着较大区别。文章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着重研究了独立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现状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由于管理人员少、工作项目多,时常处在管理的冲突和矛盾中,为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我们应用多模型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了基于工作标准的多模型
<正> 自从哲学产生起,哲学就同人类的价值和历史意义等问题密切相关。一个时代哲学主流的稳定反映了时代的相对平静,时代的急剧变化则往往摧毁理论的自信和理性的信仰,这样,人类不得不常常俯身审视自己信念依赖的基础,以便回答时代的挑战。在这样的意义上,无论一门哲学的本体论或知识论对哲学科学本身和其他科学具有多大的意义,它最终都周人类的价值和历史意义有关。德国著名哲学家胡塞尔(1859—1938)的现象学就是这样一门哲学科学,它在晦涩深奥的语言之后蕴含着对人类命运的深深关注。
研究了18CrMnNiMoA钢的热处理工艺及力学性能,并与18Cr2Ni4WA钢的热处理工艺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18CrMnNiMoA钢基本可以替代18Cr2Ni4WA钢制造煤矿机械重载齿
围绕目前社会关注的我国反垄断立法问题,在考察、介绍国内外反垄断立法情况,特别是我国现有涉及反垄断的法律法规的同时,着重对我国目前在反垄断模式、对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
記敍文是香港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的基礎文類。本研究以60位分別接受主流中文課程和調適中文課程的非華語學生為對象,選取他們參加香港大學「學生支援計劃」的記敍文前測和後
论述了GB16542-1996《罐笼安全技术要求》在贯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定该标准时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