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课程改革理念贯彻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yue0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将课程改革理念贯彻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作者认为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新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快乐学习;要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要遵循“动静结合”原则,激活学生参与热情。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以人为本;动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堂教学由多种因素组成且因素间相互作用,致使教学的轨迹始终充满着变数。语文教师要将课程改革理念贯彻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不仅要关注教学环节的推进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调控学生的思维,使全体学生都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进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树立正确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快乐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学生就会热爱阅读、喜欢写作,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产生一种探求和表现的欲望,就会品尝到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语文教材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等,包罗万象,如同百科全书。其中更有许多充满趣味性、故事性的课文。这是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但教师引领学生阅读这些课文也要讲究艺术,富有新意,才能增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否则将会产生厌烦、抵触情绪。因此,教师要在兴趣的激发上大作文章,使学生产生探求欲望。如,在导入新课时设置好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阅读期待;在品读课文时,设置有思维含量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创设良好的交流研讨氛围;等等。这些举措都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务必要依据语文学科特点,根据文章的体裁和内容合理安排阅读活动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引领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快乐园地。
  二、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传授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必须依赖教学方法。教法的优劣与否决定着效率的高低,落后的、单一的教法,不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必须追求新颖、有效,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少年儿童心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更新理念,克服单一的、陈旧的教学方式,追求教法的多变性与灵活性,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能够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语文教师要吃透课程标准理念,用心研读教科书、研究学生,在教法上做到扬弃结合,既要适度运用传统的讲授法,发挥其应有价值,也要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恰到好处地运用到教学环节中。课文要让学生自己读懂,思路要让学生自己弄清,写法要让学生自己探寻,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取感悟,然后在小组内大胆讨论,进行思想碰撞,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关注个体差异
  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做到“目中有人”,即要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尊重学生人格,心里想着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不能只顾推进自己的“教案”,将课堂教学变成“教案剧”,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尤其要关注个体差异,关注弱势学生的进步情况,注意给予他们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使其获取成功体验,增强学习信心。久而久之,这类学生就会焕发出学习热情,能够自主阅读、乐于探究,对语文学习的情感也会与日俱增。所以,教师要以自己敏锐的目光随时把握学情,既要放眼全班,观察全体学生的表现,也要留心每一位学生细微的神情变化。
  四、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树立学生学习自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富有个性的完整的人。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与赏识。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成长中的人来看待,不歧视任何一位学习落后的学生。对于学生在阅读课文或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教师不应报以嘲笑、挖苦、训斥,而要找出其思维的与众不同之处,加以鼓励、表扬,通过耐心引导、点拨,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并体会到老师的关爱,进而树立语文学习自信。尊重学生就要容忍学生出错,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促使学生获取真知。能够尊重学生的教师都会表现出一种亲和力,其一言一行都会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会赢得学生的信赖,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尊重学生还体现在教师不独霸讲台,把学生当作容器,滔滔不绝地讲解课文,向学生生硬地灌输语文知识;而是给予学生自主阅读与感悟的时空,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并给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在交流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爱学”习惯及“会学”能力。
  五、遵循“动静结合”原则,激活学生参与热情
  受应试教育影响,语文教师大多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进行机械的灌输,或将学生引入“题海”之中,反复操练习题。殊不知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压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该动则动,该静则静止,动静有度。“动”包括动口言说、动眼观察、动口朗读、动脑思考、动手练笔等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安排学生不同的“动”法,如针对某一话题展开辩论,围绕某一名著和文学常识进行小组抢答竞赛,让学生上台当小老师给同学讲课,表演课本剧,等等。这样,学生才会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实践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当然,“动”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应当为教学内容服务,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益。“静”则包括潜入文本,沉思默想;静心倾听,储存记忆;等等。“静”与“动”是相对而言的,“静”中亦包括着思维的活跃。为了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展示自己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首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明确什么内容适于自主学习,什么内容适于合作探究,做到应精心预设、科学组织、监控到位,使“动”与“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次,在课堂管理调控上下功夫,提高驾驭课堂能力;再次,要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关注学生学情,激活学生思维,使之萌发表现欲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满怀自信地投入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国学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要全面、系统地掌握它,非一日之功。因此,我们还要坚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探索总结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经常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在潜移默化中,在朗朗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  【关键词】国学教学;有效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国学校本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
【摘要】要把语文课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是教改的着力点,也是课改向纵深发展的具体体现。所谓语文味,程少堂先生有过这样的论述“语文味是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特级教师王崧舟界定更为明晰:“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关键词】 语文;尝试  【中
期刊
使用D 半乳糖造成小鼠实验性衰老模型 ,观察肉苁蓉多糖对实验性衰老小鼠肺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对肺组织和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
<正>现代营销说到底是服务营销,"客户的利益高于一切"。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宗旨。理所当然,企业必须具备一流的服务,而一流的服务关键在于每一个营
【摘要】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帮助学生识字的有效学习工具,又是低幼儿认知衔接的桥梁和纽带。学好汉语拼音,可以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因此,从小学抓好汉语拼音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汉语;拼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最重要内容。教学大纲里指出汉语拼音是小学生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而且拼音又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学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崛起,人们开始重视文化、精神层面的发展,视线越来越集中在教育上。而在教育中,毋庸置疑,道德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人提出了要恢复中华文化的
对话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话教育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上,一改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为小学教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折射了素质教育的理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知道体验式教学逐渐被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所研究和推崇,被实践操作者所认可。初中语文体验式教学关注教学的过程和情感体验,是通过活动这一载体实现"